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建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共和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58:3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共和国?
——金融危机下的感言
储建国
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笔者写过几篇网络文章,如《房地产商绑架经济,中国面临大危机》之类。现在,危机终于来了。令人欲骂无言的是,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不知反省,仍然自欺欺人地认为高房价带来了繁荣,低房价带来了萧条,因而要救房市。那些商人在价格上涨时,反对政府干预,在价格下跌时,就要嚷着政府救市,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要脸”。地方政府领导也急了,以前说他们跟房地产商穿一条裤子,他们还遮遮掩掩,现在终于撕下了那块遮羞布,在老百姓面前露出他们的屁股了。
危机是真实的,但要讲明其道理。任何游戏出现危机,都有其说不通的道理。现代经济学的模型越来越复杂,但其中的道理家庭主妇也都会清楚。这次美国房贷危机就是债套债的超级游戏。其赖以进行的道理有这样几条:
第一,钱是可以生钱的。也就是说,我把钱借出去,可以收取本金之外的利息。这个道理似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在中世纪的欧洲,这种做法曾遭到那些最有学问的人的一致反对。现代人不仅不反对,而且围绕这个道理来组织整个经济体系。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说,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由商品买卖关系衍生的借贷关系现在反过来支配着买卖关系。
第二,别人欠我的钱是预期的钱。这话类似同义反复,欠我的钱当然不是现钱,是未来会还给我的钱。问题是这只是一种可能,也有可能别人不还给我。因而,这有一种风险,它让未来的钱不如手上的钱值钱。譬如说,在不考虑时间偏好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年后的一百块钱只能相当于手中的九十块钱。如果你认为风险更大一些,也可能只相当于手上的六十块钱。
第三,别人欠我的钱可以卖给第三人。这个把戏对于很多家庭主妇来说可能有些新鲜,但有些老百姓肯定玩过。我把钱借出去了,尽管有比较高的收益,但手上没现钱了。现在发现有一种好的生钱方法,需要现钱。怎么办呢?就把别人欠我的钱包装成一种商品,叫债券之类的。于是,我对一个有很多现钱的人说,别人借了我一万块钱,三年后会变成一万五,你现在给我一万二的现金,我就把这一万五的未来钱(债权)给你。如果第三人觉得划得来,就会成交。第三人还可以能同样的理由将这种特殊的商品卖给第四人。这样,债套债的循环就形成了。
第四,游戏要玩下去依赖于最初的借钱者能够还钱。这年头,借钱的成了爷,贷钱的成了孙子。在这个游戏中,最初借钱的人成了大爷中的大爷(其实远没有大爷那么威风,他们也很可怜)。后面一连串持有未来钱的人都希望最初借钱的人能够天天发财,这是真心实意的,比那些单纯的同情者来得更诚恳。
第五,最初的借钱者能够还钱一般依赖于其所投资的商品不断生钱。因为这种借钱一般不是因为家里有突然的急难,不得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是因为感到可以用借的钱生更多的钱。否则是不可能有这种债套债现象的。后面的人也跟你一样认为你借钱投资的商品会不断生钱,才会进入这个借钱游戏中来。他们希望你不断赚钱,其实就是希望那种商品不断涨价。
第六,因投资某一商品而借的钱一般不能超过该商品当时的市值(张五常语)。譬如说,你要购买的车子当时值10万,那你所借的钱不能超过10万。否则就有很大的风险,不仅对你自己,也是对整个经济体系。如果说比较安全的比例,大概是在70%以下。
在这次危机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住房。前些年,美国住房市场一片繁荣,房价不断上涨,似乎大家都在发财。我1999年去加拿大做访问学者,那时,25万加元就可以卖一栋较好的别墅,在美国,25万美元也可以买到同样好的房子。近十年过去了,现在美国据说这样的房子需要50-75万美元。涨得是够快的。
其实,这种繁荣是华尔街的商人玩出来的。在住房市场繁荣之前,有过一段互联网的繁荣。正当大家在对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前景充满希望时,却突然发现这个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大的神力,好象也是个泡沫。这类商品不好赚钱了,那些商人便把眼光盯上了住房。因为这个东西几乎是人人都需要的,只是有很多人买不起。买不起嘛,好办,我借钱给你买。以前,我银行只把钱借给那些能够证明有还贷能力的人。现在即使你是个穷光蛋,我也会借给你。为什么我不担心呢你不还呢?因为你所买的房子可以做抵押,到时候你还不了,我可以把你房子收回来。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在你还不了的时候,房子的价格还要高得值你应该还的连本带息的钱。这就意味着我们都希望房价不断上涨。可是,怎么样让房价上涨呢?现代经济学中基本道理便来了:只要有效需求(就是既想要,又有能力买)强劲,价格就会上涨。我银行降低贷款标准,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买房,这种行为本身就增加了有效需求,从而推动了房价上涨。银行的现钱也不是有限的,便把借出来的钱通过前面的债套债循环变成现钱,再借给别人买房,从而加速房价上涨。
可是这种危险的游戏玩过火了,总有一天要崩溃的,危机的到来是迟早的问题。华尔街那么多聪明的人,这种简单的道理不会不懂,但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够赚钱的时间更是有限的,能够在自己短短的赚钱年限中大捞一把,此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所训练的现代经济人的典型心理。说我急功近利吗?是的,未来的利益与我有多大关系呢?还有什么公共利益,更不需要去管它。
现在危机了,那些商人损失很多,其实,受苦最深的还是平民百姓。拥有一百亿的商人缩水一半,也还有五十亿,照样过他想过的生活。平民百姓则只有在维持生存的艰难中度日。
市场经济有什么毛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市场中人对公共利益的不负责任。正如罗尔斯所说,总有一些公共利益是不能通过私人利益转化而来的。这些公共利益是需要单独予以关注的。
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生活在共和国之中,尽管据说性质不同,但这种现代共和国离不开一个基本原则:既需要有实现私人利益的积极性,又需要有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心。市场经济能够满足前者,难以满足后者。
中国这些年也在搞房价上涨的游戏,其玩法比华尔街的商人更粗鲁和野蛮。美国只是那些商人在玩,政府官员只是欠缺监管。而中国则是官员与商人一起来玩老百姓。前面那种债套债的游戏尽管危险,但大家基本上是自愿进入的。而中国玩的则近乎强买强卖的勾当。美国的土地私有制尽管有很多毛病,但至少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自由地购买土地。中国的土地公有制尽管有某种优越性(这不是讽刺,的确有优越性),但它的买卖却控制在少数官员手里,将其变成自己以及关系人的谋利工具。他们早就忘了那些买便宜菜,穿廉价衣的平民百姓对这些土地拥有同等的权利。这种权利要求这些土地的利用应该是为他们造福,而不是给他们带来痛苦。土地公有制的本意是要平民百姓对土地问题有更大的发言权,现在正好相反。
这些年中国老百姓购房的需求不需要美国式次级房贷的刺激,而是靠改革的逼迫。政府把本来应该拥有一份土地和一套房子的人变得一无所有,像赶牲口一样将几亿平民百姓逼到房地产商人的血盆大口中。那些官员和商人知道,中国人跟美国人不一样,这些年的改革开放让平民百姓也有了一些积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他们把这些积蓄掏出来。
他们也深知中国平民百姓向来有安居乐业的传统,一个普通城市人要有点尊严地活着,一般得拥有一套房子。这就是所谓刚性需求,这种需求本来应该有政治保证,即使在没有现代共和的古代,统治者也忘不了自己的这份责任。可是现代共和国的官员们却忘记了。他们与商人一起,为了让自己的荷包鼓起来,就把价格订到天花板上(易宪容语)。中国的平民百姓只有无奈地听任他们宰割,既没有西方平民的选举式制约,也没有中国古代的起义式制约,以及毛泽东时代的运动式制约。当代中国人想造反,难于上青天,这一点比古代人更为可怜。
美国房价再怎么高,但还不像中国这么离谱。美国人的人均月收入基本上还是可以买到一个平方米的普通住房。看看中国那几个大城市的房价吧,一般超过人均月收入的三倍到五倍。
他们用这种野蛮手段让房价涨上来,似乎短期内让经济出现繁荣。其他商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来了,企业收益和银行账面都出现了良好的表现。但这是将经济绑上了一驾危险的列车,它不仅践踏着平民百姓的基本权益,也让其它产业变得更加萎缩。这些年,中国制造业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房价上涨造成的(郎咸平语)。一个制造业公司,辛辛苦苦地努力一年,能够赚个15%的利润就很不错了。但房地产商呢,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所以,像海尔这样有名的制造业者都拿出很多资金来搞房地产。前不久,我同一位律师聊天,他说打官司本身并不赚钱,给别人提供其他一下服务更赚钱。他说自己花了几天时间给一位房地产商搞成了一笔土地交易,就得了八十万。要知道,这还是在房价下跌的时候。某高校有位学生毕业后搞点这种土地交易,赚了一千多万。地产商愿意付出这么多皮条费,说明其空手套白狼式的获利是多么的高。并没有付出什么有价值的贡献,就能够从老百姓荷包卷走那么多的钱,这样的经济不出问题才怪了。
然而,房价一拉上来,再跌下去的时候,受苦的也还是老百姓。因为别的产业也跟着萧条了,老百姓没有工作做,或者拿不到什么钱,生活会更加艰难。刚刚进来的,或正扩大规模的地产商也受了损失,但大部分已经捞得腰肥肚圆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房地产商绑架经济的原因。涨,百姓苦;跌,百姓苦!现在房市不行了,地方政府的GDP指标下来了,领导们着了急,又去联手搞什么救房市政策。中央政府知道这是有问题的,但怕承担经济停罢的责任,也只好听其自便了。
大家应该看清楚了,政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它偏离了公共利益,所带来的损失可能永远也不会弥补回来。有时候,路走错了,也只好在错路上走下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除非有更大的灾难逼着改弦更张。
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感谢美国金融危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经济的问题。其实,住房问题如果听其发展下去,中国的结局肯定比美国惨。中国金融状况之所以好象还过得去,是因为这些年的房价尽管高得离谱,但它吸走的主要还是平民百姓这么多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现钱。能够买房的还是有一定积蓄的人。而没有美国式的次贷危机。现在中国的房价跌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有一定积蓄的人很多都买房了,也就是被他们搜刮得差不多了。美国出了危机也让中国的类似游戏难以玩得起来了。
美国这个共和国尽管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其政治上的纠正机制还是不错的,老百姓的声音是经常可以听到并产生制度性压力的。对于美国政府提出的救市计划,美国国会先反对,后通过,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这个计划具有某种不正当性,它是对商业精英错误行为的一种补偿;但不那么做可能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美国经济或许又会走上稳定的轨道,游戏还会正常的玩下去,但如果要玩得久,就得让"共和"所意味着的公共责任有更好的落脚处。
中国的精英们不要只学习如何升官发财,更要学习如何承担起公共责任。这次地方政府救房市的行为,与美国的救市计划性质不大一样,其正当性更加欠缺。即使有某种道理,也需要人大来通过。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只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无权僭越人大的权力。因为这是一项涉及人民重大利益的公共政策,需要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讨论是否通过。尽管中国的人大代表在老百姓眼里算不上什么东西,但也要慢慢地学会在这个问题上如何表达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