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小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18:04:09
诗人与小姐
 
个性空间  加入时间:2010-7-6 10:33:30  刘国刚  点击:30

 

                                     

    把“诗人”与“小姐”罗列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创新。如是,则这种创新,在于我的大胆揣摩,抑或在于我的懵懂无知。(笔者前注)     毋庸置疑,中国向来是一个盛产诗人的国度。浩瀚的文化史上,曾经辉煌过无数国际知名的大诗人。诗歌自从成为一种风尚,便成为了一把承载社会道义和娱乐的双刃剑。真正的诗人往往铁肩担道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作品紧密联系实际,或褒扬新风,或鞭笞陈弊,有其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而伪诗人则多抒写个人郁奋,或风花雪月阳春白雪,或“杨柳岸晓风残月”,其意义往往有失大度,甚或狭隘偏颇。而无论是真诗人抑或是伪诗人,其文风却大多平实自然,易于为广大读者传颂,因为唯其如此,其文章方能流芳千古,经久不衰。     有道是“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向来不甘人后而又善于“推陈出新”的国人,对于诗歌的改革也是颇叫人惊佩。传统的律诗绝句古风早已自觉羞涩退避三舍,崭新的诗风却张扬得肆无忌惮,甚或有变本加厉之势。古朴典雅早已黄花难现,平易近人亦嬗变成雾里花月。一时之间,朦胧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流,朦胧的程度随着诗人的名气波动堪成正比,诗人与读者的关系则与诗人的名气堪成反比。能万古流传的诗篇几近于无,而诗人的诞生速度却是远非“雨后春笋”而能比喻。古之诗人尚明“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作品不多但多耐回味。而今之诗人却往往“飞流直下三千尺”,“下笔若有神”,数量堪多但味同嚼蜡,实无几许食粮可餐。谦虚之古风,至此则荡然无存,敝帚自珍者比比皆是,狂妄自尊者亦为数不菲。     “小姐”一词,如要追根溯源,我总固执地认为它应根植于南方,只有南方的秀丽水乡才能诞生出如此精妙而又惹人遐思的称谓。从辞源注释看,不难得出“小姐”是一种极其文明的称谓,是社会对未婚“半边天”的一种默认的尊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小姐”作为一种褒义词频频使用,它不但可以表明称呼人和被称呼人之间的所属关系,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女性争得了几分为人之平等的尊严。大家闺秀,抑或小家碧玉,不用亲睹芳容,但就一句“小姐”,那婀娜身姿及至万方仪态便油然面前。东方大国之文明礼仪,则可由此略窥一斑。 而中国也向来是一个崇尚男性至上的国度,作为“三从四德”的牺牲品,古往今来亦孳生出不胜枚举的红楼“佳人”。而这些佳人中很多便是专门服务于男权的性奴隶。此等“小姐”,当为如今“小姐”的鼻祖无疑。     世事变幻,白云苍狗,惹人遐思之“小姐”早已褪却了魅力之姿,而“诗人”也衍生出了崭新的含义。于是奉劝各位,见到女人莫道“小姐”,见到文人休言“诗人”。现代人讲话:你丫的欠揍,干吗儿用它来羞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