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司机和孩子,谁该向谁敬礼?(新京报 2008-10-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17:56
司机和孩子,谁该向谁敬礼?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0-14 2:18:38 · 来源: 新京报

■ 视点
当贵州黄平县的学生们必须通过向过往车辆敬礼以求“自保”时,我们所看到的更多只是孩子们在为自己乞求安全,其所照见的恰恰不是大人世界的尊贵,而是有着怎样的失职与耻辱。
在黄平县有不少中小学生在公路沿线行走时遇见车辆,都要停下脚步敬礼。据当地教育部门称,中小学生向过路车辆敬礼是该县在2004年后在全县推广的一种礼仪方式,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会向过路车辆敬礼。至于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因为以前公路沿线上的中小学生常在公路上无序地玩耍,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10月13日《贵州都市报》)
新闻里说,效果是明显的。的确有“动作凶猛”的司机在孩子们扬起的手臂森林的感召下,放慢了车的速度,表现出了人的温情。不过,尽管这则新闻字里行间透着脉脉温情,但是当地官员的上述两点理由着实经不起推敲。
首先说第一点,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一连串问题。比如,如何判断“将讲文明与讲礼貌落到实际行动上”?当地教育部门据何理由要求中小学生履行向过往的车辆敬礼的义务?为什么是向汽车而不是向马车、自行车或扛着锄头的农民敬礼?难道只是因为汽车可以高贵得一骑绝尘、扬长而去?苛责者甚至还会问,为什么不同时要求(如果可能的话)车中人见到中小学生敬礼后下车向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们辛苦了!”以示本县衮衮诸公对莘莘学子之团结友爱?
另一个理由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显然,它同样值得怀疑。毕竟,减少交通事故最主要还是有赖于法律的威严,司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及对行人的礼让等等,而不是通过行人的敬礼。事实上,当学生们必须通过向过往车辆敬礼以求“自保”时,我们所看到的更多只是孩子们在为自己乞求安全,其所照见的恰恰不是大人世界的尊贵,而是有着怎样的失职与耻辱。
如果当地教育部门不能对上述疑问给出一个合理的回答或解释,就只能说明这一规定的出台另有原因。考虑到在当下一些地方搞典礼活动时常常拿中小学生做道具,担负起载歌载舞的重任,人们同样有理由怀疑当地政府可能为着某个目的利用了这群中小学生的手臂,比如通过他们的敬礼衬托驾车者高贵,提升当地投资软环境等。
如果真像新闻里提到的那样,司机因为学生敬礼才想到要减速,这只能说黄平县患了某种“社会病”。众所周知,车辆遇到中小学生都应该减速停车,这是个基本的道德问题,法律对此亦有界定。若是承认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是每位公民应尽之义务,何必劳烦孩子们在公路边上敬礼提示?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当地教育官员又有何荣光,司机又有何“感动”可言?
我看,还是把这些孩子们的手臂放下来吧,让他们可以安心且自由地走在故乡的路上。
□秦关(北京 评论员)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8/10-14/008@021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