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德为先” 实施“四德”考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5:28:47

坚持“以德为先” 实施“四德”考察

2010-04-27 02:19:00 来源: 西安日报(西安)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在坚持常规考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考察,全市首家探索实施干部“四德”考察;在提拔干部中,实行“两推两考两票决”选任模式,尤其是在初始提名环节推行由干部群众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区委全委会成员署名推荐拟任人选;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创造性地实施了“领导干部夜校班”、“周末大讲堂”等培训方式;在干部管理方面,开展“治庸行动”,推行街道处级领导干部岗位承诺制,形成了年度考评、民意考察、日常考核为模式的“三考”管理体系……近年来,碑林区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在干部选任、管理、教育等方面完善新机制、探索新方式,不断提升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

“四德”考察要求官员“以德为先”

前不久,在碑林区许多社区都贴出了碑林区委组织部关于对拟提拔对象实施“四德”民意调查的公示函及“四德”调查表,《公示函》走出机关大院,直接贴到拟提拔对象生活的小区,请周围邻居对提拔对象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情况进行评价。这在碑林区是头一遭,在全市也不多见,此举一出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群众竖起大拇指说:“官员私德,虽是自家私事,但是没有私德的领导干部,我们也不相信他能有公德!要当好官,先做好人!这个措施我们支持拥护!”

这项让老百姓叫好的措施,就是今年碑林区在干部提拔中实行的新措施——“四德”考察。即在坚持常规考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考察,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干部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在实践操作中,碑林区一方面在内容上建立了4大类、12项内容的“四德”考评指标,将“政治品德”分解为服从大局、团结协作、组织纪律等项,将“职业道德”分解为诚实守信、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等项;将“家庭美德”分解为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情趣健康等项;将“社会公德”分解为文明礼貌、热心公益、遵纪守法等项。另一方面,采取三种方式考察了解干部“四德”表现:一是“工作圈”了解,通过在本单位干部职工中进行“四德”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重点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情况。二是“生活圈”、“社交圈”了解,通过在其居住地社区张贴民意调查公示函、公布公示电话、设立意见箱,开通网络公示栏,要求考察对象如实填报因私出国(境)、财产收入以及配偶子女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签订考察对象承诺书,委托所居住社区两委会根据走访调查和日常掌握情况填写干部“四德”测评表,重点对考察对象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三是“联席会议”了解。由纪检、组织、计生、信访、审计等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召开会议或征求意见方式,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考察对象进行“四德”情况联评,形成联评意见。此外,强化“四德”考察情况的运用,做到“一个优先、两个不任”,即:对干部“四德”及其能力实绩评价优秀的,优先提拔重用,如将区法院品德优秀、得到全院干警公认的政工科长提拔为副院长,将在居民群众中口碑好、品行正的1名社区党总支书记提拔为街道副处级领导。对“四德”测评较差票超过三分之一或“一般”与“较差”票合计超过二分之一的,坚决不予任用。对“四德”民意调查中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碑林区委组织部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对问题属实、影响任职的不予任用,并对其进行提醒谈话甚至组织处理。

当“四德”民意调查公示函在居住小区张贴后,区市容园林局副局长拟任人选赵红平说道:以往我与小区群众都不熟悉,认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群众的评议无所谓。这次组织部将我的身份在小区公示,使我感到有压力、有责任,这就要求我不仅要在单位干好本职工作,更要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行和言行举止,妥善处理好家庭、邻里关系,当个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好邻居。

对于推行这项新举措的初衷,碑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瑜民说:“品德的滑坡和丢失,是干部出问题的起始与关键。因此,中央要求,在选拔干部中不能只看才能,更应看重德行。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区这次对干部德的考察进行初探,目的就是在干部选拔中树立一种重视干部品行的导向,防止道德品行差的干部进入领导干部队伍,同时,激励干部增强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进而在全区形成重德、敬德、崇德的良好风气和全民监督干部的民主氛围。今后,我们还要将‘四德’考察引入干部年度考核、试用期考核以及日常考核中,不断探索完善干部‘四德’考察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树立重视道德品行的考核导向。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全区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官德教育’为主题的干部教育活动,将干部的立德、育德与律德有机结合起来,力促干部道德水平和素养的不断提升。”

“两推两考两票决”保证用人公开公正

实施干部“四德”考察,仅是碑林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侧面。近年来,该区遵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从提名、考察、任用三大环节入手,建立健全了“两推两考两票决”的干部选任方式,形成了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在“提名环节”坚持“两推”方式,即先由干部群众民主推荐区级中层正、副职后备干部人选,再由区委全委会成员和区级领导干部在后备干部中向区委署名推荐拟提名人选。在民主推荐后备干部过程中,碑林区认真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做到资格条件、推荐范围、推荐结果、确认程序“四公开”;对民主推荐票数不足1/2的人选,尊重群众的“选择权”,不列为后备干部。在署名推荐提名人选过程中,只有民主推荐并经区委常委会确定的后备干部才能列入推荐范围,将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由主要领导和少数人掌控扩大到了区委全委会成员和区级领导。在“考察环节”通过面试考核、组织考察等形式,采取量化差额考察的方法,全面考察拟任用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表现情况;在“任用环节”由区委全委会、常委会对拟任的区级中层党政领导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据统计,该区以“两推两考两票决”模式提任干部108名。先后对145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常委会票决,其中对58名中层正职领导干部在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常委会票决。先后3次对13个中层领导职位实行了公推公选,7次对58个科级领导职位实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占提任干部总数的1/3多。在干部选用中,有4人因被反映并经核实存在住房、用车等问题未予任用。

在干部选任中,碑林区不仅注重方式的创新和程序的完善,更注重正确用人导向的树立,在全区倡导并践行“五个重用、五个不用”,即重用真抓实干、踏实敬业的人,不用弄虚作假、作风浮躁的人;重用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的人,不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重用道德高尚、政绩突出的人,不用品行不端、碌碌无为的人;重用急难险重岗位冲得上、打得赢的干部,不用搬弄是非、热衷诬告的人;重用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不用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的人。这次提拔为档案局副局长的侯岁民激动地说:“我在档案局工作近12年,真没想到这次区委会关注我们这些‘小部门’干部的进步,更没想到会关照像我这样只顾埋头工作、不善人际交往的‘老实人’,组织没有忘了我们、更没有亏待我们,我们也只有用不懈地努力来回报组织的培养。”

“新的干部选任方式,使一大批敢打硬仗、勇挑重担、埋头苦干、扎根一线、善于创新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直接影响了干部群众的价值取向和工作追求,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碑林区委书记史晓红的一席话道出了该区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正确导向。

建立“三考”模式从严管理干部

与干部选任相比,抓好选任后的管理更为重要。近年来,该区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实践,逐步建立健全了干部年度考评、民意考察、日常考核为体系的“三考”管理模式,督促干部履好职责、当好表率,强化干部的从严管理。

自2004年以来,该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坚持实施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办法》,建立了集考核类、评价类、测评类、调查类四位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并根据与考核对象的责任度、关联度和知情度,确定领导层面:区级分管领导;组织层面:考察组成员;单位层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社会层面:业务联系密切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驻地单位、群众代表等四个层面作为考察主体,最大限度地让各方的意见得以反映,实现了考察主体从以组织部为主的“单一评价”向多层面的“多元评价”转变。同时,注重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对考核评价较好或较差的班子及个人适时进行全区通报和谈心谈话,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表现差的进行诫勉谈话甚至组织调整。

为尊重群众的“四权”,强化民意监督,该区实行了领导班子民意考察制度,分别邀请关联度大的“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居民、驻地单位、各界人士和街道社区、服务对象、业务联系单位等层面代表对街道和部门领导班子进行民意测评,测评结果以一定权重计入综合考评得分,在领导班子中树立了既重自身发展、又重民声民愿的良好导向。同时,将干部任前民意调查制度运用到干部年度考核中,实施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延伸考核,力求全面、客观评价干部。

 

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强化干部常态考核,一直成为干部日常管理中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该区在街道处级领导干部中探索推行了岗位承诺制,要求干部结合岗位和自身实际,提出并兑现学习、岗位、为民、整改、廉政等“五大承诺”内容,并通过提诺、定诺、亮诺、践诺、查诺、评诺等程序,抓好承诺制的落实,同时将干部的《岗位承诺书》以公示栏、网络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予以公开,督促干部抓好职责履行和自身管理。着眼于抓好干部的提醒教育,推行了组织部长约谈、访谈制度,坚持定期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指出不足、提醒改进。据统计,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先后与干部进行任职、提醒等各类谈话200余人次。同时,加大问责管理,出台了《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开展“治庸行动”,达到“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强纪”的目的,切实改进机关干部作风。

一系列管理举措的推行,促使干部队伍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观,奋勇进取、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干部队伍,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该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并蝉联全省“五强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