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范畴需重新界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5:39:01
“热钱”范畴需重新界定
发布时间: 2006-10-24 09:08 字体:
南京证券 林娜
准确地说,“热钱”应该被称为“短期资金”。但除去贸易顺差和FDI后的外汇储备未必都是“热钱”。作为“短期资金”,除了非法途径外,“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有货物贸易项、个人项目、外商直接投资(FDI)项、贸易信贷等。
“热钱”范畴需重新界定
市场为何要密切关注“热钱”、关注套利资金?这是因为这些资金的流动都是短期的。无论这些资金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无论资金的性质是什么,只要在短期内大进大出、对一国造成冲击,就会影响到这个国家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所以,一切短期资金的运行都需要密切关注。所谓“热钱”、套利资金,更严格的说法应当是“短期资金”。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储备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直接投资的净流入之间还有大量的项目,例如收益项目、经常转移项目、证券投资项目、其他投资项目等等,这些项目里的确混有大量短期资金,但是并不能将这些项目中的所有资金都认为是“热钱”。例如,证券投资里,建行、中行等到海外上市融资,这是国家批准的,发行的收入调进来不是短期行为;再比如外债,当前对登记外债都是要经过严格批准的,这部分所含“热钱”也在不断减少;同时证券投资里的QFII、经常转移里华侨汇入的善家款等资金的流入,随着外汇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而得到严格的审批、监控。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向好,这些项下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重新界定,我们对“热钱”的统计误差会越来越大。
另外,贸易和直接投资里也有可能混入一些短期流动资金。例如大量国内金融机构、国内企业行为发生变化———过去他们把钱放在外面,现在加速地流进来,或者在贸易项下有大量的操作,最后表现为储备增加,都会给国家央行、给宏观调控带来压力,都属于“热钱”范畴。
所以,简单地通过一个式子来推算“热钱”或者套利资金流动,是一个非常简单化的看法。
“热钱”流动四大渠道
现实中,短期资金的流动,除了一些非法途径外,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在现有法律法规下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第一是货物贸易项下。目前经济体制框架下,市场主体都会很灵活地配置其资产和负债,比如说在货物贸易项下多收少付,或者高报出口、低报进口,通过预收货款变相融资,把大量的短期资金引入国内,而实际上这些资金跟贸易资金是没有联系的,就是为了炒人民币升值。这些资金是短期的,也是危险的。
第二是个人项下。过去我国管理层对个人项目管得比较松,个人项下大量的外汇流入一方面是正常的,它反映了个人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外出讲学、务工劳动者的收入汇回增加,直接表现为个人项下外汇流入的增加。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经营性资金的流动,比如说04年后允许个人从事对外贸易。为了方便,往往利用个人账户进行贸易收支方面的转移。另外也存在一些违规资金流入,比如说国外捐赠,在某些捐赠的同时,还会增加一些期限条款、到期返还等,这就有可能导致违规资金流入。这部分经营性和违规资金通过个人项下流入便构成了“热钱”。
第三是FDI项下。最近几年,FDI项下有个明显的变化,即现汇投资占FDI的比重上升。部分原因是目前国内生产能力的增强使得外商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投资的比例减少。但是也不能排除外商把更多的现汇带进国内结汇,享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这部分资金便是“热钱”。
第四,快速增长的贸易信贷。当前,虽然登记外债受到严格管理,但是贸易信贷增长较快。迅速增长的贸易信贷中有可能存在着假贸易真融资的行为,即存在着提前收汇并且结汇,推迟付汇等行为。考虑到当前的贸易增长与整个进出口的变化是匹配的,其中的虚假融资行为尚不严重。但是不排除在个别企业、个别行业有可能利用这个渠道来转移资金,进而加大短期资金的流动。
由于统计上的薄弱,只有剖析国际收支各项目以及相关经济政策,才能大概把握所谓“热钱”的变动方向。但是,要从根本上说清楚到底有多少短期资金流动、可能会造成多大的波动冲击是很难的。
我们认为,从总量上来看,只要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中央银行被迫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就是会产生宏观调控上的现实问题,真正扭转“热钱”、管理市场流动性的任务依然艰巨。在金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外汇管理体制完善之前,不能轻言“热钱”退去。(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