胡锦涛: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_Youyou优友之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21:21
胡锦涛: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
2008-11-02 19:13
中国推行改革开放30年,从农地改革到对外开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经济开放理念;无不是为了让企业的营商条件与国际接轨,让国家的商业环境跟欧美各国经济体系一脉相承,为未来国家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奠基。
近年,国家制定不少规条及订立法案,务求让内地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渐趋平等,不存在优惠,令国家商业活动具成熟条件,成为新经济底下兼具国际经济体系的典范。
经济发展,除了有规划的大方向外,总离不开人才、技术和资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人才培训表现上获得肯定,无论是中央、省政府的管治能力或企业的专业领域范畴,皆有长足进步,否则欧美庞大外资也不轻言踏足中国市场。至于技术则得靠与海外先进科技合作研发。
30年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200余亿美元,利用外资几是零;30年后,进出口总额升至21,700亿美元,增长百倍,而外资直接投资是7600亿美元。
国家生产总值在30年间以平均9.8%的幅度增长,速度冠绝全球。去年国家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外汇储备达15,28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资金不成问题。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4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 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2001年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5年 农业税条例废止 2007年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他们今天虽然只是生产自己的奇瑞(Chery)小型轿车, 20年后将能生产类似立胜(Lexus)的名牌车,我对此是毫不奇怪的。” 胡锦涛: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 ● 杨永欣(海南博鳌)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天在博鳌论坛2008年年会发言时,在世界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面前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进展,并宣示中国必须继续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
胡锦涛说:“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奋斗。”
昨天出席博鳌论坛2008年年会的其他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包括澳洲总理陆克文、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等10人。在博鳌论坛的国际舞台上再次肯定改革开放,并宣示将继续往这条路走下去,突显了胡锦涛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观察家认为,改革开放政策这些年来虽然让中国的经济和势力大步迈进,但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和高通货膨胀,导致一些中国人开始对改革开放质疑,胡锦涛选择在昨天的国际舞台上表态不但显示了他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也为改革开放政策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30年前,在邓小平的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胡锦涛对此表示,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伟大革命。
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
胡锦涛表示,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的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展望未来,胡锦涛认为,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启示。“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中国致力于推动
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在经济和势力上的日益强大被一些国家视为威胁,对此,胡锦涛说:“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
他表示,中国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胡锦涛建议亚洲各国
在五方面加强合作
胡锦涛在发言时也谈及亚洲今后的整体发展,他建议亚洲各国在五个方面加强合作,它们分别为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加强人文交流、以及坚持开放政策。
在五个合作领域中,最具体和突显的应是深化经济合作。胡锦涛建议推进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和投资保障机制建设,深化财政金融合作,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此外,也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同时积极推动扶贫、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本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
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坐标的透视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于10月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三中全会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而且30年前的改革开放浪潮就是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因此,虽然十一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相差30年,而且本身是个巧合,但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这一次的全会还是被各方舆论寄予了密切的关注。
各方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这次三中全会将具体讨论哪些与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问题;二、这次三中全会将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将针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之路出台哪些具有指向意义的政策。
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两大集中议题
首先,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据中国官方媒体透露,三中全会首先将讨论中国的农村改革发展议题。众所周知,中国30年前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城市改革。30年来,中国农民在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的结构性瓶颈。
所谓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村问题则提要体现为农村户籍制度问题,而农民问题则体现为农民素质和农民减负问题。有评论认为,“三农”问题实际上折射的是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其背后折射更多的则还是一个农业体制的问题。中国农民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如何真正拥有权力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涉及到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能否持续发展和农村能否持续稳定的问题。
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最为棘手
有评论认为,中国农业发展有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是土地所有制度问题,二是城乡两元户籍制度问题;但相比之下,城乡户籍两元问题较为容易解决,要解决户籍制度问题,真正的障碍不是户籍制度本身,而是户籍制度所依附的福利制度。
但在30年改革开放后物质已相对丰富的今天解决户籍制度所依附的福利制度问题应该也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真正困难的是土地所有制问题,这涉及到中国的农村制度问题,而且牵一发动全身,因此官方之前出台了不少替代措施,但始终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目前,有经济学家呼吁,中国当前土地承包办法应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完善,鼓励土地承包权有效流转。专家建议,应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完善当前的土地承包办法,鼓励地方探索土地承包权的各种有效流转形式,包括在不改变土地的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发展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同时建议中央将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写入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文件,推动试点。
除农村问题外,中国近期的经济形式(包括在外围经济环境影响下的发展前景)也可能是此次会议关注的问题之一。前不久,中共六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考察了山东、天津、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6个沿海省市,与此同时,商务部、银监会、国税总局等负责人也纷纷出动。调研地域之密集、时间之密集、高层人物之密集,引起诸多媒体关注。
相关人士指出,此次密集调研是自6月13日中央及省市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之后,中央、国务院和各部门的一次集体大行动。而中央决策层如此高规格、高密度的视察调研经济领域,也是建国以来极不寻常的举动。中国官方媒体引述专家的意见认为,北京高层的密集调研,一方面意味着决策层已经将外向型企业的困难计入政策考量之中,对经济下行的风险也有一定程度的担忧。另一方面,是为奥运后的经济工作进行梳理做准备,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制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作铺垫。
二次现代化:晚清的教训不容忽视
另外,一如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航标作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究竟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出台哪些指向性的政策和思维,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在这方面,30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发展模式和制度建设方面遇到了不少新旧相交的问题,2008年中国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集中折射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从历史和国际的坐标上来看,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不但是对中国文革十年的拨乱反正,而且是中国近代史上自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现代化尝试。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不但要考虑中国现实政治的情况,而且要将其放到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现代化的努力上一同考察,人们才能对今天的问题和未来的使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1840和1850年代,中国和日本同时在西方船坚炮厉之下被迫打开国门,日本开启明治维新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洋务运动;然而,明治维新为日本带来了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而洋务运动却在中国以全面失败告终,其间的教训十分深刻,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百多年来苦苦思索的问题。尔后,中国经过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始终无法进入现代化国家之列。
究其原因,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哲学之下,中国未能达成现代宪政立国的目标,以及未能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管理和制度,并继而完成民族精神世界的成熟,此实为罪魁祸首。由于未能开启民智和官智,晚清的中国政商勾结,腐败丛生,科举制度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北洋海军徒有上乘的硬件而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无不折射了“体用说”的严重局限。
今天的中国在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已非百年前所能相比,但谈到发展硬件和软件上遇到的困惑,就其本质而言,百年前的教训仍未过时。因此,为了中国未来无数个30年,今天的中国应当有勇气直面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瓶颈,并思考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