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味的往事之三——向土地要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29:12
在袁隆平实验杂交水稻成功之前,粮食的产量是非常低的。农村一年有两个荒:麦子没熟时的二、三月叫春荒,稻谷没黄时的五、六月叫夏荒。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向土地要粮”这一口号被理直气壮地、响亮地提了出来,并立即付诸行动。曾经有文人把土地比做母亲。当时的好些人也确实把土地当做了母亲,不过,他们认为,是母亲就该给孩子们奶吃。孩子饿了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恣情地揪扯母亲的乳房——不管母亲是否挤得出那么多的奶水!在这里且回顾“揪扯”的一些镜头:一,扩大种植面积。水稻刚收完,就把地势稍高的田块里的水完全放干,改成旱地来增种旱粮,同时大搞“园田化”。我们那里本是丘陵地带,田块小,土坡多,敢想的指挥者意图把田块整大、整平,好让拖拉机奔跑。于是,敢干的社员们就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夜以继日地铲高填低。学生们也在学校的组织之下参加夜战。上述劳动多半泥浆飞溅,又亏肚皮,初春之夜,寒气袭人,不少身体单薄的学生当场倒下。人们真是肯下苦功,能挖的就挖,不能挖的就用手刨;能挑的就挑,不好挑的就用手抱。并在稀泥上种起了“水厢小麦”“水厢胡豆”。后来,不少“水厢”作物只收获了一点柴草,而次年雨水不来,水稻种不成,劳力不够摊,只好眼睁睁地让它长草。“园田化”战斗结束,有“骨头”的土坡依然故我,而被填过的洼地,则因软泥太厚,成了人牛都不敢下脚的陷坑。二,增加复种指数。不管间种、套种,只求多种。两熟起码,三熟不错,四熟、五熟更佳!小麦胡豆套玉米、高粱大豆——套红苕芋子——套荞麦青菜萝卜,再返回来套小麦胡豆……由于肥料跟不上,可怜一些小麦长得就像牛身上的黄毛,油菜胡豆就像掉在地上的毽子。三,提前播种。不按季节只求早。立春把牛吆下田,播种定在正月半,不管人牛冷得抖,不怕种子会沤烂。四,大搞密植。以为多种就能多收。插秧“三寸行子四寸隔”(以后还有更为荒谬的“放卫星”)。我们有个教植物的老师。平时,他也晓得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兼顾通风、透光,然而为了跟上形势,竟置常识于不顾,搞小麦“试验田”,他用数学来算增产帐:一亩地要开多少厢,一厢要刨多少沟,一沟要下多少种,种子能出多少苗,抽多少穗,一穗要结多少粒……照他的算法,论据充分,亩产万斤真是何足道哉!想,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说,理论可以头头是道;干,力气可以用之不完。然而,敢想敢干的人却忽略了土地需要足够的养料补充,也需要休养生息。当时随着指挥棒转的农民们一年四季坡上立,一天到黑难休息,累得人仰马翻,可到头来却大失所望!不少庄稼有种无收,产不增而反减。饿肚皮饿得差不多,一些“科学家”头脑冷下来,才悟出“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