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金得金,有失必有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1:57:58

还金得金
山东掖县财主张老汉,原先是个穷人,他诚实忠厚,以浇菜园糊口。有一天,他偶然在路上拾到一只皮囊,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子。他心里想:这么贵重的金钱,一定是别人遗失之物,那人发现后,一定会着急万分。于是,他便在路边坐下来,专心一意的等候失主。过了好长一阵儿,有个人哭泣而来。张老汉一问,证实了他就是失主,当即取出皮囊,交还给他。
失主的金钱失而复得,喜出望外,感谢万分,想厚赠些金钱给张老汉,张老汉坚决不要。恰巧这时,张老汉的妻子来给丈夫送饭,听了这事,说:“金子这东西,我常听人说起,只是没看到过它的模样。能让我看看它是啥样的吗?”失主于是解开皮囊给她看。她看后笑着道:“原来这就是金子呀!你赶快收好,可别再有闪失!”失主拿着自己的皮囊和金子走了。她转过身来,对丈夫说:“我以前在野地里挖野菜,曾经看见一个土坑里,满满登登有千百块,都是像刚才那位客人囊中的东西。”张老汉便跟着妻子,走到那坑边一看,果然不差,于是跟妻子一起,把它们拾起,装進麻袋,拿回家来,由此成为富翁。
仔细揣摩:那坑里的金物,原本就是上天留给他们夫妻的。只不过先安排了一场考试:让张老汉捡金,看他夫妻二人,是否心甘情愿的做到拾金不昧。他们夫妻确实经受了考验,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们心地的纯朴诚厚,上天便把那一坑金子“交”到了他们的手中。若非如此,试想:那样的一坑金子,为什么静静的躺在那里,长期以来,别人怎么就不会发现呢?
由此还想到:神给了每个人许多好机会,只因有些人心地不纯正,因而失之交臂。但这又能怨谁呢?

有失必有得
行善而不求回报,是一种道德高尚的表现。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面对人生旅程中的艰苦与喜乐,都会以平常心对待。德高望重之人大都是凡事肯付出而不期望回报的人,接受其恩惠的人自然也会以与他们同样的待人方式与其互动,因此行善而不求回报的人经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这是因果循环的自然规律。
据说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有两个贫穷的孩子考進了大学,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他们开始半工半读。他俩当时想出了一个赚钱的方法:找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提出代办个人音乐会的计划,获取佣金以赚得更多的生活费。
他们找到了当时著名的钢琴大师伊格纳?帕德鲁斯基先生。帕德鲁斯基先生的经纪人与两位年轻人洽谈的结果是大师一场表演的酬劳为两千美金,这个数目对大师来讲确实是一个相当合理的演出价码,但是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个大数目。如果他们举办一场音乐会的收入不到两千美金,肯定就要亏本了。
最后这两个年轻人签了合约,并且拼命工作直到音乐会圆满结束,然而清算账目之后发现只赚了一千六百美元。他们把一千六百美元全部交给了帕德鲁斯基先生,还附上了一张四百美元的欠条,承诺尽快就会把四百美元还清。帕德鲁斯基先生看着这两个贫穷的孩子动了恻隐之心,他把那张四百美元的欠条撕碎了,然后把一千六百美元递给两个年轻人说:“从这笔钱里扣除你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吧!再从剩下的钱里拿出百分之十作为你们的酬劳,其余的才归我。”那两个年轻人当时流出了感动的眼泪。
多年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帕德鲁斯基先生回到其祖国并当上了波兰的总理。但是由于战争的冲击造成了国内经济的暂时困难,成千上万的饥民不断的向他呼救。他四处奔波也无法解决这巨大的危机,无奈他只好向当时的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赫伯特?胡佛求援。胡佛署长接到求助信息之后,毫不犹豫的答应马上援助大量的食品。
不久,上万吨食品运送到波兰,让波兰饥民度过了一场劫难。帕德鲁斯基总理为了感谢赫伯特?胡佛署长,于是与他相约在巴黎见面,以便亲自表达谢意。
不料两人见面时,赫伯特?胡佛却说:“不用感谢我,我还要谢谢您呢!帕德鲁斯基总理,有件事您也许早就忘记了,不过我却永远也不会忘记啊!您在美国时曾经帮助过两位穷大学生,我就是其中之一啊。”
施恩不求回报固然是道德高尚之人的善举,但是有失必有得也是宇宙的真理。人世间的真诚与善心,都会在人们的付出中良性互动,决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去。
图文:网络,感谢作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