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改革标准的解放思想必然乱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0:42:51
席卷全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正被炒得不亦乐乎。我也来凑凑热闹。
仔细分析建国以来经历的三次解放思想,我发现他们都与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密切相连。
第一次思想解放。三十年前,中国发起了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世人对这次大讨论给于了很高的评价,把那次大讨论作为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的改革就是从那次大讨论后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
客观地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手段,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象俗话讲的,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溜溜就是实践,是手段,不是标准。因为骡子有骡子的特点,马有马的特点。它们各自的特点才是检验的标准。又比如一个人有多高,用尺子量量就知道了。量量就是实践。量量不是标准。标准是尺子。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际是一个伪命题。
不久,小平提出了生产力的标准。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国家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一切向前(钱)看等口号都是这个思想的衍生物。
毫无疑问,这个思想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积极的是社会活起来了。消极的是社会是非标准、道德标准消失了,社会乱了。
后来,小平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打击犯罪,两手都要硬。
第二次思想解放。一九九二年春天,小平南巡,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小平鼓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小平的南巡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徘徊不前的中国的各项改革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小平的这次南巡讲话作为中国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这里需要引起我们格外注意的是:在前两个“有利于”中都有一个定语,那就是“社会主义的”。这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缺少了这个定语,那就不是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了。而一旦缺少了这个定语,性质就完全变了,于是改革开放的方向随之也会发生根本的转变。
为了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我们应该把这个定语具体化,在小平“三个有利于”的基础上再加上三个,就是“是否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公有制的基础地位,是否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这三个有利于和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合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实际情况是,我们三十年的改革恰恰把这个定语丢掉了。这正是我们的悲哀!如果说我们要解放思想,实际就是拨乱反正,就是要把这个丢掉的定语找回来!
现在,解放思想又被第三次提起。胡锦涛总书记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那么我到要问问:第三次思想解放到底要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呢?中国究竟要何去何从?因为我担心:如果这次思想解放再次丢失了改革的正确标准,那么乱国就将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