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百姓热捧中医针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2:42:33
京城百姓热捧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让众多针灸医生及针灸的拥趸们欢欣鼓舞。然而,也有人提出质疑:“遗产似乎意味着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亟须保护”。针灸真的濒临灭绝了吗?

    上周,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医院,发现各医院的针灸门诊均是门庭若市,非但没有“濒临灭绝”,而且越来越受百姓的追捧。

    调查篇

    各医院针灸门诊爆满

    12月2日至4日,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医院,发现无论是专科医院的针灸门诊,还是综合医院和二级医院里的针灸科都很受欢迎,很多医院甚至需要加床位。

    12月2日上午,记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医疗南楼2楼的针灸科看到,这里不论是专家门诊还是普通门诊都排满了患者。该科医生杨文津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每天大约有六七名医生出诊,日门诊量将近300人次。同样门庭若市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中医医院、北京按摩医院等医疗机构。

   2月2日记者来到北京中医医院一楼的针灸科门诊,虽然时间已经到了下午3点多,依然有患者在诊室外排队等候,诊室里的床位或坐或躺满了人。12月4日,记者从北京按摩医院了解到,每天在医院接受针灸诊疗的有二三百人次。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麟鹏告诉记者,该科有11名医生轮流出门诊,目前该科的平均日门诊量有600多人次,而在夏天日门诊量更是高达700人次。有的医生从早上六点开始出门诊,一直出诊到下午两点,最多的时候半天门诊能给近150人次诊疗。而在该院的病房楼,记者看到这里的针一、针二病房也都住满了人。王主任告诉记者,这里一共有100张床位,几乎总是爆满,不得不给患者加床。

    12月3日上午11时,记者在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一楼的中医门诊针灸诊室外,看到依然有几名患者在排队等候,而诊室里3位医生都在忙碌着,10多位患者在接受着针灸、拔罐治疗。在安贞医院,针灸科门诊到中午12点依然有患者在候诊。而在昌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患者王大妈告诉记者,自己患腰腿痛有十多年了,现在每周做4次针灸,每次来挂号都是早上六点半就过来,要是七八点来就挂不到专家号了。因为人多,每次来都要排队。

    年轻人群认知度提高

    以往热衷于扎针灸的多数都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各医院针灸科就诊人群中,年轻人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12月2日上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耳聋治疗中心,记者遇到70多岁的赵先生。赵先生4年前开始左耳听力下降,为此还摔了手机(以为是电话有问题)。经过9次的治疗,赵先生左耳的听力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该科主任高留华告诉记者,除了神经性耳聋(包括药物性耳聋、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噪音性耳聋等),前来通过针灸治疗耳鸣的老年患者也比较多。而在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按摩医院等地,前来通过针灸治疗腰腿疼痛、中风、头痛等疾病的老年人比较多。患者李女士表示,针灸治病效果好,尤其是偏头痛,自己吃药一直没解决问题,结果发现针灸治疗很有效。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比起前些年针灸科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的情况,如今年轻人在针灸科门诊中所占比例有了很大提高,这些年轻人主要是通过针灸治疗感冒、鼻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颈椎病、痤疮、面瘫等疾病的,还有青壮年是通过针灸治疗抑郁的。在东方医院和北京按摩医院,还有一些年轻人是专门来通过针灸减肥的。

    在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来这里是为了治疗颈椎疼痛。12月4日上午,在北京按摩医院,正接受治疗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一家学校的负责人,工作很累很紧张,一感觉“心里堵得慌了”就来“扎一针”。

    低收费不利人才储备

    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王麟鹏主任医师从事针灸多年。他表示,曾经针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很多医疗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针灸的科学研究。据报道,目前针灸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部分国家还将针灸列入医疗保险,每年来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人最多的就是学中医针灸。

    王麟鹏介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加大了投入,而且核磁共振、分子生物学等也都应用到了经络研究中,针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术发展也比较快。如今,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受医疗条件和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强的影响,针灸发展的水平越高,老百姓对针灸的认可度越高。以北京为例,多家三甲医院和比较好的二级医院,前来针灸的人都比较多。

    专家还指出,针灸目前在京城的红红火火,也和医保政策有关。而且针灸效果又好,不用担心服药的副作用等,因此很受患者欢迎。

    不过专家指出,目前针灸医学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问题。例如,针灸收费过低,针灸医师的收入普遍较低;在医院内针灸科医师的职称评定、晋升及获得科研经费的机会,都不如其他科室,以至于很多医学生不愿当针灸医师。另外还存在学校基础教育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许多从事针灸教学的老师从事临床的时间有限,不能代表针灸医学的最高水平。而这一缺陷只能通过医学生到临床实践后才能弥补。

    服务篇

    针灸治疗需遵“行为准则”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信赖并求助针灸疗法。针灸这一传统而且略带神秘色彩的中医诊疗技术,究竟适合哪些疾病呢?在应用上有无禁忌呢?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中医专家。

    >>行为准则1

    针灸期间需忌口

    针灸期间饮食有没有特别的讲究呢?胡慧指出,总体来说针灸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具体来看,咳嗽患者最好别吃辣的食物;哮喘患者要忌吃鱼虾;脾胃不好的患者最好不要吃油腻食物。

    >>行为准则2

    治听力避免剧烈活动

    在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期间,除了忌烟、酒、辣椒,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耳聋治疗中心主任高留华特别提醒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宜看电视、用电脑、听随身听、长时间打手机,否则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治疗期间也不能剧烈活动,不宜进行长跑、踢足球、游泳等运动,否则会引起脑供血不好、耳蜗微循环障碍等,导致听力下降。而在治疗后半年内,也要尽量少看电视机、电脑和听随身听,以免引起脑血管痉挛,造成内耳的微循环障碍,影响治疗效果。

    >>行为准则3

    针灸减肥配合运动

    如今针灸减肥作为一种保健手段,在很多医疗机构都有开展。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朋友通过针灸减肥体重减了三四十斤。不过专家提醒,针灸减肥也是有其适应证的,要通过针灸减肥,最好先确定自己肥胖的类型。

    北京按摩医院医生陈悟介绍,针灸减肥对饮食过量引起的单纯性肥胖最有效。如果是遗传因素导致的肥胖则效果不明显。而对于某些疾病引起的症状性肥胖,如果不先有效治疗原发病,针灸减肥也是无效的。如垂体瘤引起的肥胖,要先治疗导致肥胖的垂体瘤,针灸减肥才可能有效果。

    而且,运用针灸减肥越年轻效果越好,最好是在25岁之前,十几岁效果更好。如果女性到了40多岁,出现了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再通过针灸减肥则见效慢。

    此外专家还强调,针灸减肥期间必须要配合饮食治疗,有条件的最好配合运动。

    >>行为准则4

    怀孕期间不宜做针灸

    有市民认为,孕妇尤其是刚怀孕的头几个月不能乱吃药,所以建议孕妇如果有什么疾病不妨做针灸。

    对此陈悟提醒,怀孕期间不宜做针灸,因为孕妇的腰骶部、腹部以及身上的很多穴位都不宜针灸,否则可能有催产作用,导致流产等严重后果。

    >>行为准则5

    感冒轻微哮喘不影响针灸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主任胡慧主任医师还提醒,儿童或有精神疾患不易配合针灸治疗的,处于急重症没有脱离危险期,不宜做针灸治疗。但是患有感冒或是比较轻微的哮喘发作不妨碍针灸治疗。

    >>相关

    三大类疾病最宜求助针灸

    据研究,针灸可治疗300多种疾病,以其为主治疗并具有明显疗效的病症有100余种。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王麟鹏主任医师指出,针灸治疗主要针对三大类疾病。

    一是各种疼痛 如腰痛、腿痛、颈椎病以及颈肩痛、肩周炎引起的疼痛等,这类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效果突出。

    二是各种慢性疾病 如便秘、乏力、头昏、头晕、耳鸣、耳聋、中风等,如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大多都是通过针灸等中医手段进行恢复的中风患者。

    三是神经系统疾病 如面瘫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主任胡慧主任医师还提醒,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以通过针灸得到缓解。另外,鼻炎、咽炎、感冒、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痤疮等,月经不调、痛经、血脂高、胆固醇高、尿酸高、脂肪肝等问题,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

    冬至试试节气针灸

    本报讯 (记者杨凤立)离冬至越来越近了。中医专家提醒,有呼吸系统或胃肠疾病、慢性疼痛的患者,可通过节气针灸来进行调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主任胡慧主任医师介绍,“冬至”是所谓“数九”寒冬的起点,是一年中最冷的阶段,这时阴寒之气最盛,阳气最弱。在“冬至”前后根据各人的不同病情,选择特定穴位进行针刺、艾灸或贴敷,能护阳气、扶正固本、调节阴阳、调节免疫功能,帮助人体祛除病邪、恢复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医生杨文津还提醒,以下疾病可尝试在“冬至”节气进行针灸治疗:

    一是慢性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第二类是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病引起的慢性颈肩腰背疼痛、四肢麻木。第三类是慢性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另外,阳虚、四肢冰冷、畏寒怕风、夜尿频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或是在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也可以进行节气针灸。

    ◆出场专家

    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王麟鹏 

    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耳聋治疗中心主任高留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主任胡慧北京按摩医院医生陈悟

    本报记者 杨凤立 实习记者 曲增萍 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