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性是一样,只是行为方式不一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03:15:48

4、本性是一样,只是行为方式不一样

【原文】问者曰:“礼义积伪者,是人之性,故圣人能生之也。”应之曰:是不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则瓦埴岂陶人之性也哉?工人斫木而生器,然则器木岂工人之性也哉?夫圣人之于礼义也,辟则陶埏而生之也,然则礼义积伪者,岂人之本性也哉?

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与小人,其性一也。今将以礼义积伪为人之性邪?然则有曷贵尧、禹,曷贵君子矣哉?凡所贵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然则圣人之于礼义积伪也,亦犹陶埏而生之也。用此观之,然则礼义积伪者,岂人之性也哉?所贱于桀、跖、小人者,从其性,顺其情,安恣睢,以出乎贪利争夺。故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天非私曾1、骞2、孝己3而外众人也;然而曾、骞、孝已独厚于孝之实,而全于孝之名者,何也?以綦于礼义故也。天非私齐、鲁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于父子之义、夫妇之别,不如齐、鲁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之从情性,安恣睢,慢于礼义故也,岂其性异矣哉!

【译文】问的人说:“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积累多了而成为伪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圣人才能够产生。”我回答说:这种说法不对。那陶器工匠揉捏粘土生产出瓦,那么用粘土制成的瓦难道就是陶器工匠的本性吗?木工砍削木材制成木器,那么木制的器具难道就是木工的本性吗?至于圣人对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比如就象陶器工匠揉捏粘土制成瓦一样。那么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积累多了而成为伪善,难道也是人的本性吗?

凡是人的本性,尧、禹与夏桀、盗跖一样,本性是一样的;君子与小人,他们的本性也是一样的。如今把以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积累多了而成为伪善作为人的本性?那么何必崇尚尧、禹,何必尊重君子呢?之所以崇尚尧、禹、君子,是因为他们能教化本性,能兴起有意作为,有意作为兴起而产生出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那么圣人对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积累多了而成为伪善,也就如同陶器工匠揉捏粘土制成瓦一样。用这种方法来观察,那么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积累多了而成为伪善者,难道是人的本性吗?人们之所以鄙视夏桀、盗跖、小人,是因为他们放纵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情感,安于恣意妄为而洋洋得意,因而表现出贪利和争夺。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就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善,是有意的作为。

上天并不是偏爱曾参、闵子骞和孝己而排斥众人,但是只有曾参、闵子骞和孝己注重了孝的实践,而且完全了孝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他们基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的缘故。上天并不是偏爱齐国、鲁国的人民而排斥秦国的人民,但是秦国人对于父子间的最佳行为方式、夫妇间的分别,不如齐国、鲁国人那样孝道具备尊敬父老,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秦国人放纵情感和本性,安于恣意妄为而洋洋得意,怠慢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的缘故。难道他们的本性有什么不同吗?

【说明】荀子在本节的论点是:凡是人的本性,尧、禹与夏桀、盗跖一样,本性是一样的;君子与小人,他们的本性也是一样的。这说对了!然而荀子却没有弄清楚夏桀、盗跖、小人们其实也都有同情、恻隐、羞耻、恭敬之心,只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对,才有了流传千古的恶名。所以,以夏桀、盗跖、小人们的恶行来断定人的性本恶,不是太牵强了吗?这还是要归结到人们的智愚问题上,所谓的智愚,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分有智愚,而是人们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有肯动脑筋和不肯动脑筋的分别。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人,博学于文的人,虽然依照本性而行为,但他却会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从而能达到目的;不肯动脑筋,不善于思考的人,就依着本性而率性而为,从而就赢得了恶的名声。所以尧、禹与夏桀、盗跖的本性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不一样。

——————————————————

【注释】1.曾: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原属山东费县,现属平邑县)人。少孔子四十六岁。

2.骞: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十五岁。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尤以孝行著称于世。

3.孝己:人名。殷高宗的儿子,传说十分孝顺。《管子·枢言》:“尧舜禹汤文武孝己,其待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