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所有的大学都能相当的独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0:58:48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南方科大选择了突围,勇气背后是无奈。

    这种无奈不只是南方科大的无奈,更是当今中国所有高校的无奈,也是今日中国教育的无奈。在教育领域,从没有哪个国家(朝鲜等兄弟邻邦除外)的教育部像中国这样能够做到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它可以而且已经规定全国的学生必须学什么;它制定所有学校的管理体制,并且规定了相应的官僚级别;它来定义什么是大学并且规定你怎样才能成为大学。。。。。。它打造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笼子把所有的高校都变成一个面孔。

    大学在中国称大学,实在惭愧,叫做不成功的职业学校或许还算客观。

    关于大学的由来,有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很多年前,哈佛大学的校长接待了一对来自西部的夫妇,他们的儿子是哈佛的学生,但因意外而死亡。他们来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能捐献一座大楼给哈佛以纪念他们的孩子。但是很遗憾,校长很坦然地告诉他们,哈佛不能为所有意外去世的学生建立一座塑像,并且一栋大楼很贵,整个哈佛的建筑加起来要几百万美元。

    这位母亲失望之余看着丈夫,说原来几百万美元就可以建一所大学,那我们为何不自己建一所大学几年心爱的孩子呢?丈夫点了点头。于是他们回到加州,把自己的农场捐献出来建立了一所大学——斯坦福大学。

    当时美国教育部门并没有告诉他们不能办大学,也没有规定他们必须按照先建大专,然后大学,硕士点,博士点的路子按部就班。生在中国的我们难以想象,没有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斯坦福夫妇居然建立了一所这么成功的大学。

    但我们看看今日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大学,其成功之道没有哪个是靠该国教育部的光辉领导。相反,这些国家的教育部都很尊重或者根本无权干涉大学的管理和发展。

    其实,我们中国本来是有大学的。

    当然,在中国说大学无法绕开蔡元培。

    蔡先生之与北大,之与中国教育,当然有很多开创和辉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个基点。从1916到1927十年的校长任内,蔡先生只坚持一条,北大教授治校,学校自治。无论是袁世凯当政还是后来的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等所谓军阀时期,政治权力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只能到达蔡先生这里,也就是在政府和北大之间,蔡元培做了一堵防火墙。尽管很艰难,但蔡先生还是尽最大限度的做到了。

    于是才有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于是北大讲台上既有辜鸿铭拖着辫子背诵弥尔顿长诗,又有陈独秀吴虞们激烈的要打到孔家店;于是才有北大第一次招收女生…

    我们在佩服蔡先生之余,实在不能不给那些军阀们一点公正。创办过山东大学,兴办过女子学堂的袁世凯们对教育有起码的尊重和认知,若非如此,十个蔡元培也抵挡不住政权后面的枪杆子。

    前几年,北大一帮人嚷嚷着要给蔡先生立铜像,要迎回蔡先生的尸骨。仿佛立了塑像,迎回了真身舍利,北大就是北大了一样。

    孰不知,覆巢之下,安有蔡元培。

    如今虽然尸骨没迎回,铜像倒是立了,但仍然不过是一块金属而已。倘若真的有灵,附着在那块铜金属上的蔡先生面对诸如“官员才是弱势群体”、“百分之#%上访者都有神经病”之类的妖风,不知要怎样大皱眉头。未名湖虽美,奈何王八太多。

    倒是没有埋过蔡先生舍利的台大却继承了他的衣钵。

    见识过蔡先生风范的傅斯年以这样的信念操持台大——“大学是个教授集团,不是一个衙门….教育如无相当的独立,是办不好的”。

    他甚至拒绝三民主义进台大。这个有点过了,当年蔡先生可是允许辜鸿铭在北大放言保皇的。但我还是喜欢。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这样问。我不相信出身民国大学,又在西方高校滚打过多年的钱学森不明白问题所在。我也不相信听钱学森之问的人不懂的钱先生的话外之音。

    之所以问者不明言,听者不明说,不过是前者希望打破牢笼,而后者不愿或不能打破而已。

    寒冬时节,南方科大如同巨石下的一颗萌芽。未来不会轻松,拷贝香港科大的章程只需要不到一分钟,拷贝香港科大之路却不知道需要多少年多少月。

    但我们祝福南方科大,我们祝福这颗嫩芽茁壮成长。

    南方科大如能成功,其意义将不亚于再造一个深圳。这将是一种突围,证明中国的大学可以成为大学。

    我们呼吁所有的大学都能相当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