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最后的遗言:要让孩子上学 要让人民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24:42
为理想而投身革命
我的父亲陆定一,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不是生活所迫才闹革命,而是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才义无反顾,甘愿去抛头颅,洒热血的。
父亲是中共“七大”中央委员中唯一的一位大学毕业生,长期从事新闻和文化工作。父亲多年负责党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他提出了党的新闻定义和教育方针,并积极推动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主要政治中心的年代,父亲以超人的勇气和魄力,提出要允许艺术和科学改造,“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提出允许不同学派和新的学派的树立,提出要把文学艺术问题及科学技术研究“同政治问题区分开来”,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坚持真理刚直不阿
父亲有着知识分子刚直不阿,敢于直言,坚持真理的品质。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曾经要拆除故宫去修马路,父亲冒死进谏,才使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保存下来。
父亲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担任中宣部部长期间,每天都工作到半夜2点,要审看人民日报上的重要文章。我虽然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但与他见面交谈的时间都很少。在三年困难时期中,我曾有机会跟父亲去过一次甘肃。有一天他说要去打猎,自己去外面绕了一圈,回来后跟我母亲说:“立刻回北京,饿死人了。”后来中央派人去调查,终于发现甘肃饿死几十万人的真相。
我和父亲同一天生日,6月9日,中间相差36年。1942年我在延安出生时,是那里最困难的时期。母亲没有奶水,没多久我从出生时的4磅半瘦成了3磅。当时党中央政府只有一头奶牛,朱德把每天给首长的一瓶牛奶给我,并把仅有的一个暖水袋给我保温,使我得以存活。父亲为我取名陆德,就是要我记住朱德,以德报德。
我高中时有个暑假,跟他去了北戴河。他辅导我读了三篇文章,一是老子的《道德经》,还有两本是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他给我作了详细的讲解。他对子女的要求是:好好学习科学技术,不要搞政治,也不要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