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轻易碰不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58:06
云计算 轻易碰不得 来源:计世网 2010年06月18日19:37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为了能搭上云计算这班快 车,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向云计算靠拢,不管是大型的传统软件提供商、硬件提供商,还是IT解决方案提供商,甚至连互联网公司都在转型,宣称自己能提供云服务。还有一些专门为云计算而成立的公司。

  北京锋迈正德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为云计算而生”的公司。2009年锋迈正德成立时,立志为用户提供国内领先、具有创新性的云计算服务。锋迈旗下产品包括号称可以让用户在“没有微软的办公环境”下工作的“办公云”,和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基础设施资源的“基础设施云”。

  尽管创办者当时的预期很美好,但是他却没有预料到,云计算更像洪水猛兽,尤其是在中国,如果不具备完善的实力,它必然将你吞没。因此,好景不长,锋迈正德在运营了七、八个月之后,终因用户不足、运转资金极度匮乏而关闭。

  像锋迈正德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并不罕见。任何一家尚在存活的号称提供云服务的公司,没有一家过得舒坦。即使是金蝶友商网、用友伟库网,甚至八百客、恩新科技等都在挣扎。

  没钱 别碰云计算

  “没钱就别碰云计算!”这是金蝶友商网市场总监王冠雄给大家的忠告。

  “云计算是有前途的,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到大规模用户爆发的阶段,你就不会成功。”原北京锋迈正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刘黎明也表示。而实际上,锋迈正德正是由于缺少资金做研发和市场推广,只得在投入了20万元后黯然离场。

  那么,有钱就能随便碰云计算了吗?当年,阿里巴巴曾花费数亿元人民币投入SaaS,至今也未见成功。如今,马云自从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大会上宣布成立“阿里云”之后,阿里云就一直没有和业界见过面,业内人士纷纷猜测,“也许马云真在‘十年面壁’了,不知何时才能看到阿里云绚丽登场。”

  “事实上,目前活跃在云计算上的企业,都是些财大气粗者,比如Google、IBM、微软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但是,虽然Google宣传的是“公有云”,但并不通过这项业务去盈利; IBM目前主推面向大型企业的“私有云”; 微软则左右为难,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能成功。

  事实上,在理想状态下,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所需的经验管理服务都能通过优势IT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开放平台”自由方便地获取。但要建设这样的大平台,需要具备品牌社会声誉、长期战略决心、纵贯供应链的产品开发和交付能力、基础架构能力、SaaS服务运营能力、开放平台建设能力、大量小企业商业模式资源和一定优质客户群积累等,具备这8大条件的公司才能完成。“毫无疑问,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企业。”上文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没诚信 别碰云计算

  正是由于完美的云计算模式还未出来,所以国内外的IT企业们仍在“努力”。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些人是真的在努力,有些人则希望借云计算机遇“新瓶装旧酒”,达到推销自身产品的目的。

  事实上,云计算时代的软件服务、硬件服务与传统的PC时代不同。北京锐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功就认为,“云计算ERP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服务。”这种理念上的不同,使得锐步科技对ERP的理念理解与传统的厂商是完全不同的。

  事实上,云计算已经把目前的软件商划分成了两大领域,一种是互联网性的软件公司,一种是传统的软件公司。而由于云计算具有互联网的天性,因此目前比较成功的云服务商出身都是互联网型的公司。而为了显示自己与传统软件商有区别,很多云服务提供者把自己的公司名字都加上了“.com”,例如Salesforce.com、800APP.com等。

  这两大领域厂商的互相抨击也一直没有停止,传统软件商认为,互联网型的软件上没有“真功夫”; 而互联网型的软件商则认为,传统软件上缺乏“互联网基因”,做云计算产品有天生的瓶颈。

  但业内专家认为,不管孰是孰非,如果企业是为用户考虑的话,就要拿诚信说话。富邦投资的邢修义就表示,它们在选型云计算服务的时候,就遇到过某家公司把以前的OA产品放在互联网上,就称自己能提供云计算服务,幸亏被业内朋友告诫才免于上当。

  如果厂商们都抱着“能忽悠就忽悠,能骗就骗”的心态推销自己的产品,势必会被市场淘汰,在用户群中的信誉度也将大大降低。所以,真刀真枪地实干一把,而不是到处吹嘘,才是目前云服务提供商应该做的。

  没耐心 别碰云计算

  云计算的理想状态是“云计算供应商必须通力合作,不得利用其市场地位把用户锁定在自己特定的平台内、限制用户选择云计算供应商。”但目前,不仅是在中国,在全球环境中,离这种理想状态还差得很远。商人的终极目标是“利润”,而垄断意味着高利润。

  在国内,这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壁垒还大量存在,比如用友的平台不能跑金蝶的软件,而金蝶的平台也不能和用友的软件相兼容。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也只能在部分领域逐渐开花。

  “除此之外,中国的整个IT界多了一些浮躁,急功近利者太多,这样一来,人们不是在钻研怎样才能做出更适合用户的云计算产品,而是在考虑如何利用云计算这个包装把旧产品卖出去。”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示,这种局面不改变的话,中国的云计算之路还将很长。

  除了厂商层面的问题,中国的网络环境也是制约云计算在中国落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云计算的另一个主要产品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在中国很少有人使用,问及原因,很多用户反映,“中国的网络带宽不够,如果上传1T数据需要几天时间,那我还不如花几千块钱买一个服务器供本地使用来的方便。”它们认为,如果有一天中国的网络质量能够和美国、韩国媲美,云计算模式会更受用户欢迎。

  评 论

  国外的“云”未必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外资背景的用户更倾向于国外厂商提供的“云”,而本土用户则对“跨界云”并不十分满意。

  英孚教育使用的是Salesforce的云计算产品加平台,虽说对于未来云计算的发展,它们仍抱有期待,但是与国内外其他云相比,它们认为Salesforce这朵云更稳定,功能更全面、更可靠,而且源于双方在文化上的相似,沟通起来也更方便。

  但对于国内的云计算产品,英孚教育客户关系管理总监陈萍并不十分认同,她说,我也考察过国内八百客的云应用,尽管它们在很多功能上都是模仿的Salesforce,但是在稳定性上还有很大不足,而且它的开放性也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如果它只有一个中文界面,而没有实用的英文界面,尽管它在价格上要便宜很多,但我们也不可能用它。”

  而中易安房地产担保公司潘昊的观点就与陈萍大相径庭。潘昊认为,对于使用云服务来说,本地化的服务是最重要的,不管国外的软件在功能上有多好,但如果不能实时给用户解决问题,他也不会考虑。“我们的主营业务不是软件开发,我们不可能为了某个功能不能使用而将业务停滞。”潘昊说,它们选择八百客并不是它的软件有多好,而是它们的服务模式更能紧盯客户,为客户的需求及时做出反应。

  因此记者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在选择云计算的过程中,用户不能盲目去追求某些功能的强大,或者品牌知名度有多高,而是要好好考虑到底哪款服务最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