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 读后感,书评(我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3:59:25
爱——人性的最后一道栅栏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

美国二十世纪初期杰出作家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也译作《荒野的呼唤》)描述了一条名叫巴克的被驯化的良犬在艰难与坎坷中逐步野化,直至回归野性、重返荒野的历程。杰克·伦敦的情节和语言的巨大磁力灌注于我的整个阅读。我一口气读完,乃意犹未尽,合上书后再次打开,再次走进杰克·伦敦曾经亲历的北国,去瞻仰人性与野性的交织与拚搏。巴克不仅是一条狗,更是作者借之以对资本主义泯灭人性的疯狂掠夺和压榨所导致的人性变异进行控诉的代言体。

“棍棒与利齿的法则”也即“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失却公正、公平的野蛮社会中的唯一游戏规则。这条规则造就了巴克,也毁灭了巴克。

在这条法则“主宰”着一切时,难能可贵的“爱”如幽灵若隐若现,使这部小说出现了最为可贵和感奋人心的亮点。

当我发现“爱”也成为这部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时,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人性的最后一道栅栏。

让我们沿着“爱”,回顾一下巴克的生命里程:

在温暖的“南国”,巴克作为米勒法官家里的护家犬,雍荣、高贵、备受敬重,巴克的生命初期沐浴在一种“爱”的光华之中,这种“爱”虽不同于后文中与约翰·桑顿强烈的、震憾人心的“爱”,是一种寻常的平凡的温暖的爱。这种爱对于巴克这样一条狗而言,也许过于平淡,跟它的潜能相比,也许缺乏应有的力度,但这种爱,给了它自尊、文明与信任,赋予它人性的光辉,虽然它的天性还潜埋在它灵魂的深处。

自从“吃里扒外”的麦纽尔这个人类的碴子将它推向寂静、寒冷、残酷的北国,没有任何公正可言的“棍棒与利齿的法则”将它逐出了爱的暖巢,爱的世界的回忆都被象征着“棍棒与利齿的法则”的红毛衣的人、卷毛的死、斯匹次等所取代,爱的世界抛弃了它,它也抛弃了爱。于是,来自祖先的野性逸出凄厉而令其怦然心动的呼唤。

在爱缺席的世界里,随着主人的三番更迭,残存的关爱和公正越来越淡出它的视野。对“棍棒与利齿的法则”越来越刻骨铭心的巴克在学习中越来越娴于运用这一法则达成自己的目的和统率它的世界。

这时,约翰·桑顿出现在它的生命里,挽救了它,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爱,并以更加强烈的形式、更加刻骨铭心的内涵,再次出现在巴克的世界,为了约翰·桑顿,巴克可以作出一切牺牲,包括它那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倔强而伟岸地留存下来的生命,这种爱已然超脱一切世俗之爱。

然而,在一次遭伊哈兹人的袭击中,“约翰·桑顿死了,最后的一根纽带断了。人类以及人类的要求不再束缚它了。”爱的牵挂不再,巴克永远遁入荒野,最终实现了野性的回归,人性随着爱的光华的消逝而彻底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