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时代性、现实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21:36

 

  一切学习都具备继承性 

  中国共产党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这一独特表征,深深地打上了我党的学习自觉烙印。建党近90年、新中国成立60余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历证明,每当历史转折关头,我们党几乎总是都要陷入“本领恐慌”的境地,而我们党每次都能成功地摆脱和甩掉“本领恐慌”,并且还不断取得新成就,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找原因,一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二是因为我们不断地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先进文化知识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虽然与过去相比已大不相同,但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前后却是一脉相传、一以贯之的。我们今天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倡导,正是基于对传统的继承。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当下党内的学习风气和学习状况,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不佳、反映不良。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这些表现说明,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完全符合党的宗旨和先进性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由此可见,如果不通过新的学习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就不能有效应对严峻挑战,就有失去执政资格、失去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危险。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时刻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状态,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执政使命。 

  我们党几十年来总体上立于不败之地,即使犯了错误甚至大错误,也能较快地改正,回到正确和健康的轨道,这与我们党通过不断地自身学习,进而建立了一套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机制,有着密切关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运用学习机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我修复、自我修正、自我弥补机制。 

  一切学习都缘于创新性 

  学习不只是熟悉前人成果,而是为了学习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为了科技文明知识、政治文明知识包括政党文明知识的逐渐积累。任何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崇高无比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推进学习进程,真正提高人类的文明层次和人们的精神境界。 

  同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必须强调和突出创新精神。从全球范围看,当今世界仍然处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如果不通过创新来激发党的旺盛活力和蓬勃生机,就不可能增强我国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我们去化解。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要具备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胆识。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个根本要求。富有和体现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理论品质和政治勇气。 

  任何学习,贵在创新,重在创新。我们要在善于消化和吸收既有知识、前人成果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历史眼光与世界眼光有机地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创造性地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观点、新认识,创造性地总结出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对一个人而言,学习是终身的;对一个政党而言,学习是长久的;对一个社会而言,学习是永恒的。学习是一切成长和进步的阶梯,无论是对任何个人、对任何社会、对任何团体、对任何政党等,概莫能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尹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