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鉴第三篇第四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25:28

第四章  人生价值

第一节  人生价值是指什么?

○所谓价值,一般是指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变量指数,即客体事物对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也可以说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程度,或客体对于主体满足的应要程度。

人生价值是个外来概念,是舶来品。价值价值,生命无价,何来其值?人生本属于历史、文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用语,而价值则属于经济学科的词汇,这二者,本来是很难搭配到一起的。在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也只有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说法,没有人生价值的提法。人生价值的术语的出现是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

人的生命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价值不价值。所谓生命的价值,即社会赋予生命的附加值,即生命给予社会的某一事物一定作为后,社会给予回报的等价物。因此,社会的某一事物的价值,才是生命价值的依据和标志。这种标志通常具有社会的与个体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历史的与现实(全面的与专业的)的多重意义。它的涵盖面愈广,其价值也就越高。

人生价值观念和人的价值取向概念的率先提出是在世界进入商品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事情。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一个根本的特点,就是把一切都商品化,甚至人,也成为赤裸裸的简单的商品——劳动力。“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既然成了商品,自然就有价值或必须按照价值规律赋予他的价值,这就产生了人生价值这一观念。

因此,人生价值原先的实际意义就是指体力劳动者或脑力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即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此一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但人的聪明才智、能力技术,是无法用度、量、衡等单位去计数的。要计量,只有借用其他方法,这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种是等级法,按其社会地位的等级来衡量。官高位显者人生价值大,平民百姓人生价值小。封建社会采用的就是这种等级价值法。

二种是价格法,按其工资额即价格的多少来衡量。挣钱多的人生价值高,挣钱少的人生价值低。这种工资价值法,为一般社会所通常采用。

三种是表现法,即以某种显而易见的其他标志物来婉转地表现自身的价值。如有的人以穿金戴银来表现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以华丽居室来表现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以高马轩车来表现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以容貌服装来表现价值;有的人以学问著作来表现价值,有的人以学位职称来表现价值,有的人以德行美誉来表现价值,有的人以一掷千金来表现价值。价值随各人的选择方式来表现,只要真正有价值就好,用哪种方式表现都行。

四种是贡献法,按每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谁贡献大,人生价值就高;谁贡献小,人生价值就低。新中国成立后,在理论上,我们一直在提倡和坚持推行这一贡献价值法,但遗憾的是,贡献大小的前提必须是分配,而缺乏竞争机制的分配,就形成了社会上有一部份人优先地宿命地成为贡献大的人,而另外一部份人又必然宿命地成为贡献小的人。人们弄不懂为什么革命就需要分配他去当科学家作大贡献而创造较高的人生价值,而又为什么革命就偏偏需要我去当工人、农民作小贡献而创造较低的人生价值呢?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分配机制下的贡献价值观念和竞争机制下的新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矛盾冲突,新的实践要求理论作出新的解答。

所以,近年来,始有人提出第五种人生价值观念,即创造价值观。此一观念认为人生价值即是该人所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的价值。谁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越多,谁的人生价值就越高、越大;反之,则越低、越小。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才有个人的进取、竞争、开拓、创业、宏图,才有工人出身的总经理,农民出身的科学家,士兵出身的书法家,教师出身的企业家,乃至基层劳动者出身的国家领导人等等。故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不存在于“本身”之中,而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社会分配价值与个人自我实践价值的分离,形成了现代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社会分配价值,指的是社会或组织分配该人所从事的职业、职务的客观价值;

自我实践价值,指的是该人通过自我奋斗所形成的能力、成就或所能胜任的工作、职位的主观价值。

例如:某一青年,他的社会分配价值是装配工人,他的自我实践价值却是世界华语知名诗人。显然,他的二种价值是分离的、不等的。

又如:某人,他的社会分配价值是局长,他的自我实践价值(即实际能力)则仅只是一个干事。此人的二种价值也是分离的、不等的。

显然,社会分配价值的内涵,更多地是看人的门第(出身)、学历、关系、表现和机遇;而自我实践价值的内涵,更多地是看人的才能、进取心、机遇利用率和贡献。

由此可见:二种价值之差,与个人才能成反比,即才能愈大,相隔距离愈小;二种价值之差,与机遇也成反比,即机遇愈好,相隔距离越小。二种价值之差,与门第、学历却成正比,即门第、学历愈靠近,相距却越小;门第、学历愈拉开,相距也越大。盖一般地说,条件愈好的人,愈缺乏奋斗精神;条件愈差的人,不奋斗则无出路,故奋斗精神愈强。

人的价值观的演变和价值标准的更改,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的价值观的全部发展史实际是这样的:

人是食物    (原始社会)

人是牲畜    (奴隶社会)

人是工具    (封建社会)

人是劳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

人是主人    (社会主义社会)

人是自身    (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节  自我价值、分配价值与实践价值

1        只要是人,当然有他的自我价值。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内过去不成其为问题,解决也比较简单: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他的分配价值。党叫干啥就干啥,哪里需要哪里搬,万金油,老黄牛,都曾是金光闪耀,自我价值极高的荣誉称号。相反,不服从组织分配,不安心本职工作,不务正业,都认为是错误和羞耻的行为,往往要受到纠正,“帮助”和批判。因此,每个人的自我价值与分配价值和实践价值乃是合二而一或三位一体的。

2        时代进步到了今天,新的问题出来了。人的自我价值由原先的统一走向了裂变:有理想、有能力、有作为的人不满足于自我价值仅仅等同于分配价值,他要求有更大的发展,作出超出于本单位、本岗位、本专业、本地区、本民族乃至本国家的成就与贡献,即追求他的实践价值。这,当然对社会,对事业,对他本人都是值得赞许、鼓励的好事情,人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他,理论也没有道理忽视他。这样一来,人的价值观念复杂化了:人的自我价值既等于分配价值,又不等于分配价值;有的人等于分配价值,有的人又不等于分配价值;有的人分配价值与实践价值是一致的,有的人分配价值与实践价值又不一致;有的人实践价值大于分配价值,也不能否认有少数人的实践价值还小于分配价值哩!于是,又连锁地产生了第三层问题:价值取向问题。

第三节  价值取向

1        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的自我价值不再囿于社会分配的价值,而是在分配价值之外去寻找价值量更大的实践价值。顺手抄一段某位企业家的原话来证实这一点。他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股潜在的不甘沉沦的意识,与生命抗争的欲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这种种欲望意识汇集起来,就产生了一种动力,驱使我们走过历史,走向未来。”这里,词汇的调遣稍稍拐了一点弯,但只要把“不甘沉沦的意识”和“与生命抗争的欲望”这两组词正确翻译成“不满足于社会分配的工作岗位的低微”的话,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要知道说这话的人,现在是一位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过去曾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他从来不是罪犯,有什么“不甘沉沦”问题呢?他有十分健全的体魄,有什么“与生命抗争的欲望”呢?很明显,他全部的意愿就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即高于他原先那个出版社工作分配价值的实践价值。这是价值量取向的转变。

二是从以社会为中心的观念,从社会需要出发的观念,转变到以个人发展、个性发展为中心,为出发点的观念。这是价值取向的中心性质的转变。市场经济必然要更加重视和保护个人合法利益,尊重个人权利,肯定个人价值。

缺人者人重,缺钱者钱重,缺什么货什么货便走俏升值,此谓之“有轻缺重”或“多轻缺重”规律,是商品“稀贵多贱”价值规律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反映。人们向社会稀缺的方面去进取,去争取自身获得更大的价值,这就是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三是从以职责为核心的观念,转变或以才能为中心的观念。才能成为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他们追求那种实践价值,开创事业,积累财富,仅仅是为了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位企业家把这种意思说得更明确、更生动。他说:“对我自己来说,只是想寻得一个活动舞台,好手舞足蹈地演示所喜、所好、所爱,也可以说梦想‘潇洒走一生’吧。”这是价值取向上又一重大的转变——宗旨性转变。

四是从服从分配的接受状态转变为主动进取的奋斗、竞争状态。人们为解除、挣脱分配价值的桎梏和争取实践价值的自由而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奋不顾身。他们说:“为了有一天变成会飞的蝴蝶,我们在磨难中挣扎、等待,等待长出翅膀,生出艳丽的色彩,破茧而出,自由自在地飞。也许会有很多人成不了蝴蝶,甚至在作茧的时候便被淘汰,但是,我们依然会勇敢地抱着这个愿望去挣扎,去等待。”(以上二处引文均见《学习》19947月号:《“下海族”访谈录》)多么执着的追求,多么坚强的信念!没有一丝勉强、委曲的情绪,没有一点悻悻愤愤的气息!而这,正是为了创立实践价值的心志的勇敢自白,是发挥到最佳竞技状态的传神写照。固有的分配观念被突破了,被挤得靠边站了,新的道路正在引导人们通过实践和奋斗,走向更广阔、更丰富、更有声有色的价值天地,借用一句老掉了牙的成语来形容,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        观念的改变必然要导致态度的改变。在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感召下,人们开始尝试不依靠统一分配的机制,不依附于任何行政单位、组织和部门的容纳,而独立自主地走上自己个人选择、个人奋斗的道路。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时至今日,把人包下来的铁饭碗,已经留不住一切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法则也不能囊括一切人,至少,一部份“毛”就很愿意脱离对“皮”的依附关系而在空间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这样一来,紧跟着第四个层次的问题,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被提出来了,我们将在下面研究它。

第四节  人生道路

1        人生道路宛如一条线,它一头连着人生起点,一头连着人生结局,这整个的轨迹,就是人生道路。

人生道路有二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预期性即筹划性,它是人生历程未起步前的选择;二是它的终点性即结论性,它又是人生历程的结局。人生道路必须兼顾此两点,必须负责地走完全程而不是权宜之计。因此,它是全局性的衡估,并非职业性的取舍。

2        人生道路的最重要参考值是凭藉,即依靠什么,凭藉是认识人生道路的第一标准。我们依照凭藉的不同,首先把人生道路分为两大类:组构化和个人化。

3        组构化即把个人纳入某种社会组织结构中去,成为整部机器中的某个零件、部件,并运作于其中。它的着眼点首先在于组构的整体性,个人的作用仅为其统一分配的某一环节或过程的片断。它的基础在于整体即组织结构的全局。

4        个人化即把个人独立于或游离于整个社会组织结构之外,单独地进行运作。它的着眼点首先在于个体的独立性,无数独立个体的组合方成为整体。因此个体才是整体的基础,社会的基础。

5        以组构化理论指导的人生道路,必然是依赖式的,即个人必须依赖、服从某一社会组织形式,以取得成就,达到预期的人生目标;以个人化理论指导的人生道路,必然是自力式的,即个人依靠自身的奋斗以取得成就,达到预期的人生目标。

6        依赖式的人生道路有三种类型,即:世袭型、攀附型、培养型;

自力式的人生道路有五种类型,即:才华型、苦干型、色相型、手腕型、忠厚型。后面,我们将逐个地进行研究。

7        世袭型的人生道路:

这是指依赖父辈世袭的或到手的权力,自己坐享其成,有较好或最好的生活待遇,有较高或最高的社会地位,有富裕的继承财产,无论前途、职业,都不用他操心、发愁,一切都与生俱来,不用他费神费力、流血流汗的一部份人,过去俗语曾称他们为“衙内”、“公子”、“纨袴子弟”,现在人们戏谑地称之为“阔少爷”、“小开”之类。这种人除了声色狗马、吃喝玩乐之外,一无所能,过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纯消费式生活,犹如身子泡在糖罐蜜罐中一般,完全不知道民间疾苦,世道艰难。他们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烂的锦绣罗绮,玩不够的古怪神秘。他们的日子除了享受还是享受,除了寻乐还是寻乐。他们是一群花金山、销银海的“完宝子”,好象天生他们就是要把祖宗辛苦挣下或搜刮而来的钱财一堆一堆的花干净,把先辈创下的基业一点一点地败坏得精光。如南朝宋孝武帝的长子刘子业,“好游华林园竹林堂,使妇人裸身相逐”。他的妹妹山阴公主也“淫恣过度”,曾对继承了帝位的哥哥说:“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后宫数百,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刘子业便“为立面首左右三十人”。兄妹荒唐到这种地位,这南宋朝刘氏天下能不丢么?刘子业自己能不被废被杀么?可笑复可怜的是他当时还只有十七岁,完全是个大孩子。

攀附型的人生道路:

本人出身微贱,生活贫苦,原本没有靠山,又无过人本领,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却又想进入上层社会,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卖身投靠,屈膝攀附这一条路,先从下边当奴才做起,一步步攀,一步步爬上去,最后成为某一个大人物的帮凶、帮忙或帮闲,这便是“爬山虎”、“牛蒡草”式的一种人的生涯。如北朝齐后主高纬的奶娘陆令萱,“奸巧多机辩”,她以“干娘”身份,奏请将亲生儿子骆提婆召进宫“入侍后主”,于是“朝夕左右,大被亲狎”、“宠迂弥隆”、“遂至录尚书事”、“封成阳王”。“令萱又佞媚穆昭仪”,象母亲一样,抚养穆昭仪,并且让骆提婆也改姓穆。后来穆昭仪当了北齐后主的皇后,令萱成了“太姬”,也就是齐朝历代皇帝丈母娘的地位封号,属“第一品”,排在大公主的前头。“自武平之后,令萱母子,势倾内外矣。”很明显,陆令萱、穆提婆母子二人,靠的就是攀高纬这条龙,附穆昭仪这只凤,才爬上高位的。她们俩是典型的攀附投靠型的角色。

培养型的人生道路:

培养型人生道路的前提一是要有机遇,二是要有伯乐的尝识,然后或以个人,或以组织名义加以培养,使之成长发展,创造业绩。所以培养型的人生道路,实际上就是尝识型的人生道路。这里,关键性的因素是伯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伯乐才是千里马的依靠、凭藉。伯乐,在现在情况下,既可以指某个人物,也可以指某个部门,某级组织,这是现代与过去大不同之处。但组织也是由人组成的机构,所以归根到底,组织的培养也还是某些伯乐式人物的发见与培养。而机遇,只是促成伯乐与千里马联系的时间、空间的客观条件与机会罢了。汉淮阴侯韩信的经历,由布衣发迹而至拜大将,就生动地雄辩地证明了这一条道理。韩信原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屠中少年有侮信者”,要他从胯下钻过去,“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韩信前半辈子就这么倒霉:项梁不用,项羽不用,刘邦也不用,这个人物差不多要埋没了,忽然来了个戏剧性转变:韩信在连敖任上“坐法当斩”,“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这个“适”实在太巧,太难得了!不是这个特别的机遇,汉胜楚败的相争史,恐怕要改写了。然而光有滕公的推荐还是不行的,“言于上,上以为治粟都尉”,因为刘邦实在想不出韩信这个人有多大能耐,所以“上未之奇也”。能发见、保荐并培养、支持韩信的必须要有一个比滕公职位更高、权力更大的人物才行,那就是肖何。韩信有机会与肖何见过面,并且“数与肖何语,何奇之”。这个“奇”就是了解与尝识了他。所以肖何一“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把韩信追回来后,他力荐韩信为大将,并且要刘邦“择吉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搞得仪式非常隆重庄严,让志高气盛的韩信出足了风头,洗刷了过去的屈辱,这才下定了决心竭尽全力帮助刘邦打天下。从肖何对韩信的“语”、“追”、“荐”、“礼”这一系列动作中,可以领略到他对韩信的知、信、识、举、用,而这些,广义地说,就是培养、教育。培养、教育的意思并非只是讲课授业,而应具有更广泛的的内涵才对。

10 才华型的人生道路:

才华型的人生道路与培养型的人生道路,恰好是一对榫斗的凹凸关系,才华型是凸的伸的一面,培养型是凹的受的一面,所以二者关系十分密切。之所以分开为二种型号来讲,一是它们的着重点不同:一个重在培养,一个重在才华;二是主动力不同:一个主动力在己方,一个主动力在客方。才华型的人生道路,着重点在自身的天赋才华,主动力在己方。比方地说,它好比恒星,自身能发出光来;不比被太阳照射的月亮、行星,它们只反射太阳投射的光。例如:唐代山西太原人白居易,十五六岁跑到京师长安,仅“袖文一编”,便去“投著作郎吴人顾况”老先生的门。顾况一看见“白居易”三个字,就开玩笑说:“长安居,大不易。”他“览居易文”,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鲜活清新的诗句时,大吃一惊,“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果然,后来几次考试(进士甲科,举人才识兼茂、明于体月科四等)成绩都很好。这主要是因为他“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是那时直至现在当之无愧的大诗人词家。顾况,还有礼部侍郎高郢等对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考据他全部的历史,主要还是他个人本身的才华、品质在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才判他为才华型的人生典型。

11 色相型的人生道路:

色相型人生道路是一条特殊的人生道路,它主要依靠自己的色相作为本钱去启开那通往成功或高贵的大门。色相是属于主体的,所以它还是属于个人自力奋斗一类的范围。比如:大名鼎鼎、独一无二的中国女皇帝武则天,因为生的美,唐太宗“召为才人”,年方十四岁。“既见帝,赐号武媚”。试问如果不“美”,能“媚”吗?媚,就是色相。值得一提的是,不光父亲喜欢她,而且儿子也喜欢她。太子入侍时,“悦之”。太宗死后,她被迫当了比丘尼。后来又被王皇后“引内后宫”作为对付情敌肖淑妃的色相武器,终于夺得了唐太宗的专宠,一步步走入了充满权力斗争的政坛。诗人骆宾王骂她“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似乎就点破了她是依靠色相起家的底。值得注意的是,非但女子能以色相打开富贵之门,男人也一样可以。汉哀帝男宠董贤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人美丽自喜”,哀帝“说其仪貌”,“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贤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后来弄得哀帝几乎要把天下“禅让”给他。象武则天、董贤这样的男男女女,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可见有时候,宫闱之门亦康庄大道也,色相之途,对有些人来说,不也是一条人生捷径吗!

12 手腕型的人生道路:

有的人既不读书,毫无才华,又不习武,不建功劳,但也能青云直上,凭什么,就凭自己耍手腕,搞阴谋诡计。这就是手腕型的人生道路。广义地讲,这也算一种本领吧,这比那种纯靠吹牛拍马的攀附式的人生,毕竟还多一份心思。唐代李林甫就是一个典型的手腕式人物。他原只有一项特长,就是“喜音律”。开始,只是个“千牛直长”,他请侍中源乾曜的儿子转告父亲,“求为司门郎中”,结果乾曜奚落说:“郎官须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李林甫的小名)岂是郎官耶?”一票给否决了。后来,他为了向上爬,就开始耍阴谋了。首先,他“多与中贵人善,乃因中官”告诉武惠妃说:“愿保护寿王。”寿王是武惠妃的儿子,所以“惠妃德之”。后来,唐玄宗选韩休为宰相,正在写任命书时,高力士把消息泄露给惠妃,惠妃便让李林甫偷偷告诉韩休,取得韩休的好感。韩休当宰相后,“甚德林甫”,“乃荐林甫堪为宰相,惠妃阴助之,因拜黄门侍郎”。这是他第一着成功的棋。再往后,玄宗要处罚皇后生的三个儿子,中书令张九龄不赞成,皇帝很不高兴。李林甫看准了这一时机,悄悄地退了下去,开始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对中贵人献计说:“家事何须谋及于人?”,暗中射了张九龄一箭,所以后来玄宗抓住一件事,把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并且“终用林甫之言,废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为庶人”。李林甫终于当上了宰相。他原先建议玄宗立寿王为太子,玄宗没有听,立了忠王。“自是林甫惧,巧求阴事以倾太子。”而心里却“自以始谋不佐皇太子,虑为后患。故屡起大狱以危之。赖太子重慎无过,流言不入。”“咸宁太府赵奉章告林甫罪状二十余条。告未上,林甫知之,讽御史台逮捕,以为妖言,重杖决死。”李林甫这个人的特点,被人称作“口蜜腹剑”,极象“笑面虎”。他“面柔,而有狡计,能伺候人主意”,“中官妃家,皆厚结托。伺上动静,皆预知之,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而猜忌阴中人,不见于词色,朝廷受主恩顾,不由其门,购构成其罪;与之善者,虽厮养下士,尽至荣宠。”他“每有奏请,必先赂遗左右,伺察上旨,以固恩宠”,皇帝对他“一以委成。故杜绝逆耳之言,恣其宴乐,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也。”李林甫就是这样一个一身而兼拍马屁、行贿赂、摸情报、耍两面派、搞阴谋诡计,拉帮结派,党同伐异,陷害好人八恶的家伙,十足的手腕式人物。难怪他晚年惶惶然,“自以结怨于人,常忧刺客窃发,重扃复壁,络板甃石,一夕屡徙,虽家人不知之。”只可惜此人死得好自在,未得到应有的报应,这实在令人费解,不合民心。

13 苦干型的人生道路

有的人出身寒微,没有背景,没有依靠,工作、前途如何,只有依仗自己的勤奋和不懈的努力,取得真本事之后,才能安身立命,逐步爬到较上层的地步。他们的信条便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人,在人生之旅中是主流,在人群大树中是主干。他们文须饱学,武经百战。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这种勤奋苦干人一生的写照。人们常说:“胜利的桂冠是由荆棘编成的。”成功往往属于艰苦奋斗的人们,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如东汉杰出哲学家王充,出身“细族孤门”,“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正因为他一生勤奋,坚持学习和著作,先后二次辞去“功曹”、“从事”等官职,才成就了一个大学问家。又比如赫赫有名的关羽,他武功盖世,一生经历了许多征战:“守下邳城”,“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会江陵”、“至夏口”,“为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刮骨去毒”“斩将军庞德”直至“威震华夏”,全是冲锋陷阵,血染战袍打出来的名声功劳。王、关他们之所以成为人杰、英雄,是完全应该和受之无愧的。他们以匹夫之躯遂青云之志,干出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震社会、撼人心的壮举,深深赢得了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崇敬与热爱。

14 忠厚型的人生道路:

这是最正宗、最传统、最典型、最普遍的中国老百姓的人生道路。这种人忠厚善良,老老实实,不作非份之想,不求非份之事,相信“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的天命哲学,认定“人算不如天算”的信条,事事俯首贴耳,处处安分守己,无所怨尤,惟命是从。他们畏首畏尾,怕是怕非,有时甚至忍辱负重,逆来顺守。他们不犯上,不造反,不作乱,不伤害人,一心只求过安生平稳日子,祈求神佛保佑消灾免祸,逢凶化吉,合家和顺,以尽天年。也许他们一生既无大喜,也无大悲;既无大福,也无大祸,生活过得平平安安,好事坏事都不沾边,既不愁用度,也不羡富贵,自食其力,温饱足矣。他们的生活平淡无味,唯其无味,乃自成一味——一种不瘟不烈,没有刺激的淡味、薄味,一种无味之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卑视这种忠厚淳朴的人生,认为他们“庸俗”“浅陋”,是“愚民”、“群氓”的麻木、僵死,是“浑浑噩噩的动物”,是“上智”者当然统治的对象。然而时至今日,由于群众觉醒而革命的作用,才有人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什么事情若没有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则将一事无成。于是认定他们乃是沉默的火山,力量的源泉,历史的启动器。他们便摇身一变而成了时代的主角和英雄。这是一个观念上的翻天覆地的转变。这个转变是由马克思主义者促成和推动的。

1        以上两大类,八种型式的人生道路,都是供人生选择用的预想性方案,而并非人生的实际历程及其结局。人生实际历程的种种形态,我们将在后面第八章《人生有特色的样式》和第九章《人生体味》中讨论它们。

第五节  人生途径的当代思索

1        人生途径是人生道路的客观表现方式,它好比是河床,人生道路就是水的流向和流程。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假如这个人是个人才,那么他的人生途径的前景,基本只有二条:被埋没与被起用。被起用的途径有四种:自己推荐,别人(主要是贵人)举荐,君王或有司的寻访,科举。前三种是我国唐朝以前经常采用的方式,唐以后则以科举(即乡试、郡试、殿试三级考试制)方式为主了。

2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旧的用人制度的内容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但采用的形式依然是自荐(如画家李苦禅向毛主席上书)、举荐(主要是组织推荐,间或有名人推荐)、寻访(如毛主席对《李自成》作者姚雪垠安排的过问,对“末代皇帝”溥仪家族的过问等)、考试这四种,而尤以组织推荐为要,考试为辅,其余二种乃是对个别人的特殊处理手段而已。

3        近几十年间,个人奋斗成名当家的道路是一直在理论上、实践中乃至在政治上被否定的,是历次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中反对和批判的思想靶子之一,曾恶谥为“白专道路”,乃至于“反党反社会主义道路”。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不少人才就是在这一罪名之下被下放劳动贬入另册的。对于这一点,人们一定会记忆犹新。

4        肯定和确立个人奋斗道路的地位是思想解放、拨乱返正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解放我国生产力的强力举措之一。事实上,否认个人奋斗的道路是既无必要又毫无道理的。世界上一切事都是人办成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都是人创造的,哪有不经过个人奋斗而取得的成果和事例呢?即便是组织分配吧,在接受这一分配之后就能自然而然地取得成果吗?不同样需要个人的奋斗和聪明才智吗?仅靠组织分配能分配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文艺家来吗?华罗庚、苏步青、鲁迅、郭沫若是分配出来的吗?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批“首富”私营业主和企业家,是分配出来的吗?一个也不是。很明显,分配制对于初级劳动、体力劳动也许是既合适又合理的形式,但对于高级劳动、智力劳动,是全然行不通的,是完全不合理、不适合的。

5        曾经有一个时期,聪明的人们提出又红又专的“红专道路”来纠正、排除个人奋斗的“白专道路”。这样一来,理论上似乎是趋于完善了,但遗憾的是在“左”的思想铺天盖地的统治下,人们对“红”与“专”的概念都弄不清楚,那怎么能正确地实行这种“结合”呢?比如:“红”就是突出政治;就是政治压倒一切;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政治。试问,在这种“压倒”的情势下,那个可怜巴巴的“专”能平起平坐地“又”得起来吗?在一种冲动与昏热的气氛中,人们把事物的目的性与事物的进行方式混为一谈了,把头脑与手足既对立又等同起来了。

6        人跟历史开玩笑,历史可从不跟人开玩笑,它只是忠实地担任宣判人的角色。时过十几年之后,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个人奋斗终于在现实生活以及在理论篇幅中争取到了它应有的地位。这太不容易了,付出了很多血和生命的代价。这一成果,决不可以小视之。

7        今天,个人奋斗者不计其数,个人奋斗而成功者,大有人在。他们步伐坚定地登上讲台,走进人民大会堂,勇敢地讲出自己的奋斗过程,掏出心坎里的话,鼓励人们与时代合拍地前进。人们极其高兴地瞻仰到了一批个人奋斗道路上先行者和成功者的雄姿与事迹,他们正在带动、推进我们民族和国家的伟大的现代化的事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的新的代表与典型。于是,在人生的广阔原野上,个人奋斗的道路很荣幸地得以与组织培养的道路并列、平行、交融、互补、共进了。我们简直可以大声宣告说:在今日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有二条人生途径供人们选择和并驾齐驱,那就是组织培养与个人奋斗。后者比前者毫无愧色,毫不逊色。今后,在这条道路,将走着和走出越来越多的辉煌的人物来。

8        当然,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我们不是绝对主义者,决不搞形而上学。我们不会再为组织培养和个人奋斗这二者之间人为地制造第二次对立。这种新对立,与前一次对立不同,也可能是有些人把个人夸大到不适当的、掩盖一切的地步,使个人奋斗者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冷血的个人极端主义者。指出其错误的道理非常简单而明白,因为一方面,个人价值要通过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形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没有稳定的大环境作为保障是无法成功的;二方面,作为国家公民的个人,势必要有为国家、民族、乡里谋利益的思想和义务。北京天和城科贸发展公司董事兼总监王欣说:“人不是动物。恻隐心、同情心是为人的一个起码素质。”“发挥我的优势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我真正应该做的事。我积累财富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满足我事业的追求,二是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另一位企业家海南省嘉信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姚尔强也讲得好,他说:“强调个人价值而不顾及社会利益,我认为这同过去片面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一样荒唐。”三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何况竞争本身也要讲道德价值。我们所说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合道德的竞争,而不是那种不公平竞争及没有规则的竞争,即诈骗、剥夺和掠取。

9        当前,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特别强调一下对个人奋斗者的容忍。不可否认,有一些奋斗者,他们仅仅受到了改革开放大形势的启迪与鼓舞,而并没有得到当地、本部门、本单位什么组织的关怀与培养,甚至相反,受到了不应有的反对、压制和阻挠。等到一旦大功告成之后,这些地区、部门、单位的组织也随即改变了态度,举起鲜花、铺着红地毯欢迎他们的凯旋归来,并且赠以各种荣誉称号,慷慨地把他们列入光荣榜甚至载入地方志和史册。这些组织宽容地对待了奋斗的个人,成功了的个人也宽容地对待了昔日不友善的组织,两个宽容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

10    归根结底,人生道路的正确与否,只能以成功为标准来衡量,不能以个人奋斗或组织培养的方式来判断优劣对错。不得当的组织培养与不正当的个人奋斗,其结果同样是归于失败。

11    在人生道路问题上,需要再补充一点说明,那就是以上所述,皆是本着积极的入世的人生态度的道路选择,而并不包括消极的、遁世的人生态度的道路选择。后者,我们将在下面论及人生态度时再阐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