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性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59:08
本词条由milymt创建,已被浏览919次,共有5位协作者编辑了4个版本。最新协作者:廖廷花絮,杨柳岸上,陨落UFO,風①樣啲侽孓,milymt。
尿酸是人类嘌呤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率和清除率维持着稳定平衡。尿酸合成过多和排泄障碍均可产生高尿酸血症。
编辑摘要
目录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疾病病因
4 诊断依据
5 治疗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本病西方国家常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
尿酸性肾病 - 概述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表现为和肾小管内出现尿酸盐沉积,可见双折光的针状结晶,这些结晶造成其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闭塞、间质纤维化,进而使肾单位毁损。在集合管形成的微小钙质可使集合管扩张,并易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本病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的基本属遗传性,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原发性痛风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则多见于下列3种情况:①、细胞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②、细胞过量破坏:溶血、烧伤外伤、化疗、放疗、过量运动;③、肾衰竭、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药物、毒物导致肾脏清除尿酸盐减少。
尿酸性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0。3%,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衰由痛风所致者占0。6~1。%。近年来,中国人民因饮食中蛋白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使痛风发病率增高。痛风多见于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发作的平均年龄为45岁,而痛风肾病的发生多在患痛风10年以上。
本病属中医腰痛、石淋、水肿、痹症、历节、痛风和肾劳等范畴。其病机或为先天性或年老体衰,致脾肾匮乏,气化失司,升降失职,清浊不分,使代谢废物蓄积体内,酿生湿、浊、痰、瘀为患;或过食肥甘醇酒,湿热内蕴,脾胃受损,津液敷布代谢失常,水谷不能化生气血精微反而酿生酿生水湿、痰浊、瘀血留而不去;或劳倦过度或房事不节,劳伤肾气,耗损肝肾精血,肾失气化,肝失调达,相火亢盛,下劫肝肾阴精;亦有为毒物或毒药所中,肾脏受损,气化失职,开阖失司,水湿、痰浊内生,滞留不去。
尿酸性肾病 - 临床表现

尿酸性肾病
1.肾外表现:关节炎、痛风石、痛风结节、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
2.肾脏损害表现: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夜尿;有肾结石者表现为腰痛、血尿或尿频、尿急、尿痛和发热。
尿酸性肾病可有两种肾损害:①形成尿路结石;②尿酸所致肾实质损害。这两种肾损害亦可同时并存,其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种:
(1)慢性高尿酸血症: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伴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肾损害早期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细胞及尿浓缩功能减退;后期有高血压、,少数导致尿毒症。肾活俭可见内有放射状针形尿酸结晶及肾间质慢性炎症改变。
(2)急性尿酸性肾病:起病急,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临床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即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和红细胞。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恶化,患者最终死于肾功能衰竭。
(3)尿酸性结石:多无症状,可发生血尿,伴或不伴肾绞痛,结石为透光性,腹部平片多显示不出,往往要经过静脉肾盂造影才能发现。尿石成分为尿酸或其盐类。
尿酸性肾病 - 疾病病因

尿酸性肾病
1.食积:沿海地区喜食嘌呤含量较高的生猛海鲜,因而发病率高。正如“肉痹者,饮食不节,膏梁厚味,即所谓”食积“,积久于内,则水运化失常而为痰饮,至其污积于脉中而为尿酸升高;留注于关节则为痛风性关节炎,停于肾脏则出现尿结石,久渍不去,可使肾功能衰竭。
2.酒积:各种白酒,以及啤酒、葡萄酒均含有大量嘌呤,长期或大量饮酒则使血中尿酸升高。且与食积相比,其害更深,因为乙醇代谢所产生的乳酸暂时阻抑了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血清尿酸水平的更大升高。在中医认为酒为助湿生湿之品,大量饮酒致湿邪过盛,久则或化为湿热,或留于四肢,或沉滞于内脏,其证百出。如《中藏经》有云:“诸淋小便不利者,皆由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荣卫耗失,冒热饮酒,醉以入房,竭散精神,劳伤气血。”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存在于血液和组织间液中,它在pH7.4时主要以的形式。人体尿酸有2/3通过肾小球滤过,以尿酸盐形式从肾脏排出,其余1/3由肠道细菌分解为尿素,或由尿酸酶作用进一步氧化成较易溶解的尿囊素排出。嘌呤代谢失常导致尿酸产生过多而排泄减少,遂引起高尿酸血症(大于330μmol·L-1)。尿酸性肾病的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所产生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尿酸产生过多的原因除嘌呤类物质生成过多,使体内合成嘌呤类物质经次黄嘌呤转化外,尚有由于恶性肿瘤在化学和放射治疗后,分解过多以及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增加了外源性嘌呤而产生尿酸过多和高尿酸血症。正常饮食中每日含嘌呤600~1000毫克。尿酸排泄障碍亦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原因之一,尿酸除由肾小球滤过外,肾小管也参予尿酸原重吸收和分泌,因此除特发性高尿酸血症外,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减退,使滤过或分泌尿酸的机能损害而形成血尿酸过高。
尿酸性肾病 - 诊断依据
1.30岁以上男性患者较多,常有家族遗传史;
2.常有关节病变;
3.尿呈酸性,尿蛋白轻微,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多有损害;
4.尿中常见鱼仔样砂粒,镜检呈双折光尿酸结晶。亦有排黄褐色结石者,分析成分为尿酸,能透过,故有阴性结石之称。
5.尿尿酸〉4.07mmol/l(〉700mg/d1),血尿酸〉390umol/l(〉6.5mg/d1)。
尿酸性肾病 - 治疗

尿酸性肾病
治疗原则:
1.低嘌呤饮食(少食心、肝、肾脏、沙丁鱼及酒类等)。
2.大量饮水:保持尿量〉200ml/日。
3.碱化尿液: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
4.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速尿或类利尿剂。
5.可应用抑制尿酸生成和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6.有肾结石和积水者请外科协助治疗。
7.急性肾功能衰竭及终末期肾衰患者行透析治疗。
用药原则:
1.单纯的典型的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治疗以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保持尿量、碱化尿液及应用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即可。
2.如合并有肾或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者应尽快请泌尿外科协助诊治。
3.合并感染者积极应用抗生素。
4.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尿毒症治疗,必要时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尿酸正常,尿检查正常;
2.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尿尿酸下降;
3.未愈:症状体征无消失,血尿尿酸不下降。
尿酸性肾病 - 食物注意

尿酸性肾病
1、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
2、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
3、所有尿酸性肾病患者禁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关木通及自动免疫的注射。
4、尿酸性肾病患者每日应排便2—3次为宜;不熬夜,节制;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5、已服用激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
6、应忌盐,限制的摄入量,少饮水。镜下血尿者及宜上火者多饮水,多食苹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养阴降火的食品。
7、忌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血钾低的患者相反。
8、尤其忌食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豆类、菠菜。
尿酸性肾病 - 预防常识
尿酸性肾病,是原发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其中肿瘤化疗、放疗是一重要的继发原因,因此肿瘤化疗、放疗者应注意预防。本病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故有关节痛者,应常规检查血、尿尿酸。关节痛呈“夜间发作、白天消失、昼夜分明”特征性表现,夜尿是肾脏受损的最早表现。戒酒(尤其是啤酒)、多饮水、口服小苏打是治疗的基本方法。慎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如。
尿酸性肾病 - 相关词条
二尖瓣狭窄急性肾炎眼病早产儿牙齿松动
更年期综合症酒精肝月经不调支气管炎牙髓炎
高血压口腔疾病小儿脑瘫中暑牙痛
肝病流产小儿感冒儿童腹痛口臭
风疹男性不育症小儿腹痛小儿肥胖慢性肾衰
妇科病肾病先天性心脏病异常勃起室性心动过速
尿酸性肾病 - 参考链接
1  http://www.39.net/disease/nephritis/lcbx/18400.html
2  http://www.cndm.net/news/?action-viewnews-itemid-22360
3  http://www.zmjk.com/index.php/news/view/id-35390
4  http://www.shenbing99.cn/niaosuan/niaosuan13.htm
5  http://www.yongyao.net/new/bz_search1.aspx?myfl=3,6&bzmc=%E5%B0%BF%E9%85%B8%E6%80%A7%E8%82%BE%E7%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