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石油国际业务发展回顾--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9:43
集团公司主页 │新闻中心首页

哈法亚油田位于伊拉克东南部,储量丰富,含油面积大。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据,这一油田含油面积239平方公里,可采储量约为41亿桶,目前日产量为3100桶,综合采出程度0.05%,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1月28日,第5027期《中国石油报》刊发《中国石油及合作伙伴在伊签署哈法亚油田开发生产服务合同》的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与合作伙伴法国道达尔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同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组成联合体,在巴格达与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签署为期20年的哈法亚油田开发生产服务合同。
哈法亚合同项目,由中国石油担任作业者并持有37.5%的权益,道达尔公司和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分别持有18.75%的权益,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代表伊拉克政府持有25%的权益。按照合同要求,中国石油为首的联合作业体将把其日产量提高到53.5万桶。
这是继艾哈代布、鲁迈拉项目之后,中国石油在伊拉克石油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中国石油积累国际大型油气项目招投标和运营管理经验,有利于深化和扩大国际油气合作开发、加快建设规模化的中东油气合作区。


2月2日,《中国石油海外第一口海上探井开钻》的消息在《中国石油报》第5031期刊登。
当地时间1月17日,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位于苏丹红海盆地15区块的海上勘探钻井作业正式启动。这口名为Tokar—1井的探井是中国石油海外勘探的首次海上钻井作业。
苏丹15区位于苏丹东北部和苏丹红海的南部海域,面积24377平方公里,是中国石油参与的第一个海上风险勘探区块。2005年8月30日,中国石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苏丹SUDAPET石油公司、尼日利亚EXPRESS石油公司和HI-TECH集团公司5家公司共同与苏丹政府签订15区块勘探产品分成合同(EPSA),由前三家公司组建红海石油作业公司(RSPOC),代表5家公司进行勘探作业。
此次海上勘探作业计划用自升式钻机完成15区项目第一勘探期两口探井的钻探工作。两口探井位于苏丹港东南方约130公里,第一口井为Tokar—1井,井点处的水深近38米。Tokar—1井完钻后将接着开钻第二口井Talla—1井,Talla—1井水深52米。




中国石油与苏丹的能源合作为苏丹经济带来的良性效果,使中国石油在非洲国家具有高美誉度。乍得恩贾梅纳炼厂和尼日尔津德尔炼厂的全面开展便是证明。
恩贾梅纳炼厂项目占地约25平方公里,设计年加工原油100万吨,由炼油厂、自备电厂、油品销售中心和员工生活营地4个部分组成。自备电厂除满足炼厂用电外,还向首都恩贾梅纳市供电约20兆瓦。
津德尔炼油厂是尼日尔第一座炼厂,一期工程年加工能力为100万吨,是中尼友好发展的重要工程。
3月16日,第5056期《中国石油报》报道了《恩贾梅纳炼厂安装工程开工》的消息。当地时间3月10日,恩贾梅纳炼厂安装工程开工仪式举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汪东进和乍得国家石油公司总裁阿西勒为开工剪彩。
2007年9月,中乍两国共同签署《炼厂合资协议》。恩贾梅纳炼厂项目是中乍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签署的第一个炼化工业项目,是乍得国家能源领域的标志性工程,对于巩固和加强中乍两国长期友好的政治外交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3月18日,第5058期《中国石油报》刊登了《中尼合作项目津德尔炼厂开始全面安装》一文。尼日尔津德尔年100万吨炼油厂11个辅助生产系统全部正常运行,工程施工全面进入安装阶段。


3月29日,《东方物探与美国ION公司“联姻”》刊载于《中国石油报》第5065期一版。
3月27日,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与美国ION公司合资成立的英洛瓦地球物理陆地装备公司成立。
这次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双方合资成立英洛瓦公司,致力于高端物探装备技术研发。ION公司向合资公司投入包括技术、产品、资产和知识产权在内的全部陆上装备制造和研发业务,中方拥有51%的股权。二是ION公司按协议,向东方物探定向增发股份,使东方物探持有19.99%的ION公司普通股股份(稀释前)。东方物探提名一名ION公司董事,参与公司管理。
ION公司有着近40年的发展历程,是全球物探行业优秀的陆上和海上装备制造、软件技术服务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装备研发资源和技术产品,是中国石油集团主要的物探装备供应商之一。这次合作,对提高中国石油企业全球找油找气能力,进而提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企业今后同国外高科技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延伸产业链提供了经验。



喀土穆炼油厂被誉为“闪耀在尼罗河东岸的一颗明珠”。建成投产后,炼厂不仅为苏丹建立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为推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与苏丹开展能源合作的结晶。
5月18日,第5099期《中国石油报》刊登了《十年合作创伟业 嘉宾云集话辉煌》的文章。5月16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中国石油集团在海外建设运营的第一座大炼厂——中苏合资喀土穆炼油厂庆祝投产运行十周年。
庆祝活动以环保完善项目竣工、培训中心落成、中国石油集团为当地员工子弟学校捐建的电教室及实验室落成剪彩拉开帷幕。活动中,股东双方向特殊贡献者颁奖,中苏员工举行了联欢。


5月18日,集团公司发布《中国石油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和国别报告《中国石油在苏丹》。5月25日《中国石油报》第5104期刊登《典范:15载携手共发展》一文,对《中国石油在苏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解读。
《中国石油在苏丹》秉承中苏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从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角度简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与苏丹进行石油合作的过程中,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体现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
在苏丹石油工业体系的多个领域,中国石油集团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运行,得到了苏丹政府和合作伙伴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同时,中国石油在苏丹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与苏丹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进安全清洁的发展模式。
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0月,中国石油在当地组织了15期培训班,累计参加培训的苏丹技术人员达458名,向苏丹当地慈善事业团体及油区周边社区捐资近5000万美元,为苏丹人民建医院、盖学校、打水井、铺道路,直接受益人数超过200万人。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对于推进中国能源供应多元化、促进缅甸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有着重要意义。
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皎漂市,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6月4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正式开工》的消息出现在《中国石油报》第5112期头条位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缅甸联邦政府总理登盛,共同触摸标志中缅油气管道开工的电子球,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9月13日,第5183期《中国石油报》刊登了《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的消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原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两条管道进入我国境内后,原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干线长1631公里,天然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干线长1727公里。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途经3个省、1个直辖市、23个地级市和73个县市,穿越或跨越大中型河流56处,山体隧道76处。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灾害频发,是目前我国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整个项目计划于2013年建成中交。


《中国石油联合壳牌成功收购澳Arrow公司》一文刊登在8月25日的《中国石油报》第5170期头版。
Arrow公司是澳大利亚领先的煤层气开发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中石油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澳洲壳牌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50∶50比例组成的联合体,3月19日与澳大利亚煤层气公司Arrow Energy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以每股现金4.70澳元的价格收购Arrow公司全部股份,收购对价约为35亿澳元。收购历时5个月,该交易顺利通过Arrow公司股东大会和中澳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各项审批程序,成功完成交割。
该交易是中国石油在海外市场的重要收购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石油首次在澳大利亚进行煤层气方面的投资。通过收购,这个公司将成为中国石油和壳牌在澳大利亚煤层气生产的重要平台,为双方在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中国大庆,全长近1000公里。2009年4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授权中国石油和俄管道公司建设中俄原油管道。同年4月和5月,俄中两国境内段分别开始施工。
8月30日,第5173期《中国石油报》报道了《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段正式注油》的消息。俄罗斯总理普京在现场发表讲话并开启中俄原油管道进油阀门,并且表示这个项目的实现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成果。
9月28日,第5192期《中国石油报》报道了《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全线竣工》的消息。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11月3日《中国石油报》第5214期刊登了《中俄原油管道漠河站进油投产》的消息。来自俄罗斯的原油于北京时间11月1日19时进入中俄管道国内段,11月2日8时到达中国漠河兴安首站。


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通气,是继2009年12月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成功投产后的又一项重要工程建设成果。
10月27日《中国石油报》第5209期报道了《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投产通气》的消息。在此之前一天,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绕行乌兹别克斯坦加兹里气田段,成功完成天然气置换,标志着B线全线投产完毕,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实现中亚管道双线通气的目标。
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并行,起点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格达伊姆,终点为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单线全长1833公里。今年年初以来,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建设和A线运行并举,在保障上游气田不停产、下游不停输的基础上,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制定了分步骤、分阶段投产的整体方案,充分发挥跨国运行协调机制的作用,合理调配,在保证国内不减供的同时,解决了B线1.35亿立方米的投产用气问题,既保证了B线各段投产任务的完成,又保证了A线正常供气。
在明年一季度末哈国1号站投产后,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输气能力将达到177亿立方米。



1997年开启中哈石油合作航程以来,经过13年发展,中亚油气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最重要的油气合作区之一。
8月18日,第5165期《中国石油报》刊登了《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加速》的消息。
12月7日,《中国石油报》第5238期刊登了《跨国经营 栉风沐雨——“十一五”中国石油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综述》一文。
“十一五”期间,中亚油气合作沿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促进中亚各国经济发展、巩固中亚各国睦邻友好关系的航道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2009年11月4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敏在哈萨克斯坦调研工作时,首次提出了建设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的要求,并在今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明确下来。
今年11月2日,哈萨克斯坦地区示范区建设工作会在京召开,集团公司在哈投资与服务业务相关单位领导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讨,正式确立了“五化一强”的示范区内涵和架构,以及在“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甲乙方就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协调发展,早日建成合作示范区的规划目标形成了统一认识。
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的基本架构和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思路、五化一强、三步走”。到“十二五”末率先建成“五化一强”的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实现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


12月22日,《中国石油报》第5249期刊登了《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在哈开工》的消息。
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始于哈国曼格斯套州的别伊涅乌,在南哈萨克斯坦州的奇姆肯特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全长1475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为100亿立方米,可扩至年150亿立方米。这项工程是中哈两国在互利双赢原则下,坚持能源合作的又一重要项目,必将为未来两国在天然气领域扩大合作带来深远影响。
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一方面可满足哈国南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一部分天然气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出口中国,同时将为阿克纠宾油田提供通畅的天然气外输通道,带动该油田扎那若尔、乌里赫套等区块气田的开发,为油田长期稳定生产和提升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管道最终建成后,中亚天然气管道将与哈国干线输气网及西部主要油气区连通,有效提升中哈两国油气合作的战略层次。
根据企业间协议,别伊涅乌—奇姆肯特天然气管道由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负责承担管道的建设与运营。目前启动的第一阶段工程计划2012年年底通气投产。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专题策划、制作:段鸿彦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