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提主流价值,克服国家惰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45:38

庚欣:多提主流价值,克服国家惰性

摘要: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兴衰律”,国家一发展就会出现“惰性”,一遇灾难大家又振奋精神。中国今天就处于“惰性”的关口,而且首先就表现在知识界等精英身上。这些人几乎都是当年改革的受益者。

  近来读《环球时报》有关“主流价值”的热议,有“及时”之感。百年前的“革命”与“改良”、“救亡”与“启蒙”,30年前的“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之争等有关主流价值的讨论,都为中国历史引领潮流。人们往往只是到了历史重大关头时,才来关心这种“大话题”。
  今天,中国这艘大船,又一次驶到一个历史的分流口∶中国向何处去?以什么样的主流价值宣示社会,唤起民众,是今天社会的重大课题。表面上,中国处处呈现“世界第二”、“蓬勃崛起”的万千气象,然而越是在这样物欲横流、丰衣足食的“大好形势”下,可能越需要“主流价值”———针对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主导性的价值观导向,使大家在面对内外各种复杂矛盾时,对过去各种努力作出基本的定位及反思,摸索今后的走势与方向,可以说这是当务之急。
  今天中国的国情,不要说不能“一言以蔽之”,就是百言恐怕也会有偏颇之嫌。中国既有“天南海北”(京津沪等大城市),又有“老少边山穷”;既有世界领先的探月计划,又有一人“一元钱”的希望工程;既有数以千万计的百万富翁,又有同样数以千万计的“贫困民众”。只有面对这样复杂的国情,作出全面、实事求是的定位,才能对今后中国的“主流价值”展开比较明晰的思考和追求。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中国一日千里的“进步”中,比比皆是根深蒂固的“落后”,当年我们因为“落后”而“挨打”、“挨饿”,今天我们同样因为“落后”而“挨骂”。不仅挨人民善意的骂,也挨敌人恶意的骂。当年毛泽东用“愚公移山”比喻中国近代化进程,其实“落后”是压在中国人头上最大的一座山。过去这种落后使中国人的“球籍”都成了问题,现在中国人依然需要启蒙,需要改革。这理应成为当前的主流价值之一。
  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兴衰律”,国家一发展就会出现“惰性”,一遇灾难大家又振奋精神。中国今天就处于“惰性”的关口,而且首先就表现在知识界等精英身上。这些人几乎都是当年改革的受益者。笔者近来常常忆起30年前恢复高考走入学校大门时的情景。朋友,你还记得我们走进校园时的情感与抱负吗?还记得我们为每一个改革的进步而激动吗?大家都认定历史轮到我们这代人当家时,中国一定会走上全面改革创新之路。可今天现实又如何呢?我们在成为既得利益者的同时,感情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振聋发聩之声、标新立异之举在逐渐远离我们。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当年所厌恶的因循守旧、八面玲珑。什么“主流价值”恐怕早已抛在脑后了。
  30年了,所有当年因改革改变命运的朋友,让我们以“改革”的名义想想过去!在建立所谓的“主流价值”时,不要忘记大众的冀望与社会的良心。改革,不仅是我们的名号,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主流价值”永驻于心。    ▲(作者是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