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增加不可怕,怕的是统计有水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13:51
  随着2011年的到来,中国将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这比2008、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

  受此影响,一些中西部省份的贫困人口总数将比2009年大幅增加,同时贫困发生率也将可能有较大幅度提升。(12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是当前国家在财政实力增强情况下,对贫困及半贫困人口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体现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政策层面所作的努力。但对于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官场思维来说,贫困人口的增加无疑会挑动官员那根较为敏感的神经。

  此次调整,贫困发生率也将可能有较大幅度提升,部分人士尤其是各地党政部门的一把手有此疑虑。而笔者认为贫困率增加不可怕,怕的是统计有水分,人均纯收入会有虚假、扶贫脱贫会有虚假等,只要为了政绩需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中国目前的贫困线是2008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1196元,而就对此1196的人均纯收入,笔者仍然持怀疑态度,不知道这人均纯收入里面还有多少水分?

  2009年8月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南京市政府向此次大会提交的《关于2009年上半年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罕见地遭到强烈质疑,多名人大常委直斥南京市上半年的GDP增长率、就业率和失业率等经济数据严重造假。针对南京市政府公布的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00元、增长12%的数据,高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德华也以多项农业数据进行反驳。他表示,高淳是南京的农业大县,上半年该县的油菜籽等农产品虽然丰收,但是价格却出现下降,农民实际收入也随之不增反降,绝对不可能大幅增加12%。(2009年8月29日《大公报》)。

  想一想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南京,都有数字虚假的现象出现,更何况扶贫攻尖任务艰巨的西部省份,虽然笔者的推断不免有点武断,但我们不妨来客观分析,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9423万减少到2009年的3597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8%。这次调整提高到1500元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总数将大增,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而此人口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可见西部的各级干部压力之大。

  而太大压力之下的一切都会有虚假的成分了,和一切造假手段相比,“数字造假”是成本最低廉的,因为统计数字与“政绩”密切相关,政绩又直接关系到官员的升迁。精于此道者常常飞黄腾达,相反,少则脸上无光,多则挨批受罚,说不定还会掉了乌纱帽!

  90年代曾有这样的民谣:“产值论官阶、速度定政绩、数字出干部”,这一语道出的奥秘至今仍然适用!

  曾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热思潮下的口号,造成了农业产量浮夸的虚假神化。虚假神化的背后带来的却是多个省饿殍枕藉的严重后果。而历史的教训并非所有人都能记住。

  可以想象,“十二五”的十年扶贫开发任重而道远,返贫压力仍然较大。笔者的期望只是我们的各级领导能进一步挤干相关统计水分,在农村人均纯收入上下真功夫,尤其是要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告别错误的政绩观,不要在数字上再玩游戏,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

  黄国胜 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