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祥民俗:美满姻缘民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5:59:20
喜神

喜神即是吉祥神,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民间传说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有长须,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所以,喜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专门的庙宇,高度抽象,但后世也有将祖先画像或商纣王视为喜神进行奉祀。对喜神的敬奉在各种礼俗活动中均很常见,尤其在婚礼中。迎喜神时,可在历书中查询喜神的方位。

“喜”字


“喜”字的初文是用一个鼓的形状加一个喜笑的口形,表示喜庆的典礼。后来,又用一双手捧着一个“吉”字,下面加一个喜笑的口形。从古至今,“喜”字都是用来表达愉悦情绪的,中国人素有的“喜”字情结使得人们用它代表整个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使“喜”成为五福(福、禄、寿、喜、财)之一。“喜”字有两个图符,分别“禧”和“囍”。“禧”字多用于诸如春节等节庆场合,表达一切顺心、万事如意之意。“囍”字,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红盖头

红盖头在中国民间婚嫁礼仪中极为常见,尤其旧时婚礼,新娘出嫁时,不但要穿嫁衣、坐花轿,头上还要蒙上一块大红布,以保佑新娘子平安入洞房。关于这一习俗的传说很多,有的说是为了防止喜神纣王抢亲,有的说是纣王为了惩罚虐待皇叔文重的恶妻,有的说是桃花女为了在出嫁时躲避周公的陷害等等。总体而言,民众们多以此俗作为出嫁时趋吉避凶,保佑新娘平安出嫁的方式。旧时,盖头多以四五尺见方的红色绸缎制成,四角缀以铜钱或其它饰物,新娘在上花轿前盖上盖头,遮住整个脸部,直到拜完堂入洞房之后,新郎用秤杆将盖头挑去,新娘方才露出真容。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又称“月老”,也就是媒神。关于月下老人定姻缘的传说很多,流传较为广泛的是唐人李复言小说《续幽怪录·定婚店》中月下老人为韦固定婚姻的故事。关于月下老人的形象,清人沈三白《浮生六记》中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在非烟非雾中。”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月老祠,成为人们祈求幸福美满姻缘之所,在著名的杭州西湖白云庵右侧月老阁有一幅脍炙人口的对联,道出了“月老”的心愿,也是民众们的美好心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撒帐喜歌

撒帐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人入洞房之后将花生、枣子、桂圆、栗子等撒在喜帐中,巧妙地借用“早(枣子)生(花生)贵(桂圆)子(栗子)”的谐音,表达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美满、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之意。撒帐歌即是伴随着撒帐仪式吟唱或诵念的喜歌或喜词,多是吉祥祝福的语言,内容丰富多彩,与撒帐习俗相辅相成。婚礼司仪一边唱诵撒帐歌一边进行撒帐仪式,伴随着宾客的欢声笑语,一片喜气洋洋之景。撒帐歌大约在唐代就已初具雏形,几经流传,至今仍流行于许多地区,为婚礼庆典添色增彩。

喜娘

喜娘是旧时婚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北京被称为“迎亲太太”、“送亲太太”,在浙江,则被称为“喜阿妈”。因为婚姻之事最忌命途不好的人和事,所以,喜娘一般都是“命道好”的女人,不仅配偶、儿女、兄弟姊妹俱全,通常还有公婆子孙,四世同堂。人们认为有这样的喜娘参加的婚姻必定幸福美满、吉祥如意。喜娘的主要职责是在婚礼中陪伴、照料新娘,如掀轿帘、搀扶新娘等,另外,喜娘在婚礼中还要随着仪式的进程唱诵各类喜歌,所以,喜娘是推进仪式过程并渲染气氛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