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是城市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3:37:39

治堵是城市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

作者:魏英杰不必讳言,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国内大中城市一大顽症。首都首“堵”,大城市大堵,以前是上下班高峰期特堵,现在连平常时段也堵,城市道路简直成了大型停车场。如何有效治理交通拥堵,显然成了各大城市政府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

 

12日晚间,传说中的北京治堵方案揭开面纱,并于次日开始征求市民意见。在这份5000字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除提高停车收费外,此前外界纷传各种严厉措施如限购、限行、征收拥堵费等都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表述,而是以“必要时”、“择机征收”等模糊语气埋下伏笔。

 

这虽然给管理部门留下很大操作,却也增加了政策不确定性,让公众感到无所适从。事实上,早于《征求意见稿》发布前,北京市民就闻风而动,掀起抢购小汽车的新高潮。据悉,恐慌性购车需求大量涌入北京车市,15万元以下车型成为抢手货,赶来买车的人见车就要,就像到菜市场买大白菜一样。从这让人看到的并非治堵措施的威力,而是市场需求难以遏制的现实。

 

这就像一个因果循环的死结,城市规模扩大、交通不便等因素驱使人们购车代步,而车辆激增又进而加剧了交通拥堵的程度。

 

打开这一死结,显然光靠限购、限行、提高停车收费乃至于征收拥堵费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措施重点在于“控”,而在市民出行无“路”可疏、市场需求难以遏制背景下,其结果只能是越“控”越堵。这还不说,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治堵措施不仅治标不治本,反倒可能人为激化道路出行的各种矛盾。例如,征收道路拥堵费表面看是通过提高出行成本降低闹市区车辆通行数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这个措施何尝不会造成“穷人”受阻、富人畅行的结果?

 

撇开这些问题,还必须看到的是,如何治堵不仅是国内大中城市的重点工作,而且也是城市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执政水平。也只有站在这一高度,才能够更为清晰地看清楚城市道路拥堵的本质问题。

 

许多人说,城市道路拥堵是由于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所致;有人认为,这是公共交通不发达、公共交通设施落后的缘故;还有人称,这是私家车太多造成的后果……即便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也不妨想想,城市规划、公共交通以及汽车产业都是谁在制定相关政策,又是谁在负责协调和发展的?不言而喻,从路口的红绿灯到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背后都有一只政府之手在掌握和运作,那么,但凡红绿灯设置不合理、交通规划滞后、公共设施不完善等等,是不是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政府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却把责任都推给了老百姓。你看,不管是限行、限购还是提高停车收费、征收拥堵费,板子全打在了老百姓头上。有人就说了,为什么只限私车而不限公车?可见这样做不仅本末倒置,而且无异于南辕北辙,至于能否起到治堵效果,自然可想而知。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就应当从哪里抓起。如果城市管理者看不到问题所在,或者采取鸵鸟政策,不愿意从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做起,那么原本可以容纳500万辆机动车的城市,数量达到200万辆也许就会开始大堵了。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发生交通拥堵,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东京拥有800万辆以上机动车并不显得堵,北京机动车数量目前刚达到470万辆,却堵成了一团。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城市管理水平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国内各大中城市都应有所认识,并积极采取改革措施,而不能消极地打老百姓的主意。特别是,在北京即将推出各项治堵措施的前夜,各地更应看到这一点,而不必紧盯着首都,跟风酝酿出台相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