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评论:期待政府网上吸纳民意制度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6:02:15
 期待政府网上吸纳民意制度化

  网友“林生”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给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留言,建议对海口市禁行线、不准调头标志设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清理和论证,撤销过于严厉的禁行规定,还海口市当地居民一个适度方便的交通权。日前,卫留成就网友“林生”的留言专门做出了重要批示。海口市市长徐唐先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该市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月15日《海南日报》)

  这则新闻令人感慨!互联网于民主建设的作用这里又得到生动体现。

  互联网已成了解真实民意的重要渠道。古代官员要了解真实民意,常用方式往往是“微服私访”。如今,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这种做法显然行不通了。而上网却比“微服私访”更能解决问题。网友绝大多数都是“草根”,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有亲身感受,能从实际出发,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如果能引起领导的重视,转变为决策,更好地服务社会,善莫大焉!如国务院取消工商“两费”的决定,就是采纳了大河网网友的意见。

  互联网已成推动社会进步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重视并积极回应网民依托互联网对政府工作进行的监督,提出的建议、意见和批评,是尊重公民表达权的体现,是民主实践的创新。

  互联网给政府和人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人民公仆可以直接同人民交流。这样的交流,好处很多,这里只择两点说。对于民众来说,是无障碍。除却此道,如果想给领导写封信,你可能都不知道“收信人”的地址;即使写对了地址,也不知道能不能“转”到领导的手里。对于领导者来说,在网上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民意。而传统材料中的民意信息都是经过过滤或处理的,不管是不是有意,这些信息都有失真或偏颇的可能。网上却有很多原生态的民意信息。

  希望这不是一个特例。人们期待的是,将网络汇聚民意、吸纳民智的运作模式明确化、制度化、纵深化。比如编发快报和简报,将网民反映的民情民意分发给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比如把网民的重要建议在新闻媒体集中刊发,公之于众。当然,重视网络民意的方式还可以继续探索,但核心是要保证网友们能够感觉到政府确实在仔细看、仔细想、用心落实。网友表达意见的热情就会更热烈。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愿领导干部都成为网民,各级领导如果能常关注网络,吸纳民智,无疑是我们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和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