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罗对尼克松说:你将会晤的毛泽东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 - 以史为镜 - 毛泽东旗帜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13:38
马尔罗对尼克松说:你将会晤的毛泽东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 作者:李克勤(jixuie)    李克勤(jixuie)题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里关于他的首次访华提到过一位法国哲学家马尔罗。这个人提供给尼克松的关于中国,尤其是关于毛泽东的信息,尼克松十分重视。毛泽东会见马尔罗是在1965年,这个时段也是颇有意味的,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毛泽东和马尔罗的谈话明确讲了在国内的下个目标是反对修正主义。

197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访华前,尼克松特意请教法国著名作家、前文化部长马尔罗,希望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毛泽东的印象。马尔罗坦诚地告诉尼克松,不要为政治信仰所迷惑,因为,中国人“首先信仰的是中国”,“中国人行动是它国内需要的反映”。在谈到毛泽东时,马尔罗说:“你将会晤的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他相信他正在演出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幕。……总统,你去中国跑一趟是值得的。”

《尼克松回忆录》这样记述他启程来中国的情形:“1972年2月17日10点35分,我们离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飞往北京。当飞机加速,离开地面时,我想到马尔罗(法国哲学家)讲的话。我们正在开始一次在哲学上争取有所发现的旅程,这个旅程正像很早以前在地理上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一样不可预卜,并且在某些方面一样危险。”


1957 年5 月30 日,毛主席会见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和夫人,主席一贯重视法国文化,法国是最早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这个马尔罗,何许人也?

安德烈·马尔罗(AndrMalraux,1901~ 1976),4岁时父亲离家出走,他和母亲跟外祖母、姨妈住在邦迪的一家杂货店。马尔罗在《反回忆录》中说:“我认识的作家几乎都爱他们的童年,而我憎恨我的童年。”他天性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却从来不谈自己的出身家庭和早年生活,终其一生要人相信他生来就是个成年人。他知道人生要靠自己创造,可用大胆的行动,也可用动人的语言。   

安德烈·马尔罗,小说家,评论家。他年轻时候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神秘生活。他中学毕业后,进过“巴黎东方语言学院”。   

安德烈·马尔罗穷其毕生精力,不懈地对人类、对艺术的变形、对感性、对思想的演变、对新的祟高的形式、对人类生活与没落了的过去文明之间的永恒关系进行思考。该系列论文试图发现并分析构建马尔罗艺术形式理论的基石及其动态思考过程。本人从马尔罗曲折、动荡的人生经历出发,顺着马尔罗对文学和艺术形式进行思考的逻辑线索分析并阐述他的艺术思考,挖掘出蕴含在其中的深邃而复杂的思想,探讨他所关注的文学和艺术的生命问题。   

安德烈·马尔罗是社会活动家、介入政治的小说家和哲学家,也许更是个唯美主义者。从1926年起,他放弃了传统的人道主义观念,力图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将人们引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中。他不懈地透过人文作品的艺术形式来探索信仰的实质和含义,或者至少力图表现人类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强烈愿望。他以非常独特的充满文化哲学思辩并且有时还是抒情的方式,探索了人性中蕴涵的艺术财富,颂扬了那些能够战胜死亡并嬗变成永恒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创造,因为对马尔罗来说艺术即反命运。


1965 年8 月2 日,周恩来总理会见法国国务部长安德烈·马尔罗

1965年8月3日,毛泽东同刘少奇一起会见了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特使国务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毛泽东和马尔罗交谈时讲了一番话,继续折射了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后这段战略思维的厚重痕迹。
  马尔罗是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反法西斯老战士,也是一个中国通,早在中国大革命时期,他曾来中国进行过活动。他向毛泽东讲到参观延安后的一些感悟。
  马尔罗:我认为在毛主席之前,没有任何人领导农民革命获得胜利。你们是如何启发农民这么勇敢的?
  毛泽东:这问题很简单。我们同农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使战士们感到我们不是一个特殊阶层。我们调查农村阶级关系,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
  马尔罗:主席是否认为重要的是土地改革?
  毛泽东:土地改革、民主政治,此外还有一条,要打赢仗。如打不赢仗,谁听你的话?打败仗总是有的,但少打一点儿败仗,多打一点儿胜仗。
  毛泽东特别强调了民主政治,意味深长。在谈到苏联的现状时,毛泽东主动联系到我们国家,谈到走马列主义道路和走修正主义道路的两重性。谈到中国存在修正主义广泛的社会基础。
  马尔罗:我感到赫鲁晓夫和柯西金使人想到似乎不是过去所理想的苏联了。
  毛泽东:他是代表一个阶层的利益,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马尔罗:他们甚至改变了政府行政管理方法。
  毛泽东:苏联想走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对这一点,美国是很欢迎的,欧洲也是欢迎的,我们是不欢迎的。
  马尔罗:难道主席真正认为他们想回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是的。
  马尔罗:我认为他们在想办法远离共产主义,但他们要往哪里去?去找什么?连他们自己思想上也不清楚。
  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这样一种糊里糊涂的方法迷惑群众,他们也有自己的经验。
  ……
  毛泽东:党是可以变化的,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过去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就反对列宁,反对布尔什维克,脱离了人民。现在是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发生了变化。中国也有两种前途,一种是坚决走马列主义道路,一种是走修正主义道路,我们有要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走修正主义道路,但谁也不能担保,几十年后走什么道路。
  马尔罗:现在中国修正主义阶层是否广泛存在?
  毛泽东: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
  马尔罗:主席看,在反对修正主义方面,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我指的在国内方面。
  毛泽东:那就是反对修正主义,没有别的目标。我们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商人,反对修正主义的一切基础。不只是党外,党内也有。
从毛泽东和马尔罗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谈得很投机,可以想象在马尔罗来华前,毛泽东肯定研究过马尔罗。目前还不知道老人家如何评价马尔罗的思想。

不过,我们进一步了解马尔罗的一些观点,也许对我们理解戴高乐派这位哲学家兼艺术理论家来华的意图,以及理解尼克松对这位法国人的重视的原因,进而对毛泽东、戴高乐、尼克松这三位20世纪中、法、美三国领导人的深入了解,进而理解当年的世界格局,都是不可或缺的。

安德烈·马尔罗的文学理念和他对艺术世界的长期思考都是对艺术创造的重新诠释,他给艺术形式赋予了新的含义。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安德烈·马尔罗十分成功地把艺术家的敏感性、其天生的表达能力与造型艺术紧密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使用那些表达色彩和形式的词汇。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从他的作品中人们能够读出一个幻想的世界,一个用语言描绘出来的富有造型美的艺术世界,一个以异常沉重的目光关注人类状况的人道主义的世界。然而,艺术形式始终是马尔罗哲学文化视野中的主要内容。他对艺术的思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艺术世界表达的是个人对人类命运的超越,艺术应该面对恶魔般的虚无世界,自己创建一个价值世界,用以证明人更伟大,从这个意义上看,人能够战胜命运。艺术即反命运。
  
2、创造行为表现了人类对虚无和荒诞提出的质疑。正是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延续了人类的声音,艺术使人类不朽。   

3、20世纪艺术的根本思想在于寻求纯粹的形式,现代艺术是一种“诗意”的艺术,表达的是艺术家对世界独特的看法。  

4、否定虚无,拒绝死亡,艺术必然引导人类超越自我,超越时限,走向永恒,而形式创造正是通往“绝对”的一枚硬币。   

5、死亡使生命显得如此荒诞,使生命显得如此脆弱,没有意义。但是,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因此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劳动赋予生命一个意义。   

在马尔罗的作品中,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对艺术思考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文学和艺术的主题并不局限于家庭和个人背景,它扩大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它向人类的命运发问,对以人类的存在为基础的思维模式质疑。

毛泽东会见马尔罗是在1965年,这个时段也是颇有意味的,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马尔罗对尼克松说:你将会晤的毛泽东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 - 以史为镜 - 毛泽东旗帜网 毛泽东曾说:当我要用上枪的时候 红军就完蛋了 - 以史为镜 - 毛泽东旗帜网 西花厅里也有党支部 谁是周恩来的“领导”? - 以史为镜 - 毛泽东旗帜网 叶飞忆金门炮战:毛主席决策所有人都没懂 - 以史为镜 - 毛泽东旗帜网 毛泽东:一双拖鞋穿了20多年 破到鞋匠也不肯补 - 以史为镜 - 毛泽东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为人民 - 击水中流 - 毛泽东旗帜网 一个美国人对中美冲突的看法——你们能找到毛泽东的旗帜吗? 一个专门跟老爷过不去的人 - 时事评论 - 毛泽东旗帜网 中国永远的旗帜 毛泽东 这不是大便,这是武汉卖给小餐馆的地沟油!! - 时事评论 - 毛泽东旗帜网 何新推荐网文:毛泽东对中国的十大历史性贡献 - 时事评论 - 毛泽东旗帜网 金一南少将: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一个完整的伟人 中国少将: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一个完整的伟人 有感薄一波自称“是毛主席的学生” - 时事评论 - 毛泽东旗帜网 美国是才真正的流氓无赖和邪恶轴心国! - 击水中流 - 毛泽东旗帜网 美国是才真正的流氓无赖和邪恶轴心国! - 击水中流 - 毛泽东旗帜网 毛泽东是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凡人 评所谓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时事评论 - 毛泽东旗帜网 永远的旗帜——毛泽东 毛泽东和尼克松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毛泽东缘何邀请下台的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满足尼克松索要墨宝的要求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高手过招 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