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工资,且看深圳住管中心如何去否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02:47
                                     史上最牛工资,且看深圳住管中心如何去否认?2010-12-24 16:31   南方报业网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网络疯传“史上最牛工资”,称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人年均收入30万。该中心回应称仅是内部草案,且已被否决。针对中心回应,发帖披露此事的网友提供新证据称该中心正式员工今年前三季度已发放工资1436万元,人均每月23469元,而临聘人员平均工资只有正式员工的1/8。

最新曝料:按照正式员工68人计算,人均月工资收入23469元

“他们敢否认,我就继续贴更多内部资料,敢不敢跟我比证据”。昨日,发帖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的回应都是“谎言”,他说,“现在就是一个比证据的问题,我拿出了这么多精确到个人和元的相信材料,你说一句是草稿,鬼才信”。发帖人向南都提供了三份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内部文件,包括《中心日常支出统计表》、《租赁中心2011年收入征收计划表》和《租赁中心2011年支出计划表》,三份文件内容详细,数据精确。

其中,《中心日常支出统计表》包含的内容包括该中心今年前三季度的各项支出情况,以及对2011年各项支出的测算值。该表显示,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今年前三季度支出总额达3619.2154万元,项目清单十分详尽,包括卫生用品、茶叶、水果在内均有详细数字,且精确到元。

各种支出项目中,数额较大的包括:员工餐费22.9万元,服装费62.9万元,药品32.6万元,汽油费20.8万元,电话、电信费26万元,工会文体活动经费21万元。数额最大的为退休员工节日费1809.6万元,其次为正式员工工资1436.3万元。发帖人强调,这些都是今年前三季度的金额总计,按照正式员工68人计算,人均月工资收入为23469元,按年折算为28万多元。而1809.6万元的退休员工节日费,则不知如何计算发放,流往何处。

官方回应:文件属实具体数字有出入,住建局正核查数据会公布结果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并将发帖人提供的《中心日常支出统计表》传真给该中心一名负责人。这名负责人看过材料后表示,该中心曾经做过这样一份统计表格清单,内容中项目属实,但在一些具体项目比如“正式员工工资”的数额上,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存在造假行为”。至于涉及哪些项目,实际情况如何,这名负责人并未作出进一步解释。

昨日,深圳市住建局副局长洪海灵向南都记者表示,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之前归国土房管局管理,部门改革后才划归住建局。“天价工资”一事,也是经由媒体曝光后,才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为此住建局方面已经进行调查,相关数据还在核查当中,结果出来后会主动向公众公布。洪海灵介绍,按照资金自筹类事业单位的改革要求,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也正在配合深圳市财委工作,进行制度改革,并准备明年全部纳入政府预算。

媒体评论:事业单位天价工资招人怨,收入分配改革不宜迟

深圳事业单位天价工资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处境。按照政策定义,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而在事业单位内部又有三六九等之分,有“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等四类。有些事业单位很不景气,有些事业单位待遇可观,至于像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这样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就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了。

这种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乱象,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攻坚时刻。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部署,下一步将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积极稳妥地对现有事业单位分类进行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改制为企业;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要强化公益属性,继续保留。类似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这样的事业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引入市场企业来取而代之,以更少的公共投入获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天价工资的出现,是事业单位改革长期滞后的又一畸型产物。舆论反应之所以如此强烈,不仅在于一个以公共资源为依存的公共机构,却获得了比市场回报高得多的薪酬,还在于这种明显的不合理,却可以为一个更不合理的事业单位体制所容纳。这种扭曲混乱的收入分配状况,暴露出社会收入分配体系的深刻问题。如果不加快改革,只会加重社会矛盾,付出更大的改革代价。

网友分析:体制缺陷才是事业单位“史上最牛工资”的根源

要评论“史上最牛工资”的合理性,还需要讨论一下事业单位的性质问题。按照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事业单位的核心是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而提供的四大类社会公共服务。而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无论它收租金,还是维修物业,还是物业管理,都无法看出社会公益和公共服务的影子,也看不出这个中心具备有事业单位的性质。

目前,深圳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紧张进行当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业单位清理出去。客观来说,深圳多年来保障性、福利性住房建设积累了一大批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商业用房,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但这种管理和利用,应该是从更好地为小区服务和国有资产增值的角度去发展,而不是成为某些群体谋取利益的工具。对于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已经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也有完全企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因此,在住房保障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已完全没有必要,更不应该将这样的机构定位为事业单位。

从事业单位改革的角度,这样的管理中心应该划转到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和企业化。当然,这还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如果从更好地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收益的角度,对这类公共配套设施和商业用房的管理和利用应该有更科学的办法。比如政府可以将这类资产分成若干个区域或者种类,然后将其经营管理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外包给完全市场化的公司(包括民营资本公司)。政府只负责制定管理目标,对这些公司进行监督,并按招标价格支付服务佣金。至于这些公司的员工收入水平,自然有市场规律自行调节,无须政府操心,也不会引起社会热议。改革如果能改到这一步,“史上最牛工资”的帽子,才不会戴在深圳这样一个改革创新的先锋城市头上。(轻舟击水)

综合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