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给外国记者方便 对中国百姓有利(中国青年报 2008-10-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11:52:01
给外国记者方便
对中国百姓有利
王尧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1    [打印] [关闭]
一个给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提供方便的新条例,从上周五(10月17日)的深夜后开始生效。温家宝签署的这个总理令,看上去是给了外国记者去中国各地采访的自由,其实对中国老百姓有好处。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17日夜里举行记者会,就《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作说明时说,这是本着“改革、开放、进步”的精神制定的。
其实,这个新条例的实验版本已经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受到检验。在这个规定的自由空间里,外国记者的工作让世界看到了2008年开放的中国。奥运后,是否让这个有期限的临时安排,变成标准的常态,相信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不同观点有过辩论。
好在,新条例在临时制度失效的前一刻通过了。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的标题是:中国在最后一刻延长了奥运式的外媒自由。这一与奥运有关的改革将是奥运会留下的“永久遗产”。
说来说去,新条例的核心内容就是一句:外国记者到中国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对老百姓来说,外国记者要采访你,只要你愿意就行。
对这个改变,同样做记者的我比较理解。如果国内记者去国内某地做负面报道,当地政府官员陪着,老百姓是不太敢说实话的。外国记者在国内采访,难度会更大。
驻北京的外国记者加起来,比不过中国记者的零头。因此,更多中国的事更需要国内记者的客观报道。让国内记者享受更好的工作空间,对中国百姓有利,对中国的改革进程有益。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0/21/content_2396961.htm
中外媒体竞争中,采访限制被放宽
高永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1    [打印] [关闭]
10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新条例的实施意味着,只要得到被采访者同意,外国记者无需再经政府部门审批就可以采访了。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表示,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方针。这句话说的很对,但不够全面,应该加上非常重要的一条:体现了国家自信心的空前提高。自信心的来源除了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政治自信心外,也跟中国媒体的发展有关。(新华社10月18日)
看看外媒怎么说中国,曾经很时髦,《参考消息》的新闻出口转内销有点像短缺经济时代的“友谊商店”。“商品未必有多好,关键是可以缓解(信息)短缺问题,受众饥不择食也在情理之中。在中国无法掌握新闻报道的国际话语权的情况下,要想改变自己在新闻报道中的被动局面,最具操作性的办法无疑是从源头上控制新闻的报道范围、地域、领域,1990年制订并实施的外国记者管理条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
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毫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新闻采访的一个个禁区逐步突破的过程,而公众的信息短缺问题也同时得到了有效解决。
事实上,无论是对民生的关注、对政治清明的追问,还是对国家发展轨迹的探寻,国内媒体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人政治社会生活的“第一参考”。外媒因为政策原因而获得的猛料越来越少,比快,比辛苦,比采访资源的丰富,比思考观察深度,而不是比谁受的管制少,将越来越成为中外媒体新闻较量中的焦点。
当然,“放宽”意味着更大的自由及更丰富的新闻报道可能性。我乐于看到在中外媒体的相互交锋中,中国公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新闻产品。“大国时代”的大国不仅有大国民,还要有大媒体,真正的大媒体走出国门也能顶天立地。今天向世界发出强烈“中国声音”的中国媒体,有没有信心明天发出中国制造的“世界声音”?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0/21/content_2397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