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 - 中国小资情调的先驱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23:20:25
李渔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的小资代表。玩词弄曲造园子还爱上了装修事业。每有心得便记录下来。一部《闲情偶记》感染了几百年后的不知多少人。李渔对生活的热爱是骨子里发出的爱;对生活的精致是心底里体会出来的精致。
如果说《十二楼》、《连城壁》恐怕知道的人不会太多。
若提起《芥子园画谱》学过画的人应该都用它入过门。
可是要提起《肉蒲团》我估计识字的中国人里有一半应该知道吧?
李渔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的小资代表。“他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
李渔命中注定是赶上乱世之灾。可是终其一生,似乎并未见得他对战乱有什么感慨。反而,当其于崇祯十五年(1**2年)在赴科举考试的途中因战乱而返时,居然作“应试中途闻警归”诗,有云:“正尔思家切,归期天作成。诗书逢丧乱,耕钓俟升平”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富裕的家境,使李渔在家里尽情的享受生活并细致的品味生活。官没做成,到是把生命的乐趣琢磨到家了。
他的著作里充满了对人生的细微观察。他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能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曾在南京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府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与戏曲家吴伟业、尤侗结交。可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位居NO.1的人物。
玩词弄曲造园子还爱上了装修事业。每有心得便记录下来。一部《闲情偶记》感染了几百年后的不知多少人。李渔对生活的热爱是骨子里发出的爱;对生活的精致是心底里体会出来的精致。后人骂李渔是帮闲第一人。可是,那李渔自己可先要是第一闲人才行啊!更何况《闲情偶记》一开卷,李渔就拿老夫子的话把大家都唬住了:“素富贵,行乎富贵”。是啊!富贵之人怎能不享受富贵呐?说说唱唱、安安逸逸里迎来了国破家变。田荒了、楼烧了、李渔变穷了。即便是穷了,李渔还是靠打秋风骗来了钱,为自己建起了一座别业。这就是在园林史上有名的伊园。可见李渔之热爱生活。
李渔是明清之交一个极聪明的文人,少时即以神童之名闻达乡里,传统文人的细腻、放达、懂得玩乐和江湖身份的狡黠、实际、世俗精神水乳交融地凑合在他的身心及文章之中。如今重读《闲情偶寄》,我时常想,其实我们的血液里都有一个李渔存活着,李渔对于生活细节的领悟,对于性情本根的贴近,对于实际生存法则的张弛,都能令我们读后不禁莞尔。但也许因为我们不用像他那样搞个家庭夜总会式的班底四出奔走谋米饭,自然也没有他那样对行乐之道的熟悉和琢磨的工夫。
调侃和诙谐的笔调是柯平看待李渔的态度,李渔是一位“写了大量主旋律的剧本,又写了色情小说《肉蒲团》的人”,是一位“口头宣传传统养生之道,到了床上却一点也不肯落后的人”,是一位“深谙性贿赂在政治生活中的妙用,同时运作得天衣无缝的人”等等,活画出了真实的李渔。
顺治八年(1651年),邻里的一场官司使得李渔被迫离家出走。没想到:这一走,竟走出一番千古奇观的事业来。
人挪活树挪死。从此以后,李渔传奇的一生真正开始走向辉煌。“处恒则皆然,遇变非所知”文采四溢既好玩又会玩的李渔,他的人生舞台是歌舞几时休的西子湖畔和六朝金粉地的白门柳下啊!
1651年,居杭州出版小说《十二楼》、《连城璧》。
1659 年,赴南京居住。这一住就是二十余年。这二十余年,才是李渔的真正富贵日子。今人誉李渔是历史上靠经营戏班子维生且成功的第一位文人。其实,是忌讳谈李渔的真正营生勾当:能给李渔带来大把银子的机会,是李渔靠帮达官显贵们渔色赚来的。现在声色场所里的“妈咪”们应该把李渔供上台面才是呐!
替富人选妾,并把自己戏班里的姑娘拿来公关,不仅是李渔的日常工作更是一大乐事:《闲情偶寄》之“声容部”通篇讲的便是如何挑女人。
李渔懂色又好色。任何事情都是爱极了才可能产生辉煌的。要卖出好东东,首先要自己爱自己的东东。正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使李渔的戏剧事业达到了足以傲视古今人物的巅峰。“一人不笑是我忧”市场!市场!观众!观众!戏与曲的完美的呈现,使李渔在高雅与庸俗之间自由表现无拘无束。
李渔是天生的媚俗高手:别人卖不出去的书,他换个名。不仅销路大开竟还成为千古名著。这便是冯梦龙的《古今笑》
李渔又是雅到极至的人:他的“芥子园”竟惹得当时的江左大才子著名汉奸――龚鼎孳来为他题匾额。此园在今天各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史教程里仍被时时提起。
李渔自己发明了一种度夏用具 “凉杌”,柯平是这样理解的:“杌大概就是方凳吧?具体的制法是先请木匠做个结实的方柜,镶嵌油灰漆好,上面空着。然后把井水灌进去,再盖上一片景德镇产的薄瓦做凳面,‘其冷如冰,热复换水’。又简单又实用,也亏了他的天才脑子才想得出来。可惜那时刚刚坐稳江山的满洲人正致力于抓政治思想工作,还没来得及考虑跟世界接轨,不然花上几两银子申请个专利,光技术转让费就够他吃上一辈子了。”
他的最后一篇文字是《芥子园画谱序》。终年70岁。
若说俗谁比得过李渔下流?
若说雅谁活得比李渔精致?
李渔简要生平
姓名:李渔
别名:字谪凡,号笠翁
生辰: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八月初七
民族:汉
忌日: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正月十三
籍贯:兰溪市夏李村
地区:浙江金华
国家:中国
职业:戏剧家、文学家、艺术家
李渔自幼聪颖,擅长古文词。41岁去杭州,后移家金陵,游历四方,广交名士。清康熙十六年(1677),复移家杭州,于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李渔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他著有杂作《闲情偶寄》、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李渔在金陵时,别业称芥子园,设有芥子书肆。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流传甚广。
网友尚能饭评论李渔
李渔的生意经更让犹太人脸红! 他自写剧本、自组戏班子、招来戏子替他唱戏陪他睡觉、玩厌了之后再把她们送入自己开的妓院。一套流水线!
前几年, 哈佛的Patrick Hannon 将李渔的《肉蒲团》和《十二楼》译成英文出版。
整合编辑参考:中国书报刊博览 夏烈、郭梅 “关于“李渔”的赞和弹” , 玛雅 “星划过夜空之 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