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35:53
化解不利影响 强化农业基础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资料图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从5个方面解决“三农”新问题。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潘林青、董峻)今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成功克服了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等多重挑战,粮食实现了连续第七年增产,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民生与农村经济取得了新的进步。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产量“七连增”来之不易

  回顾今年,西南5省区年初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亿亩;在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粮食主产区又受到了大范围、长时间低温寡照的影响;进入夏天,多数省份遭受洪涝灾害,上百条河流发生特大洪水……

  面对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不利局面,全国上下积极应对,千方百计保农业生产,我国粮食生产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今年我国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

  “成绩真是来之不易,是在严峻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大灾之年粮食再获丰收、农业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科技支撑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有力有效。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七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尽管每年的文件主题各有不同,但一以贯之的是明确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农业科技进步成为粮食丰收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国50万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避灾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长9.7%

  在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今年我国农民收入也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各地通过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方式,促进了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提高了4.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7%,增速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民工就业规模和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加。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到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26万人。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此外,我国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家电下乡”等实施力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7.2%,达到362元。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将超过前四年平均水平,连续第七年保持较高增速,并呈现“双增加双提高”的特点,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长9.7%

  在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今年我国农民收入也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各地通过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方式,促进了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提高了4.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7%,增速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民工就业规模和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加。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到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26万人。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此外,我国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家电下乡”等实施力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7.2%,达到362元。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将超过前四年平均水平,连续第七年保持较高增速,并呈现“双增加双提高”的特点,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