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提纲汇总--运动和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1:58:03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时间的测量

单位:秒,符号s

秒表续数:

5、误差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5、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2、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理想情况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实际情况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