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道”、“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38:42

“術”、“道”、“勢”

 

“術”、“道”、“勢”的由來

本文的英文標題的翻譯,借鑒了《道德經》《孫子兵法》的英文翻譯。對於“道”字,英文普遍翻譯成"Tao",已經沒有什麼異議。《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書,其英文名稱是《The Ar t Of War》,所以,如果從字面上對照這個翻譯,“法”似乎同英文單詞“Art”對應,但是,“法”一般翻譯成“Law”或者“Methodology”。中文中的“術”同“法”的含意有重疊的部分,也有差異的部分,這兩個字的含意的具體解釋,就要查字典考據了,這超出了本文的範疇,這裏我們就姑且認為這兩個字是等同的。而且,就《孫子兵法》的內容來看,翻譯成《The Ar t Of War》更適當一些。

在《道德經》中,我們可以找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段,似乎是對“道”的解釋,就我的理解“道”是自然界當中的規律,是超越個人存在的,我們需要遵循這個規律。

另一方面,《道德經》的開篇也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也就是說,“道”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對“道”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釋。

在《道德經》中,並沒有出現“術”和“勢”兩個字,反而是《孫子兵法》開篇 “始計第一” 說到: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其中,有對“道”的解釋是:“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對“法(術)”的解釋是:“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對“勢”的解釋是:“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在後續“ 兵勢第五”也有:“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的解釋。

長江管理學院的:“取勢、明道、優術”

第一次看到“取勢、明道、優術”的說法,來自長江管理學院的廣告,借用網文對這六個字的解釋

“國內知名的長江商學院在其MBA的培養目標上,也將世界級企業家應具備的內在氣質歸納為“取勢、明道、優術”三個方面。這裏,所謂取勢,就是要求能夠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將這種理念引伸到銀行業的市場行銷之中,就是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之大勢,貼近客戶,洞察需求,以此為“正道”,才可能目光高遠,在行銷策略上招招見奇效,屢屢克敵制勝。”

長江管理學院結合中國現狀的解釋是:

“在長江商學院中,我希望培養學生具有全球視野,這就是我的“新洋務運動”思想,我把它歸納為“取勢、明道、優術”。所謂取勢,就是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之勢,把中國的民族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客戶,為他們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商業領袖;“明道”是希望培養的學生不僅要瞭解老祖宗留下的精粹,同時也要瞭解西方的人文精神,但是又不要拿洋人當爺;“優術”就是要在學習西方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勇於超越。”

劉邦和項羽

可能是因為長江管理學院廣告作的好,這六字諍言被廣泛引用,有從個人成長角度來談的,有從公司策略來理解的,有從管理學角度來談的,而我最喜歡的是以“劉邦和項羽”為例子來說明的,下面摘錄一些同大家分享:

試談取勢,明道和優術

劉邦為什麼能打敗項羽。在兩首詩裏面體現出來了。

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項羽的最後一首詩: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劉邦強調的是事業,威加海內。強調的是人才,“安得猛士”。

項羽強調的是自己,力可拔山。其次強調愛情,虞兮虞兮奈若何

據說項羽一人可敵一萬人,劉邦卻手無持刀之力。但決定勝負的,不是兩人對決,不是比老婆誰的漂亮,而是比管理能力和團隊。

另外一個解釋的摘錄

一塊石頭,放在地上,它就是塊石頭。如果,這塊石頭,吊懸在百丈高崖,它就有了勢。

勢,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是內外因影響下而形成的一個環境。勢又往往和時聯繫在一起,這就是時勢。劉邦可以說是典型時勢造英雄的產物,他先入咸陽,很多人要他自立為王,張良卻勸他,勢未到,不可輕易為王,後來劉邦出蜀後,與項羽立鴻溝之盟,張良在此時勸他應該借著時勢滅了項羽。 

作為企業的行銷總經理,就應該像劉邦一樣,在沒有勢時,不要硬去造勢,或者借勢,在內外環境均不成熟時,就要循勢,像朱元璋一樣“廣積糧,緩稱王”,一旦天時地利人和形成了勢時,就要果斷地取勢,為我所用。

取勢,遠見也;明道,真知也;優術,實效也。

方圓之說

生生不息唯有文化,企業發展更植根於此,中國文化有方圓之說。方可謂道,是共同的價值觀;圓則是術,指多元的意識形態,卓越的企業戰略和文化應該是交相輝映,形神合一的,我們謂之明道、優術、取勢。

修身之說

雖然是針對教師職業的,對於任何人的職業成長都有參考價值。

明道·優術·取勢·合眾·踐行——一條化蛹成蝶的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明道——“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道是教育理念、教學規律,是教學原則。“明道”就是加強教育理論研修,學習新課程理念,研習教學論和學習理論,領悟資訊技術以及資訊技術教育方面的理論框架。

優術——“術”是能力,能力是知識、方法、策略和經驗的集合體;“術”也是可解決實際問題的流程和策略,是可以提高效果和效率的技巧。“優術”即不斷提升教學方法,探索和積累課堂教學中實用的教學策略,積澱適合於自己和本校的教學經驗,當然還要持續更新資訊技術教學所需要的資訊技術知識技能。

取勢——“勢”是大的發展趨勢和各級政策導向。“勢”往往無形,卻規定了方向,順勢而上則事半功倍,逆勢而動則事倍功半。在教學之餘,須瞭解世界資訊技術教育發展之“趨勢”,把握國家資訊技術教育政策之“大勢”,順應當地資訊技術設備、師資、學生學習水準之“形勢”,積極籌備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轉折之 “走勢”。

合眾——“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自我研修的同時,通過合作教研開展同行互助,分享資訊和成果,交流感受和經驗,合作攻關,互勉進取。

踐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是教師專業化的永恆任務,積極實踐各種理論和方法,在行動中謀求創新和突破,在不懈的努力中落實教育教學的實效。自我專業發展是持續的迴圈發展,在實踐中應注意體悟理論的局限性,明瞭後續理論學習的方向;要在行動中考查方法的適用性和實用性,為再次實踐時的方法改進提供參考。

企業策略之說

第一部分:取勢篇

“小人謀利,大人謀勢”,順勢而為,無往不利。本篇全面探討中國的政經發展,全景展示今後若干年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地位和角色,深入分析中國企業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分佈!

第二部分:明道篇

凡善為賈者,其識必廣;善取利者,其智必高。商以智為本,而智以商為樞。以思維締造非凡視野,以理解締造人生境界,以仁義締造“貴族”品格。

第三部分:優術之領導力篇

創業重在識人、聚人,守成重在育人、用人。透視偉人的事功,以鑒企業領袖審時、度勢、知人、用人、禦人的韜略!

第四部分:優術之執行力篇

無論是萬科的王石,海爾的張瑞敏,華為的任正非,還是聯想的柳傳志,華遠的任志強等,中國標杆企業的CEO很多原是軍人。軍隊是最具執行力的組織。向軍隊學管理,正成為企業家追求卓越的榜樣!

第五部分:優術之控制力篇

晉商的票號是高風險的金融行業,其規模之大,分號之多,所跨區域之廣,令人難以想像。但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彼時沒有汽車和飛機,沒有電話和網路,東家何以能端坐晉中的山中大宅,運籌帷幄,指揮天下分號有序經營!

第六部分:優術之謀略篇

在社會動盪,群雄並起的時代裏,最後的勝利者往往都是一開始看起來弱小而幾乎沒有任何機會的後來者。然而,在殘酷競爭中,從來都是實力說話。我們感興趣的是,弱者如何由弱變強從而戰勝強者。

第七部分:優術之管理篇

如果把王朝看成組織,其和現代企業別無二致。任何組織的成功,本質上是一致的。王朝成敗之理,即乃商家得失之道!

第八部分:優術之警示篇

行百步而半九十,接近成功而功虧一簣,中國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遺憾。對於正走在“進京趕考”路上的企業家,研究失敗比關注成功更重要!

執行力之說

策略是一個很靈活的東西,很難總結出明確的步驟或者是方法,個人認為“取勢,明道,優術”這六個字倒是很好地總結了執行要掌握的原則。取勢是對執行環境和時機的把握;明道則是對執行意義的闡述,爭取每一個人的支持,把阻力降到最低;優術就是因人因事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方法來執行目標。

總結

“取勢、明道、優術”這六個字本身並沒有順序,可以根據需求解讀,比如:按照個人成長的順序,可以解讀成:先“優術”,後“明道”,再“取勢”。而從企業策略規劃的角度來解讀,可以理解成:先“取勢”,後“明道”,再“優術”。可是不論是如何解讀,讀懂了《道德經》《孫子兵法》,理解了“術”、“道”、“勢”的涵義,也就能夠達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