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来历 所向披靡的草原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05:17

对于“China”这一名称的来源和词义,在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各执其词,目前所见到的几种说法是:“瓷”、“秦”、“茶”、“丝”、“粳”和“苗语”说。
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但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这个东亚国家了。从时间上来看,景德镇的陶瓷出现于东汉,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而从专家们目前的资料看,“Cina”一词在印度梵文中的出现时间在公元前5世纪,由此可见,“Cina”和中国的“茶”、景德镇的“瓷”及中国秦国的“秦”并无关系。
那时,周朝的疆域很小,对当时的印度难以有大的影响,那么,“Cina”所指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突破来自对戎狄的研究,恰恰是戎狄语道出“Cina”一词的真面目 。戎狄是匈奴的前身,而古代戎狄与匈奴、高车、蒙古之间的语言有传承关系。在蒙古语中,狼的读音读做“赤那”,意思为“狼”,可谓与“Cina”非常相象。戎狄以狼为图腾、打着狼旗东征西战,这种在中国的史书对戎狄的后人们的记述中得到间接的证实。
戎狄们打着狼旗东征西战,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这“狼”的故事和传说以及记载,中原人述称为“狼头犯边”,西方人却道是“赤那”(“Cina”)来了!戎狄用自己的语言把旗帜上的狼叫做“赤那”,那么西方人自然就会把这些打着狼头旗的人叫做“赤那”,戎狄的西方名称“Cina”即由此诞生!
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集团能否在人类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要看这个国家或这个集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Cina”之所以在两千多年前就被西方世界所瞩目,必须是这个国家,多次向世界展示其自身社会行为的一个强大的社会集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戎狄是东西方文化最早的传播者。
从地理上看,东欧平原与中亚、东亚大草原实为一体,形成了横向绵延两万余公里的所谓“欧亚草原带”,而在这片地带的东面就是蒙古高原,处在古人类流向的通道上。
在中国的商、周时期,生活在那里并被称为戎狄的游牧民族獯鬻和猃狁,即是蒙古高原的主人,也是中央亚细亚的雅利安人和以后的斯基泰人的邻居,他们之间形成以商品交换为主体的北方通道。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五世纪所著的《历史》一书中,戎狄把从中原获取的东方商品经中亚流传到西方,同时也把西方的物品和文化传到东方。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就将包括丝绸作为国礼带到了中亚。“癸亥,至于西王毋之邦。”“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 周穆王带去的组就是丝绦,锦为有多重经线的彩丝织品。在阿尔泰山的考古中,就在斯基泰人的墓穴里出土了中国蚕丝绣品。
历史显示,对于中亚的西方人来说,其对东方人的认识首先是从戎狄开始的。中亚人并没有因丝绸而记住“周”,极大的可能是,与中亚人接触最多的戎狄已拥有固定名称,或许在中亚人的眼里,“周”人看上去与戎狄没有什么区别,(西方国家把亚洲人概括为蒙古人种或许是出于这一原因)并把“周”人当作了戎狄的一部分。
二,戎狄是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国家或社会集团。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是古代世界的两大主要文明,为了从农耕民族手中夺取财富,草原铁骑便时常南下侵扰。
在戎狄和他们的先人们称霸北方草原的一千多年或更长的时间里,相对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他们战略战术是先进的)。他们把战车带给了农耕民族,当农耕民族也熟用战车和他们抗衡时,他们又用更快捷的骑兵,农耕民族不得再次改学“胡服骑射”。
戎狄这个有土地、有民众、有政权,在给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带来强烈影响的同时,当然不会放过西面的雅利安人及斯基泰人,戎狄也会给他们留下同样深刻的印记。雅利安人和斯基泰人永远地记住了戎狄的名字。

欧亚大陆
三,戎狄对西方的侵扰是人类大迁徙的根源之一。
从公元前二千年初起,,发生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种族扩张。从印度到西班牙的辽阔土地上,中央亚细亚境内的雅利安居民,便开始向临近的各地区施行压力。到公元前1000年时,这个移民运动才达到最高潮。
雅利安人离开中央亚细亚被迫迁徙,有专家认为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游牧民族的入侵,历史学家麦高文提到:在公元前1900到1500年间,我们发现有一群“野蛮”人突然出现在近东,颠覆了该地所存在的多数帝国,而自建王国,……根据研究的结果,这些蛮族所说的语言和雅利安种并无关联。
“野蛮”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那么这些人的语言有极大的可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此推断若成立,“野蛮”人无疑是东亚北方草原上的戎狄。
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雅利安人对印度次大陆进行征服,这被认为是印度有文字以来最早的外族入侵,雅利安人征服了后者,并逐渐向东扩张,直至侵入到恒河平原。在征服过程中,雅利安人逐渐放弃游牧方式,并把土著人当作奴隶,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起源,均与这次征服有关。
这批雅利安人迁徙之前的邻居就是戎狄。极有可能的是,迁徙出来的雅利安人将他们对戎狄的认识及名称“Cina”带到了中亚。成书于公元前8世纪至7世纪的《旧约以赛亚书》中,就有“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Cina)国来”(《旧约以赛亚书》赛49:12)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从Cina国来”的人,看作是从东亚北方草原戎狄身边出走的雅利安人,这里的“Cina”指的应该就是戎狄。
相对西方人来说,雅利安人是最了解戎狄的,既然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那产生于雅利安人统治印度时期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记述的东方国家“Cina”应该是使雅利安人印象最深、给西方世界震动最大的戎狄。
雅利安人离开了中央亚细亚,新的居民又来到了这里。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又一次的民族大迁徙开始了。
公元前750至700年间,来自突厥斯坦和西西伯利亚的斯基泰人从辛梅里安人手中夺走了南俄罗斯草原,在入侵西亚的70年中,斯基泰人人成了令东半球害怕的人。(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斯基泰人的大迁徙,正是周宣王征伐西戎,使西戎进入斯基泰人的区域,压迫斯基泰人西走南俄所致。斯基泰人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亚述北部,并作为其盟军参与了对埃及的战争。
戎狄迫使斯基泰人的西迁,再一次给中亚人和东欧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定居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明,再一次遭到了游牧民族的破坏。就象《草原帝国》所说的:“在草原一端发生的一个轻微的搏动,不可避免地在这条巨大的迁徙地带的每一个角落都产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
由于戎狄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扮演的角色,对西方世界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留给西方世界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戎狄在西方社会的眼里决不只是会放牧牛羊且微不足道的社会族体。他们的名字决不是默默无闻或被瞬间遗忘,他们的名字就是“Cina”。
俄罗斯人将中国称为“契丹”(KITAN,kitai),与中亚人和西方人称中国为“赤那”出于共同的道理。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因此俄罗斯人把中国称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俄罗斯人不知东方有大宋,只闻东方有契丹(契丹比大宋早出现44年),同样,西亚人不知东方有“商”“周”,只知东方有“赤那”。
俄国人并没有因为契丹人的消亡而改变对中国的称呼,西方人同样也没有因为戎狄的消失而改变对中国的称呼。无论东方的历史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在西方人的眼里它永远是“赤那”的国度。在他们的记忆中,“Cina”就是给西方人带来震撼的东方大国。
他们打着狼旗东战西伐所向披靡,他们使许多国家灭亡,使文明遭到摧毁,使世界人口重新分布,新的国家由此诞生,新的文明从新开始。也正是这种冲击给西方世界带来了“赤那”的故事,将“赤那”的名字传遍西方,人们由此记住了他们的名字Cina--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