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0中国外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31:55


',1)">


公元2010年中国虎年即将过去,在2010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史上任何时候都没有遇到的这么多事发生在中国、发生在亚洲,2010年以来,国际舆论(主要是媒体)极力渲染中国外交行为越来越具有进攻性,渲染中国变得越来越傲慢、自负,中国的外交态势被傲慢被强硬了。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中国,这里边既有中国自身经济总量的强大和中国自身军事外交活动的增加,例如在国际热点地区中国维和部队不论参与的次数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顶峰,世界热点事件和地区事务中,中国的发言权、参与权、主导权与日俱增,世界突然间多了中国的身影,起码每年走出国门经商、学习、交流、旅游的人数也是创记录的多了,普通外国人经常的在自己的身边看到了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人,所以对中国议论多了,接触多了各种声音就自然的都出现了,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声音都来了,我们一时也是目不暇接啊。
纵观2010年,年初中美贸易摩擦、美对台军售、美国结束伊拉克全部军事行动、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日期、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越南等南海周边国家相继对南海再次宣誓主权并高调引进美国的介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遇到了艰难的时刻、朝韩间剑拔弩张、日本从新挑起钓鱼岛争端扣押我渔民、俄罗斯与日本岛屿争端又起、菲律宾劫持香港人质案发生、美国核动力航母进入黄海演习,地点距北京只有几百公里、中国印度洋护航经常化、中国和印度被对立,中印领土争端因印度大量增兵有争议地区有白热化的趋势,国际上对中国期待和要求上升、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行动步步紧逼等等总之外交事件层出不穷,使我们目不暇接,中国人的神经也被紧紧地牵动。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自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最活跃、最重大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综合实力下降;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力蒸蒸日上。二十国集团(G20)正在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主要机制。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国际关系的模式和理念正在酝酿新的重大变化。就国际思潮而言,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出现新特点,西方自由市场发展模式和所谓民主价值观难以一统天下。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给外交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正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各方纷纷提出新理念、新主张、新概念,加紧争夺国际话语权和道义高地。
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面对变化如此之快的国际形势和外交事件,中国需要新的理论新的规划新的谋略与新的战术,来适应中国崛起的大国地位和更好的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声誉,需要理论的创新和指导外交工作的复杂与艰巨,目前外交工作已经向综合方向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外交部门所能够胜任的工作了,这及牵扯到国防、军队也牵扯到商业金融与民间的参与,大外交公共外交理念正在基本形成,各个大国已经把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升格到国家二把手的地位以利协调各部门综合作战的能力,挖掘民间在外交上的作用于能力已经是各国的共识,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加民间外交越来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民间外交能更好的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理解中求共识,人民之间的感情融合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应该大力挖掘与开发民间外交的潜力。
对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硬实力层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领先局面。现在,我国外汇储备世界最多,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最广阔的消费市场,有世界上最好的高速铁路和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手中握着的“世界第一”头衔日趋增多,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在国际上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国际上对中国的不了解、误解和成见、偏见仍然普遍存在,西方有些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态矛盾复杂,心存疑虑、戒心,甚至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评估我们。西方占主导的国际媒体也不时炒作“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这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给对外交往带来不少消极影响。同时,我国国内媒体、公众对外交事务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正在增大,在对我国外交工作形成有力支持与配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够冷静、不够理性的声音和行动。
中国有必要建立世界一流的智库。它们在本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践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做得比较成熟。比如美国在政府部门和智库之间形成了“旋转门”机制,可以让学者和官员实现身份转换。改革开放以来,依托政府部委、****、社会科学院、高校等机构,我国在国际关系和外交研究领域逐步建立了一批智库。
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国智库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我国外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的智库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参与度还相当有限,还缺乏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那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智库。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回顾与展望是为了开拓未来,中国应该有和这样的国家与之配套的外交地位和外交手段,一是提高人民修养使国际上看到的中国人都是有素质有修养有文化的大国国民,良好的印象是良好的合作的开始,中国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内部行为对外交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只要中国能够将自身事情做好,保持经济繁荣,社会、政治进步,那么中国外交将拥有最为坚实的基础,中国外交将会更加有所作为。
',2)">
',3)">
  
云中公子欢迎您

',4)">
您已欣赏本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