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有阶层划分时代已经远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52:29
美国:旧有阶层划分时代已经远去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2 月2 日 | 文章来源:新京报

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社会纵向流动性正在变得迟缓

        《阶层问题》《CLASSMAT TERS》

作者:时报记者

版本:TimesBooks /HenryHolt& Company 2005年9月出版

定价:14.00美元

美国人很喜欢关心阶层或者说阶层问题,他们相信上流社会就是到欧洲度假的新教教徒;中产阶层就喜欢到圣法南度谷区观光;劳工阶层总习惯投民主党人的票。

美国人曾经以为他们搞懂了阶层是怎么回事。

上流社会到欧洲度假,信奉新教圣公会的上帝;中产阶层开着福特车,跟着旅游团到圣法南度谷区观光;劳工阶层是美国联邦工会的成员,投民主党的票,从来也没去过加勒比海旅游。

今天,美国离这种表层的阶层划分已经相去甚远。随便是谁都可能拥有令他的祖父母们目瞪口呆的奢侈品。社会的多样性让原来的身份标志失去了意义。想要从人们穿什么衣服、是什么肤色、开什么车、投谁的票、信什么教来判断他属于哪个社会阶层变得越来越难。阶层的界限变得模糊,于是有人说,阶层已经消失了。

而实际上,阶层在美国生活中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过去三十年里,阶层在许多重要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在这个时代,教育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显,能上什么大学却与阶层密切相连;在这个不同的人种日益融合的时代,富人们却越来越隔离;在这个医学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不同阶层成员的健康和寿命却大相径庭,并且似乎日趋扩大。

对美国社会纵向流动性的最新研究表明,美国家庭在经济等级上的流动性远不像经济学家们以为的那么大,而这种流动性正是“美国梦”的核心部分。19世纪末的镀金时代,由于商业、重工业、铁路以及重商主义经济政治学的发展,一些身无分文的美国人在一夜之间因为金矿油田的开采而跻身于富翁族,而一大批成功经济人士后来又相继改头换面,转行成了政界要员。美国巨富洛克菲勒与卡内基就是这样白手起家的典型。

二战后的十年,也正是这种流动性鼓舞了美国的劳工阶层。流动性使得贫富之间的鸿沟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确实有富翁也有穷人,但是只要他们之间存在通道,能够相互转化,只要存在类似机会均等这样的东西,两者之间的差别就不会上升为阶层壁垒。然而,就像许多研究者指出的,这种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社会纵向流动性正在变得迟缓,甚至下降。

今年五月份,《纽约时报》连续三周刊发了关于美国“阶层问题”的系列报道,这是时报记者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采访、调查的成果,如今它们已结集出版。记者斯科特和大卫在报道的序言中写道:它并不是要囊括一切,也不是要对阶层下一个定论。它是一种质问,对美国人所面临的阶层——那只暧昧不清、时隐时现的手——它把一些人推入深渊,让另一些人青云直上。

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是记者斯科特写的关于三个人心脏病发作的故事。

JeanMiele,一个富裕的建筑师,成功地活了下来。就像外科医生说的“时间就是生命”,Miele被火速送进一家世界一流的医院,得到抢救。Will Wilson,一个办公室文员,最终得到了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但是他一开始被送进的那家医院什么都没有。EwaRynczakGora,一个波兰移民,在美国做女佣,是三个人中最不幸的一个,她本来就不大注意自己健康,被带到急救室后也没有受到很好的对待,最终因为没有医疗保险而放弃治疗。

今天的阶层种类比酸奶品种还多

Angela Whitiker第一次为《纽约时报》读者所关注是在1993年,记者维尔克森写了一篇关于她儿子Nicholas的报道,当时他10岁,试图躲过芝加哥大街上一群暴徒的袭击。

12年后,这位记者重又采访了这家人,将他们的故事写成了“阶层问题”中的一篇。

事实证明,Nicholas未能有所建树,而他的母亲却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成功,甚至她自己都没有想到。38岁的Angela Whitiker有6个孩子,还有一个继子,她离开了声名狼藉的前夫,成为一名注册护士,年收入83000美元。这个收入听起来很可观,不过也很难有可供奢侈一把的余钱。可是,她坚信她的孩子中至少会有一个人将来能跻身中产阶层。

Jeff Martinelli的人生却滑向了另一个方向。

他二十岁的时候,为了一份报酬不错的工作放弃了读大学,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近30年,直到2001年,他所在的分公司倒闭了。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他很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最后只能去做为家庭驱虫的工作,挣的薪水只有原来上班时的一半。不管怎么说,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已经算运气了,但是他知道儿子将没有机会体验到他曾经体验过的身为中产阶层的乐趣了。

阶层一直伴随着我们,即使最不偏不倚的经济学家也无法否认在卡特琳娜飓风中幸存的机会取决于你是否有一辆车。“阶层问题”所做的正是德莱塞和菲茨杰拉德这样的小说家和维布伦这样的讽刺作家曾经做过的事情:让我们思考金钱和社会地位如何影响了我们是谁。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阶层种类比酸奶的品种还多。想想那些形形色色的富人吧。仅仅在美国,更准确地说,仅仅是在被称为“最后的人间仙境”的楠塔基特岛上,世袭的贵族都有可能成为被怜悯的对象。如果一个商界大亨买下你从祖父母那里继承的六居室的大房子,用来当他的酒窖时,我们也不必为此感伤,只是能够从中看出富豪与小康的区别何在。

2001年和2003年的减税政策让富人们长出一口气,而甚至在此之前,美国已变成一个门第和出生至关重要的国家。当美国人还有羞耻感的时候,他们把这种优势称之为不公平,甚至非正义。而如今,人们已经视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新话题是同性恋婚姻和买精子的生意。《阶层问题》试图于改变此种现状,如果你对书中讲述的不劳而获的财富和毫无缘由的厄运无动于衷的话,你的社会良心很可能已经丢在去楠塔基特岛的渡轮上了。□唐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