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58:27
文献研究法
吴统雄
一、文献研究的目的
反映科学知识产生的程序。是一切方法的方法。
是收集资料的第一步,如同站在巨人的肩头向前看。
建构理论不必都从「凡物皆可燃」开始。
可寻找问题的定位、经验的基础、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的理由。
言而有据。表达研究的诚实、诚信与对先行者的尊重。
应该从文献经验建构理论;而非事后找文献凑数。
严谨的读书报告,就是「学术研究」中单独「文献研究」的部分。
没有文献研究的著作,可能暗示作者对研究问题没有深入了解,对研究程序考虑不够周详,对可能面临的阻碍欠缺准备,这样的作品是很可能不足信赖的。
二、学术文献与其类型
文献研究的对象应以学术文献为主。
特定目的或学术文献不足时,亦可酌用非学术文献。
所谓「学术文献」应以追寻「科学知识」为唯一目标。
因此,应表现一定的科学方法与程序,而常具备以下的格式:
1.    引-索引
2.    注-注解
3.    文献摘要表
4.    参考书目
5.    常见的章节结构
不过,学术的格式,也有可能「仪式化」,具备学术的格式,不一定有学术的价值-产生了知识或新理论。
但是,不具备学术格式的文献,则不易产生了知识或新理论。
学术文献依媒体(出版)的型式,又可分作以下类型:
主类型
次类型
说明
图书
别集(撰)
一或多人所创作,第一作者的贡献最重要。
总集(编)
一或多人担任编者,依特定主题,约集多人,或将多人在不同地方发表过的作品,集结成书。主要贡献为作者,次要贡献为编者。
期刊
固定期间出版之刊物,通常期间在「季」以上。主要贡献为作者。
论文
单行本
包括特定目标的研讨会论文、学位论文、委托研究论文等。
论文集
某些研讨会则将论文汇编成集,如同总集。
网页
内容同以上3类,但媒体型式为网页。
非书
微缩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实物…等。
三、文献研究作法范例
内容:整理、归纳、重点说明已确定的知识与未确定的问题,作为未来创新的基础。
(一)单一文献: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文献书目
Kerr, Elaine B. & Starr Roxanne Hiltz
1982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Status and Evaluation; NY: Academic; ch.1,3,5

[1]Kerr, Elaine B. & Starr Roxanne Hiltz;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Status and Evaluation; NY: Academic; ch.1,3,5 1982
摘要
计算机中介传播是一种新型态的媒体活动,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企业、政府、教育、和「在家上班」的人士中,以获得各种新闻性、交换性的信息。
本研究使用「大慧调查(Delphi)」法探讨了21项建立与使用计算机中介传播系统,包括:电传会议、电子邮递、以及各种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归纳指出研究计算机中介传播的关联因素有4方面:
--系统需求;
--系统亲和性;
--对使用者个人与组织的冲击;
--对使用者学习后回馈、与改变的评估。
简介
1、中心概念
主要理论:归纳有关「大慧调查(Delphi)」与研究文献的结论,发现如何建立计算机中介传播与各种自动化系统,有4项共同的概念性架构:
--系统需求必需重视易接触性、亲和性、与互动性;在实际操作方面,则系统的数据编辑能力最为重要。
--在促进使用者的表现能力方面,有两项最佳的预测变项:原来就有从事传播活动的必要;以及使用者组织的良好气氛。也有研究认为,使用意愿、计算机知识,以及若干人口因素也有影响。
--使用计算机中介传播与各种自动化系统,对使用者的工作表现与生活品质,都有正面效果。
--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发展更新的测量工具,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2、研究方法
采用「大慧调查(Delphi)」法与文献研究法,受访对象是21项有关计算机中介传播媒体的领导人,访问主题是各种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者研究。
3、主要结论与建议
(1)计算机中介传播媒体的定义:
具有以下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电传信息;
--电传会议;
--电传档案;
--电传布告;
--文字数据编辑。
(2)系统的设计与需求:
--一般计算机系统需求:如易使用性等;
--计算机中介传播系统特殊需求:如文字编辑能力等;
--组织需求:作业程序设计等。
(3)影响系统接受与使用:
有4项因素:使用者个人;使用者的组织;使用作业;系统本身。
(4)计算机中介传播系统对个人与组织的冲击:
譬如:具有知识阶级者上升;信息产量快速增加;人生理想变迁;……等,亦即有关「信息社会」的冲击。
(5)计算机系统与使用者研究的「研究方法」
包括:
--使用者调查;
--自动化调查﹙亦即在线计算机辅助调查﹚;
--参与观察;
--实验室研究;
--以系统本身作为实地观察准实验。
未来可发展的新研究方法包括:
--使用者操作数据的内容分析;
--使用行为计算机自动记录统计。
对甄试公平认同的态度
一般人对甄试公平程度的态度与认知为何?
姚霞玲等[2] 对「推荐甄选入学面试类型与其评量方式」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学教授中肯定面试各种优点的,约有67% ;但同时也有刚好一半50% 的教授担心面试会有「人情压力」,也就是公平的问题。
萧次融等[5] 的「八十四学年度推荐甄选追踪调查研究」,则发现一个有趣而又矛盾、对比的现象:在高中生方面,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甄选适于采用面试,但是相信、与不相信面试会公平的学生却各半,甚至后者还略多。而在已获甄选入学的推案生方面,也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甄选适于采用面试,但是肯定面试公平性的学生却只超过60% ,而超过4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并不公平。
在学校的个案研究方面,任建葳等[1]在交通大学发现,已获甄选入学的推案生,肯定甄试项目中笔试公平性的占绝大多数;但怀疑面试、资料审查公平性的达到3分之一,忧虑小论文公平性的更近2分之一。郭旭崧[4] 针对阳明大学医学系推案生所作的研究,也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甄选适于采用面试,但是肯定、与否定面试公平性的学生又是各占一半的情形。台北师范学院的张玉成等[3],没有区别甄试的项目,发现推案生同意甄试能公平选拔人才的有78.12%,不同意的则为21.87%。
前述各项研究结论可归纳如下表: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对甄试公平的态度
姚霞玲等[2]
抽样调查
大学教授
不公平:50%
萧次融等[5]
抽样调查
高中生
公平:29.4%;不公平:33.8%
推案生
公平:62.8%;不公平:25.7%
任建葳等[1]
个案研究
推案生
各种笔试
公平:约90%不公平:约10%
面试
公平:69.8%;不公平:30.2%
资料审查
公平:60.4%;不公平:39.6%
小论文
公平:52.2%;不公平:47.8%
郭旭崧[4]
个案研究
推案生
公平:45.8%;不公平:41.7%
张玉成等[3]
个案研究
推案生
公平:78.12%;不公平:21.87%
甄试项目如果全部回归笔试,可能失去了甄试的原意。然而,以上的资料,却又综合说明了:学生、老师都赞成面试或小论文等的弹性,但也都忧虑其评审的公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个案的研究对象,都是已经获甄选入学的推案生、成功者,考量未获入学的受试者、失败者,从心理层面预测,怀疑甄试公平程度的比例可能更高。
以上是各方面对认同甄试公平性的态度。那么,各校系在处理公平的行为到底如何?将是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之研究计划报告; 1996
; ﹤推荐甄选入学面试类型与其评量方式﹥;台北:学人; ch.3-5; 1992
; ﹤师范教育﹥;Vol.3, No.2:22-8; 1996
;八十四学年度推荐甄选追踪调查研究; 在曾小朗(编)﹤阳明大学医学系论文集﹥;台北:阳明大学;p.114-9; 1996
; 八十四学年度推荐甄选追踪调查研究; 在萧次融等(编)﹤推荐甄选之研讨﹥;台北:三民;ch.9; 1996
四、引-索引
引用的目的:区别「依据」与「创见」。表现严谨。
1、格式
格式1:人(年)(常见管理、社会学科领域):
Kerr et al.(1982)
格式2:人[编号](常见信息、理工学科领域):
Kerr et al.[1]
2、引内容,括号附作者、年代或编号。
范例:
根据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一书(Kerr et al., 1982)。
3、直接引作者,附年代或编号。
范例:
Kerr et al.[1]曾介绍计算机媒体传播观念。
五、注-注解
注解的目的:题外申论:解释、补充、批评、铭谢。
1、脚注(如前例)
2、文(章节)后注
3、注的标示,可用符号或编号。
4、旧体例:ibid., loc. cit., op. cit. 因引注不分、且重复不便,建议尽量避免用。(唯有些人文学科仍常用)
六、参考书目
书目的目的:言而有据。有充分的数据基础,不是即兴之作。反映求真的过程。
包括书目「8+1」项格式要件。
文献类型与书目格式的关系如下:
主类型
次类型
格式要件
图书
别集(撰)
1.4.5.6.7.8
总集(编)
1.2.3.4.5.6.7.8总集引编者时,格式同别集
期刊
1.2.4.7.8
论文
单行本
同别集
论文集
同总集
网页
1.4.5.8
非书
1.4.5.6.7.8
(一)中文
1.作者或编译者[甲,乙,丙](编、译);
2.主题:副题;
3.在…(等)(编);
4.<主刊名:副刊名>;
5.出版发行地[(国,州,)市][网址][媒体所在地]:
6.出版发行者[媒体所有者];
7.(篇,)章(,节)[卷,期(,页):10-9][…论文(研究报告)][媒体地址]
8.年[a]
9.(附注)
(二)西文
1. 作者或编译者[姓,名(,名姓,名姓&/and名姓;)](ed.、eds.、trans.)
2.主题:副题;
3.in…(et al.)(ed.、eds.)
4.主刊名:副刊名;或主刊名:副刊名
5.出版发行地 [市(,州,国)] [URL] [媒体所在地]:
6.出版发行者[媒体所有者];
7.(part,)ch. [vol.,no.(,p.):10-9] [paper(dissertation) at…] [媒体地址]
8.年[a]
9.(附注)
(三)注意与慎用事项
符号与分节号的意义
():可能、或可省略状况;
[]:条件状况。
;项目之间。
,项目之内。
:题、刊、出版发行地、页。
. 使用英文缩写时。

以文献相同版本的年代为准。亦即非初版之年。
通常以公元为主。
出版者
保留主要名称,省略通称﹣如书局、出版社、Publications, Inc.,...。
出版发行publish
打字完稿typeset, composition
印刷print, imprint
经销distribution
有卷、期时,页可省。
各项书目要件的顺序:可有不同
(四)文字、符号与段落处理
英文:
注意大小写
前缀大写。
冠词、介词,除为句首外,小写。
应使用半角
通常免断字
字与字,字与符号之间应空格。
数字:
常用半角,中文个位字可用全角。
常用阿拉伯字,而少用罗马字。
标点符号:
内文中文用全角,英文用半角。
参考文献用半角
整齐线:齐头尾。
字体
一般字体:中文:新细明(细明);
英文:Times New Roman
参考文献排列顺序:(1)中文:笔画(2)西文:字母
期刊如用简称,最后必须注明全名。(p.213)
七、文献摘要表
摘要表目的:将类别型数据准数量化、可比较化。
最先进之发明:关系型计算机数据库。即史记之「表」。
太史公在今,即计算机数据库发明人,中国人岂可妄自菲薄?
(一)表之结构
1.行、列、细格
2.行:研究目的(变项)、方法、发现(结论)。
3.列:文献(作者,年)
(二)维
1.一维表
2.二维表:使用最多
3.多维表
八、常见的章节结构
完整的学术文献一般包含以下部份:
封面:首页通常书写指导者、主题、副题、作者、单位身分、连络方式、撰写时间、及其它必要附注事项,其余保持空白,避免不必要的花俏。
中英文摘要:含关键词。如果文章很长,则再接续目录。
研究目的:提要说明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研究问题、附带研究问题,界定研究中主要概念或主要名词的定义、界定研究的范围、及其它必要说明的相关事项。
文献研究与问题探讨: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项问题,以往对这项问题有什么样的数据或评论,有什么值得更进一步探讨的地方。举出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根据以往研究经验,推演本次研究重点。由于社会科学的目的在以简驭繁,所以问题与假设最好能以数字模型、图型或是具备逻辑结构的句式表现出来。
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时间、地点、规模、工具、测量及收集数据的方法与程序。
研究发现: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检验、统计、分析,最好以表格、图形的方式辅助视觉表现。
研究结论:说明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把所参考的文献篇目以标准书目格式列在文末。
以上的结构项目及章节组织顺序,是中外学术界大致公认的格式。规模大或是研究变项很多的研究,应列的项目宜求完整;规模小或是研究变项很少的研究,开列的项目可酌量裁减。项目的组织顺序可视研究题目的需要,略为弹性地变更。但撰写方式不宜与公认的格式相去太悬殊,一则违背产生知识的论理程序,二则显示撰写者对研究涉猎不足。
一般而言,学术文献的结构和撰写方式,不同学科之间应无不同。
学术文献的数据应详尽,文字应简明。
在遣词用字方面,宜注意正俗字的问题。
正字如:计划、答复、身分、家具、桥梁、舍我其谁…等。
九、文献研究习作与规范
习作报告分组进行,每组推选1位担任组长,若干位担任辅导员,负责书面报告汇总,与设计、主持口头报告。
习作主题应与本课程有关。
(一)书面报告
(1)内容:
包括7部分:
1.封面
2.分工页(团体成绩)
组长成绩:                                                      团体平均成绩:
姓名
学号
「具体」任务或贡献
评分
3.责任页(个人成绩)
姓名
学号
书目
评分
4.文献探讨(含摘要、引用)
5.摘要表
6.书目(整体)
每人参考文献2项以上,至少1项必须是英文。至少应读1章﹙篇﹚。文献必须是1990年以后的出版品,不可雷同,否则不予计分。
7.附录:
文献全文影本﹙含封面(、扉页)、目录、版权页﹚
应用色笔在文献上,将文献之来源索引标注出来,书写姓名、学号,并装钉、按个人编排目录、加贴卷标。
(2)计算机处理:
应使用WORD 制作
由组长汇总,并负责检毒。应缴:磁盘片。磁盘内含汇总版档案及个人源文件。
磁盘卷标:注明组别、主题、组长名。
文件名﹦主题-组长名等
(二)口头报告
每组报告时间约为20分钟,报告方式应为学术式,配合适当辅助工具(如电子简报、透明片、海报、道具等),内容应符合学术要求,并表现团队精神。
(三)评鉴:
团体成绩依据全体表现。迟缴:每迟一周扣3分。重缴:如发生重大错误,发回重作;重作成绩打7折。
个人成绩按照规范即满分。另依据数据之学术价值与是否自愿多读,有加减分空间。
(四)文献研究的错误
格式
错误程度
项目
汇总10级
计算机中毒
使用软件
规范不完整
2级
附录不易读
封面设计不良
磁盘卷标不良
个人3级
格式错误
格式不统一(标号、内缩…)
英文大小写错误
英文违规使用全角
段落
2级
数字违规使用
标点符号违规使用
1级
错字
未齐头尾
内容
10级
言而无据(无引无注)
夺引为撰
3级
参考不足
书目不全
有引无征(书目)
有征无引
引用错误
缩写未解释
题旨不明
逻辑错误
旨意混淆
首尾不呼应
2级
引注不分
引注不标准
结构不良
轻重不良
申论不周详
标题不达意
1级
滥引滥注
题外申论,应改为注
修辞不达意
表达不清楚、简洁
本研究曾接受大学考试中心研究补助,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