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海外需要担心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22:10
近四个月来(6月15日-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48%,达到$1兑¥6.6582。在此背景下,很多人开始担心投资海外可能会遭遇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这种考虑不能说完全是空穴来风,不过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所有纸币都是贬值的,投资于资产才是王道。

每当有人一本正经地谈论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发笑。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升值的纸币,只是贬值速度有相对快慢而已。所谓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就是形象的说明,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慢一些,表现为对外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币对实物购买力不断下降,表现为对内贬值。自从黄金去货币化以后,纸币早已不再是理想的价值储存媒介了,通过投资把纸币转换成实际资产才是王道。与其谈论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还不如专注于如何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2. 中国国内缺乏合适的投资品种,海外资产更具吸引力。

谈到投资,人民币资产普遍严重高估,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品种。中国的楼市高高在上,任何理论指标,如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都已无法合理解释疯狂的楼价了,房地产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搏傻炒作,与投资无关。再看中国股市创业板,高达百倍的市盈率彻底透支了任何高速发展的可能空间。主板中的股票经过6000点到1600点的绞肉机过程后,大盘股估值趋于合理,但比较海外同类公司还是有差距,比如估值“超低”的大盘金融股工商银行,市净率约为2倍,而美国花旗银行市净率只有0.7倍。即使是同样的人民币资产,在美股市场也往往可以打折购买,例如通过购买在美上市的中石油ADR,相当于打了7.6折购买了中石油股份。

3. 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基础,硬上的话会导致严重后果。

现阶段人民币升值更多地是政治博弈的结果,而非经济发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广义货币(M2)发行量已超过美国,而中国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规模。每年20%-30%的货币增长速度正不断稀释着人民币的购买力,这样的货币兑水速度让人民币失去真正的升值基础。而且中国经济正面临外部需求萎缩,人口结构在2015年出现拐点,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等中短期挑战,国内政治体制、法治环境、教育体系等也无法适应长期经济战略转型需求。如果人民币在缺乏实际价值基础的情况下,受到外部压力大幅升值,则会彻底破坏经济环境,造成外强中干的虚胖体质,最终会引发严重后果。那时即使想成为20年萧条的日本都是一种奢望,因为中国社会还缺乏日本那样普遍的救济制度和化解矛盾的公平法治。

4. 美元与资产价格走势相反。

美元走弱,则美股资产价格上升,在美股评论网的《弱美元强美股》一文中可以清楚看出美元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自2003年来几乎是完全镜像相反的,因此只要是投资于实际的资产,纸币贬值并不能损害资产的实际价值。

5. 海外市场有对冲人民币升值的手段。

最后一点,海外金融市场发达,有大量手段可以直接对冲人民币升值风险,例如可以交易外汇期货,或交易与外汇期货挂钩的ETF基金。也可以购买大宗商品股票或期货,甚至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另外,还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公司在美上市或发行ADR,而且价格相对合理,直接用美元购买人民币资产,这样就实现了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