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何以打败阿桑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29:36
扎克伯格何以打败阿桑奇?呼吸、吃饭、喝水、睡觉、去厕所、上Facebook:有2.5亿人每天都会不约而同地从事这几项活动,并且将其视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其中的一项有点特别。

Getty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5亿人都在使用Facebook。其中有一半每天都会登录。2009年7月,Facebook有2.5亿用户,两年后的2010年7月增至5亿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寥寥可数。

这并非形式上的改变,就像以前,我们都放弃收集已久的磁带,然后再重新买回所有的CD版。这是降临这个世界、走进我们生活的新事物。这个说法听起来也许有些极端,毕竟交友、谈话和社交群绝非新事物,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Facebook不仅是从事传统活动的新方式,更是对世界的革新。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被选为《时代》(Time)杂志年度人物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一旦公众情绪或公众话语发生改变,我们的世界体验肯定也会变化,也一定会引起某种政治变化。当政治发生变化,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意味着抽象的国际新形势,对有些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日常生活的变化。然而,一旦科技变革,如果确实是重大变革,其改变的并非可行性或其本身,而是无限的可能性。

科技是行为结构和事情发生的基础,是鉴别真假的利器。想想吧,小小的原子弹就能完全改变国际关系、战争和所谓的国家,Napster似乎永久地颠覆了我们之前与音乐建立的人际关系、经济关系和物理关系,虽然它早已是过去时。

维基解密(WikiLeaks)也许会以同样的方式永久地、持续不断地改变事物,当我们与网络的紧密关系与匿名和对透明和开放的公开承诺联系起来,政府间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联系规则也许会随之改变。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时代》年度人物票选中位居第二。在接受《时代》采访时,扎克伯格说,深层面上我们有些思想是相通的……我觉得维基解密的故事很有吸引力,但我觉得我们远没有到达终点。

如果最终维基解密的方式意味着公众拥有更多知情权和参与权,减少对公众的欺骗,那么阿桑奇很明显将是能够使更多人生活得以改善的那个人,甚至可能挽救生命。但我们还未可知,也许2011年会是阿桑奇之年,也许他永远不会被评为年度人物。然而,Facebook已经为我们最基本社会类别的意义和体验、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了改变。

(编者注:D.E. Wittkower是一位哲学家、伦理学家、《Facebook与哲学》和《iPod与哲学》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