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改革方案(2008年版)-医疗改革专栏-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8:31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任重道远。本人潜心研究多年,终于有所收获。
一、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矛盾
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看病难”和“看病贵”。“看病难”背后深层次问题是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看病贵”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医疗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医疗市场的不开放,医疗融资渠道未拓宽。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源于政府对公立医院“伪市场化”的改革。
二、医疗改革方案为什么不成功
(一)医疗改革指导思想保守、僵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警告:中国改革是防止右,更主要是反对左。
现行改革方案继续沿用“大公无私”的指导思想,过分偏爱和依赖公立医院,严格限制私立医院的发展,人为地扼杀了医疗改革本来应有的勃勃生机的局面,结果把医疗改革引进了一条没有去路的死胡同。
(二)其次从实际操作方面看,医疗改革方案存在严重缺陷:
1、忽视医疗市场开放,不坚持医疗改革与医疗市场开放两手抓。
2、应该开放的医疗市场得不到开放,错误地对公立医院实行市场化。
三、如何破解医疗改革的难题
医疗改革的过程,就是从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一)现有公立医院需要分化。推进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把公立医院分化为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和赢利性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分化应在政府财力的基础上,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来进行。
(二)是扶持私立医院的大力发展。
四、新一论医疗改革的基本思路
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精辟论述,对于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医疗改革的方向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防止右,更主要是反对左”。“防止右”就是在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中,防止把所有公立医院不论大小、毫不保留地对外拍卖。“反对左”就是反对封闭医疗市场,从而扼杀医疗市场开放带来的活力。
(二)医疗改革的模式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一手抓医疗体制改革,一手抓医疗市场的开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三)衡量医疗改革成败的标准
借鉴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我们可以概括衡量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繁荣医疗市场,建立多层级医疗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是否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五、新一轮医改的总体框架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对卫生监管机制的改革;二是对公立医院管理机制的改革;三是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四、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机制的改革;五是加大全民医疗保险的推广。
六、中国新一轮医疗改革方案前景预测
预计到2020年,中国医疗改革将取得阶段性成功: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将逐年下降到接近40%,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和谐共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基本解决,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人人都享受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