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别就能和同,和同就能统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3:44:12

14、分别就能和同,和同就能统一

【原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为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12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3,而百姓有余材也。

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4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译文】水与火有气但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但却没有智慧,禽兽有智慧但却没有最佳行为方式;人有气、有生命、有智慧,而且有最佳行为方式,所以能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人的力气没有牛大,跑得没有马快,而牛马却被人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人们能够组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组成社会群体。人为什么能组成社会群体呢?回答是:人有分别。分别为什么能实行呢?回答是:有最佳行为方式。所以最佳行为方式用来分别就能和同。和同就能统一,统一就能有很多力量,有了很多力量就能强大,强大了就能战胜万物。所以宫室可以筑成而能居住,所以能安排一年四季的活动,裁决万物,使天下人都受益,这没有其他原因,是从分别和最佳行为方式中得来的。

所以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群体,组成群体而没有分别就会发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动乱,动乱就会使人们离散,离散就会使人类的力量削弱,力量弱了就不能战胜万物,所以就筑不成宫室也得不到居住了。这就是不能片刻舍弃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的说法。能够侍奉亲人的称为孝,能够侍奉兄长的称为弟,能够侍奉上级的称为顺,能够役使下级的称为君。所谓的君,就是善于使人们组成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道路得当,那么万物就能各得所宜,六畜都能得到生长,一切生物都能获得生命。所以养育生长适时,那么六畜都能繁育;砍伐种植适时,那么草木都能繁殖;政策法令适时,那么百姓就能统一,贤才良将就能归服。

明的君王的制度是:草木正在开花结果的时期,刀斧不能进入森林,不夭折草木的生命,不断绝它们的成长。鳖鱼鳄鱼泥鳅鳝鱼等产卵的时候,鱼网和毒药不能进入江河湖泽,不夭折它们的生命,不断绝它们的成长。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个季节不失时机,所以五谷就不会断绝,而老百姓就有余粮了。池塘沼泽河川,严格地在一定时期禁止捕捞,鱼类就会丰饶,而老百姓就能有多余的食用了。砍伐种植都不失时期,那么山林就不会光秃,那么老百姓就能有多余的木材了。

明的君王的功用是:上能观察天时,下能措置土地,充满天地之间,作用于万物之上,既细微又明显,既短暂又长久,既狭窄又广博,神奇圣明博大又极其简约。所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人,就称之为圣人。

【说明】本节亦是对人才及管理问题的论述,荀子再一次强调人何以能群的原因,正因为君子懂得人,懂得人类社会的组成,亦懂得人类社会的组成需要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形成。所以圣明的君王有一定的制度,有一定的功用,这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开了这样的人才,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存在下去了。荀子在本节详细并正确地解释了“君”的意义,能够役使下级的称为君。所谓的君,就是善于使人们组成社会群体。很明显,这个“君”就是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就是领导人的意思。本节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禁渔、禁猎、禁伐,这三禁,就是人们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最佳行为方式。

人类社会的分别就是等级制度,倘若没有这个等级制度,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会有争斗。有的人一再反对等级制度,想要人人平等,这是没有弄清楚平等的含意。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和子女都一样,没有等级差别,其混乱可想而之。等级制度并不妨碍平等,在社会行为规范面前,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除非有各个等级的法律。

——————————————————

【注释】1.罔:同“网”。《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庄子·逍遥游》:“死于罔罟。”《孟子·梁惠王上》:“是罔民也。”《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列卒满泽,罘罔弥山。”这里用为设置网罗陷阱之意。

2.罟:(gu古)《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诗·大雅·瞻卬》:“罪罟不收,靡有夷瘳。”《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讧。”《管子·乘马》:“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国语·鲁语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说文》:“罟,网也。”这里用为网的总称之意。

3.童:《易·蒙·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诗·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诗·大雅·抑》:“彼童而角,实虹小子。”《管子·侈糜》:“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汉书·公孙弘传》:“山不童,泽不涸。”《释名·释长幼》:“山无草木亦曰童。”这里用为山上草木光秃之意。

4.错:通“措”。《礼记·仲尼燕居》:“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荀子·荣辱》:“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韩非子·有度》:“威不贷错,制不共门。”《易·序卦》:“礼义有所错。”《洪武正韵·暮韵》:“错,同措。”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错,假借为措。”这里用为举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