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简说党对改革的总体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4:33:01
马晓河:简说党对改革的总体认识 ——兼谈当前我国改革的动力、路线、重点 2010年12月20日08:16   来源:《北京日报》 马晓河:简说党对改革的总体认识--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关于今后我国的改革规划,“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一段重要论述,指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我党对改革的总体认识,是我国今后改革的一个总的指导方针。

  ■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

  我们过去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这种改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它是渐进式的改革,是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改革。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从基层率先发动改革,工人、农民优先获益,所以他们支持改革。但是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从生产领域转到流通领域,从经济领域转到社会领域,从一般部门向垄断部门和公共权力部门推进,改革的受益群体开始从农民、工人转向了精英群体。改革越深入,精英群体从改革中获得的利益越多,农民、工人获利减少。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公共权力,也没有掌握公共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改革方式继续推进就遇到困难,原因有两方面:第一,随着信息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素质提高以后要求公平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二,改革3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需要从下到上推进的改革领域已经越来越少,需要从上到下推进的改革领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涉及上层建筑的整体改革,风险大、成本高,牵一发动全身,但是不改又不行。改革到今天需要处理诸多关系。比如说党政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企业与居民收入关系,等等,都是决策时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我们今后的改革必须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新变化,上层建筑必须进一步创新。

  ■中国改革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需要寻找更新的改革路线

  当前,中国改革的动力结构也在发生变化。3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而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动力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

  从国内而言,目前中国正在形成一个逐步支撑社会主体的中等收入群体,而且这个群体人数众多,未来很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阶层。他们有理想、有知识、有财产、有理性,对社会的需求,既要求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又要求社会公正、平等、透明,而且有着强烈的维权意识,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