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白遇到不喝酒的人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4:03:16

当李白遇到不喝酒的人­

丁启阵­

­

古往今来,多少好酒摘取李白诗句词语作为名字,多少酒楼被叫做“太白楼”,多少酒家幌子书写着“太白遗风”四个大字,多少酒徒在半醒半醉之间吟诵起李白有关饮酒的诗篇……恐怕,即使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调查、统计,最终也只能得出如下结论:不计其数。­

若是有好事者发起一个活动,从中国历史人物中推选最佳酒业代言人,我敢肯定,李白将是首选人物。李白诗名大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李白酒风端正,酒德高尚,酒境高妙!­

李白酒境如何高妙,他的好朋友杜甫知道得最清楚。请看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描写李白酒后情形的诗句:­

­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短短四句诗,至少有如下三个信息:一、李白酒后不是去开车,更不是去闯红灯,而是在酒家睡大觉;二、李白喝酒不是糟蹋酒精,而是转化为美妙的诗篇,造福人类;三、李白烂醉如泥之际浑身是胆,敢于拒绝皇帝召见,蔑视人间不平等制度。总而言之,酒精的两大作用,激发文艺创作灵感的兴奋作用,淡泊名利富贵观念的麻醉作用,在李白那里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要想知道李白的酒风如何端正,酒德如何高尚,随便读一点他本人做的诗就可以了。李白这方面的诗,实在是太多了。­

这里我想要说一说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酒风如此端正、酒德如此高尚、酒境如此高妙的伟大诗人,当他遇到有人杯酒当前忸怩作态甚至坚决拒绝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举两首诗,一首大家都熟悉,一首可能比较陌生,答案便在其中。­

大家熟悉的一首是《将进酒》。如下:­

­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大家之所以熟悉这一首诗,当然是因为:它是一首好诗。好在哪里呢?可能有人会说,好在性情豪爽,语言酣畅,气韵生动。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是,我认为,这样说因为求之过深,有点虚了。其实,这就是一首劝朋友喝酒的诗。岑勋(岑夫子)、元丹丘(丹丘生),这两位朋友,喝酒不太积极,李白于是以人生易老、钱财不足惜、饮酒可以留名后世可以消愁解忧等为理由,加以规劝。­

当时两位朋友听没听李白的规劝?不得而知;李白讲的道理有没有说服力?恐怕是因人而异。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奇妙的劝酒诗,它小题大做,却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为什么?我认为不是因为它道理讲得好,而是因为它让一位伟大诗人活灵活现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他凡事马虎,满不在乎,惟有饮酒一事无比认真,他是那么的单纯,那么的率真,那么的可爱!­

大家比较陌生的一首是《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这是一首短诗,如下:­

­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

大雪天,饮酒天。但是,有美酒当前,这位叫王历阳的朋友却无动于衷,拒绝饮酒。在自己家里,花下独酌,也可算是一种意境。但是,有对坐之人,他却拒绝对饮,这是李白无论如何难以接受的事情。他明显是急了眼。从诗中看,这位叫王历阳的人,应该是非常景仰陶渊明并且效法陶渊明隐居乡间之人,会弹琴,门前栽种了几株柳树,头上戴一幅方巾。百般规劝不能奏效之后,李白就毫不客气地对他进行了讽刺,一句句都直刺他的要害。把他说得体无完肤、一钱不值之后,“吾于尔何有”,最终还以绝交相威胁。­

有点忧郁、信奉道教、潇洒飘逸的浪漫诗人李白,在有人饮酒不积极、拒绝干杯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嬉笑怒骂、词锋犀利的幽默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妙趣横生的诗篇。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也应该感谢那些曾经惹得李白急了眼、酒风酒德都欠佳的家伙!­

                                            2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