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字学课程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4:42:22

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字学课程

丁启阵

 

流亡异国他乡、窘迫潦倒之际,收几个弟子,开一门课程,讲授深奥冷僻的学问;但是,若干年后,班中有多位弟子成为文化界卓有建树、名声赫赫的人物。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令人艳羡。孟子所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君子之乐,莫过于此。

这里要说的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初,地点是日本东京。根据钱玄同、许寿裳等人的回忆,民国初年,正在日本留学的钱玄同,跟几个朋友一起,邀请当时正流亡日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总编辑兼发行人的章太炎先生,给他们讲授语言文字之学,包括音韵和《说文解字》。讲课地点是东京大成中学的一间教室。

后来,鲁迅、许寿裳、周作人等也想参加,于是通过章太炎先生的长婿龚宝铨(未生),商量听课事宜。由于章太炎先生原来的讲课时间跟他们的学校课程有冲突,因此希望能为他们单开一班。章太炎先生爽快地答应了鲁迅等人的要求。19084月开始,在牛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民报》社章太炎先生寓所内开课,讲文字学。每星期讲一次,时间是星期日上午八点至正午十二点。这门课至同年9月结束,历时半年。

听课的人,除了鲁迅、许寿裳、周作人、钱家治(均夫,均甫)四人之外,已经听过一遍这门课的钱玄同(夏)、龚宝铨、朱宗莱(蓬仙)、朱希祖(逖仙)四位,又再听了一遍。因此,这个班一共有八个学生。

这八个学生当中,钱玄同、朱希祖,因为此后继续研究语言文字之学并且各有成就,名在章门“三大弟子”之列(另外一位是黄侃),深得太炎先生的嘉许。太炎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弟子成就者,蕲春黄侃季刚、归安钱夏季中、海盐朱希祖逖先。季刚、季中,皆明小学,季刚尤善音韵文辞;逖先博览,能知条理。”(《太炎先生自定年谱》)周氏兄弟,即鲁迅、周作人,虽然没有承袭章太炎先生的衣钵,继续研究语言文字学,但是以其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与文学研究上的杰出贡献,成为中国二十世纪最杰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此外,许寿裳等人,也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同班八生,有多人成就梁栋大材,堪称教育史之奇迹。

100多年以后,这门文字学课程,无疑是一个传奇故事。但是,当年的课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旖旎风光。实际上,甚至可以用“寒酸”、“窘迫”之类词语加以形容。关于课堂内的情形,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文中有如下描述:“……每星期日清晨,我们前往受业,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环绕一张矮矮的小桌,席地而坐,先生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周作人的回忆大同小异:“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用的是《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讲上去……”(《知堂回想录》)。关于课堂外章太炎先生的处境,黄侃有如下回忆:“日本政府受言于清廷,假事封民报馆,禁报不得刊鬻。先生与日本政府讼,数月,卒不得胜,遂退居,教授诸游学者以国学。睹国事愈坏,党人无远略,则大愤,思适印度为浮屠,资斧困绝,不能行。寓庐至数月不举火,日以百钱市麦饼以自度,衣被三年不浣。”(《太炎先生行事略》)

寒酸、窘迫的是物质条件,精神上却是饱满、昂扬的。教师这一边,据黄侃回忆,“困阨如此,而德操弥厉。其授人国学也,以谓国不幸衰亡,学术不绝,民犹有所观感,庶几收硕果之效,有复阳之望。故勤勤恳恳,不惮其劳,弟子至数百人。”(《太炎先生行事略》)对于章太炎先生讲课时的风采,许寿裳有更加生动的描述:“神解聪察,精力过人,逐字讲解,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源,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诲人不倦。”(《亡友鲁迅印象记》)学生方面,自然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的。许寿裳说“章先生讲书这样活泼,所以新谊创见,层出不穷。就是有时随便谈天,也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同前),周作人说章太炎先生讲课,“有的沿用旧说,有的发挥新义,干燥的材料却运用说来很有趣味”(《知堂回想录》)。这些回忆,不难想象,当年他们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在听章太炎先生讲文字学的。

据钱玄同说,鲁迅、周作人听章太炎先生讲文字学,不但有兴趣,而且是有明确目的的。“周氏兄弟那时正译《域外小说集》,志在灌输俄罗斯、波兰等国之崇高的人道主义,以药我国人卑劣、阴险、自私等龌龊心理。他们的思想超卓,文章渊懿,取材严谨,翻译忠实,故造句选词,十分矜慎;然犹不自满足,欲从先师了解故训,以期用字妥帖。”(《我对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

写到这里,在艳羡之余,我不能不感慨中来:那个饱受列强欺凌、风雨如磐的年代,知识界的先驱者们,为了寻找富国强民的道路,在异国他乡,如此含辛茹苦,学习、钻研科学知识,即使是枯燥的语言文字之学,也能甘之如饴;而今天,外辱不至、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却心思浮躁,不肯下一点点苦功夫,许多人为了迅速获得名利,甚至干出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抄袭他人论著之类令人不齿的勾当!

 

 

本文材料均转引自王宁先生《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一书,由王宁先生主持整理,中华书局20101月出版。

 

 

                                                    201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