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潇湘》之十一:蓝山塔下寺 - 永州论坛 - 华声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3:38:36
  

  塔下寺,明代,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图

  蓝山县城东回龙山的塔下寺,是湖南省内塔寺并存的孤例。

  塔下寺,原名回龙寺,明万历前称净住寺,因传芳塔建于寺中,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塔下寺。传说这寺始建于唐代,后历代均有修葺。而传芳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到万历元年(1578)才建成,历时15年,可谓“胡子工程”了。建成后,这里成为了八景之一——“峭塔凌云”。

  

  塔下寺内古槐环绕,苍松翠柏肃立 资料图

  塔下寺占地20余亩,据民国县志记载,兴盛时有大士阁、文昌阁、霞爽阁、观澜亭、水心亭、飞云亭、清音堂、祈嗣堂(注生堂)、传芳塔等名胜,为旧时县境十三寺中香火最旺的寺庙,号称“西域无双境,南平第一山”。现存建筑为传芳塔、大雄宝殿、山、戒堂、观音阁、观浪亭等建筑,四周香樟古槐环绕,苍松翠柏肃立。寺旁丛林中,安葬着1949年为解放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

  

  传芳塔 资料图

  传芳塔为砖石结构,平面为正八边形,七层,高40米,塔基为天然岩石,塔体为青砖砌就。底层9.63米,外壁边宽4.03米,墙厚3.24米,从二层起逐渐内收。塔中空,塔中有186级内旋式阶梯,旋而上,直达塔顶。塔朝南,楣书有“峭塔凌云”四字,第二、三层塔檐用青砖平铺叠出承托塔檐,第五、六层级之檐角嵌砺石并凿孔系铃,现已遗失。塔内每层均为八角平底和八角藻井顶,墙绘有“白蛇传”、“西游记”等传说故事,两层有券门、小。塔下墙壁嵌有明万历间《塔下寺买田碑记》、《重建东塔碑记》、《新建东塔碑记》等碑刻4块。塔内各层均供有佛像,一层为寿佛,二层为皇,三层为真武,四层为星主,五层为龙殊,六层为文殊,七层为观音,每层四墙绘有壁画,历代香火旺盛。现因地基下沉,塔身向北倾斜达15º,依然稳固屹立,堪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书“三蓝一景”的山门 资料图

  

  寺内保存完好的碑刻 资料图

  塔的正前方是塔下寺的大雄宝殿,左侧是观音阁,右侧为传经堂、戒堂,塔寺并峙,是一组雄浑的建筑群。大雄宝殿为硬山顶小青瓦,砖木结构3开门,青石柱础均雕刻龙凤,藻井六面均有彩绘,占地192平方米,内原供设如来佛祖,左右立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门首悬“大雄殿”匾额。观浪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式楼阁,砖木结构。山门为两重单开门,青砖结构牌坊式建筑,正面上书“三蓝一景”,联为“源流舜水,道衍湘山”,背面题联为:“境胜祗园”、“举足登阶,便抵乘灵飞锡杖;回头是岸,未妨送客过溪桥”,写出了塔下寺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寺内尚存碑刻10余方,至今仍为保存较好的佛教遗迹。(

[本帖最后由 樱灏空 于 2010-6-14 22:45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