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勃:十年春运(下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5:48:55
邓勃:十年春运(下篇)作者:邓勃 | 来自:思想_腾讯热门博文


[ft=,5,]2000-2010
[/ft][ft=,6,楷体_GB2312]邓勃:十年春运(下篇)[/ft]



[ft=,5,][ft=#ff0000,,]Deng Bo :Transpor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ft][/ft]
[ft=,4,][ft=#ff0000,,]2000-2010[/ft][/ft]


[ft=,2,宋体](12月11日开始到1月,《邓勃:十年春运》大型纪实摄影展将在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8号红专厂内E4、E6区两座苏式的红砖厂房内展出,展品是邓勃十年来在春运列车上拍[/ft][ft=,2,宋体]摄的一百幅图像,每幅照片达二米多长,展览才开始短短几天,观众反响非常好,三天居然有一本四百多页的留言本满了!
为满足远方的朋友,现在我博客上选登一些,虽然比不上展览现场的效果,真希望大家都能到现场捧场。)[/ft]


[ft=,4,]关于《邓勃:十年春运》大型纪实摄影展网友们的微博选句:[/ft]
[ft=,2,]bizzi :[ft=,,楷体_GB2312]春运图片展,很催泪,音乐是《思念是一种病》《老男孩》《春天里》《旅行》《蓝莲花》。两天居然有半本留言了![/ft][/ft]
[ft=,2,]新闻日日睇:[ft=,,楷体_GB2312]一年一度的春运年复一年/梦回故乡/天边的你在心上/把那沧桑珍藏在行囊/独自在路上(《外来妹》片尾曲《等你在老地方》)。这是一个数百万外来工用自己车票和行囊参与的时代故事。感谢邓勃先生耗费了十年的心血将它记录下来。[/ft][/ft]
[ft=,2,]我是陈小小:[ft=,,楷体_GB2312]一年春运又即将开始了!春运,是中国人不用相约的集体行动,也是一个时代的痛。邓勃的春运影像,十年时光,定格回家。去看看吧~[/ft][/ft]
[ft=,2,]朱乔俣:[ft=,,楷体_GB2312]推荐朋友们有空去红砖厂看邓勃《十年春运》。今天看过了,赞一个!火车一晃,十年如梦,令人动容的春运表情……铁轨一颤,十年如梦,浮云众生,匆匆而过。盼见您更多的作品,加油。[/ft][/ft]
[ft=,2,]木星刀刀:[ft=,,楷体_GB2312]下雪了.离回家的时刻不远了。[/ft][/ft]
[ft=,2,]@戈爾巴喬通: //@游威:[ft=,,楷体_GB2312]说起春运,不禁一鼻子辛酸...[/ft][/ft]
[ft=,2,][ft=,,宋体]黃海波:[/ft][ft=,,楷体_GB2312]又快了,中華大地上每年一個來回的大遷徙。[/ft][/ft]
[ft=,2,]闫涛:[ft=,,楷体_GB2312]我写过一篇文章,哀叹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活动 [/ft][/ft]
[ft=,2,]@旅途中的kid:[ft=,,楷体_GB2312]十年春运展,十足冲击力。[/ft][/ft]
[ft=,2,]言永其斤:[ft=,,楷体_GB2312]我在@红专厂…十年春运…惊心[/ft][/ft]
[ft=,2,]jason_guo:[ft=,,楷体_GB2312]十年春运图片展,好有震撼力[/ft][/ft]
[ft=,2,]工口工口小蘑菇:[ft=,,楷体_GB2312]最有感觉的就是这个十年春运的展厅,令同学们都很有感触。[/ft][/ft]
[ft=,2,]P1CN_胡泰生:[ft=,,楷体_GB2312]十年春运# 当时我流泪了,并面对此展品站立思考了五分钟。而这刻,你们想到什么?[/ft][/ft]
[ft=,2,]honeyniki:[ft=,,楷体_GB2312]最深刻的一个展览----十年春运[/ft][/ft]
[ft=,2,]markhung:[ft=,,楷体_GB2312]今天在紅磚廠看了@鄧勃 先生的“十年春運”攝影作品展,展區音樂剛好響起《老男孩》的旋律,看著那一幅幅作品,一個個臉孔,十分感動,再次感受攝影的魅力...[/ft][/ft]
[ft=,2,]honeyniki:[ft=,,楷体_GB2312]最深刻的一个展览----十年春运[/ft][/ft]
[ft=,2,]弱水一掬:[ft=,,楷体_GB2312]每次去博物馆或者看文物展览,越发觉得自己是文盲。很多字都不认识,回来也忘记了,懒得控字典了。看了一些美术展,莫名其妙得出结论,无法理解的行为就是艺术。搞艺术的创意不是一根筋的人能明白的。好吧,我是又粗又俗的乡里巴人。最喜欢《十年春运》的纪实展,依然心酸深刻。[/ft][/ft]
[ft=,2,]:“[ft=,,楷体_GB2312]十年春运”——图片相片真的很刺心……[/ft][/ft]
[ft=,2,]……[/ft]
[ft=,4,]
关于《邓勃:十年春运》大型纪实摄影展的观众博客选文:
[ft=,2,][ft=,,楷体_GB2312][ft=,5,]春运十年[/ft]
   (“芒果的日记”的博客   2010-12-11 21:21:36) [/ft][/ft]
[ft=,2,楷体_GB2312]今天去了红砖厂,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学校闷久了,我觉得我会发霉。
遥远的地方,没有车过去还真是不方便,但是喜欢那里,人不多,有展览看。所以就算要走那么远,也还是满足的。
然后,我看到了那个《十年春运》。
春运,也许是每个中国平民心底的痛。从大学开始,每次过年回家,赶着买票赶着挤火车,人们像货物一样被堆积在一起拉往伟大祖国的各个省份,男男女女挤在一起,半夜时分孩子的哭,即便是十年,春运也还是这个样。
2008年大雪封路,那个年也许很多人都难以忘怀。还好,我的票是在广州东站。可是即便是广州东,也还是很多人已经吃住在火车站三四天了。有趟车来,大家就勇猛的往前挤,可是没进去几个人就不给进了。我清楚记得那个时候人群的愤怒,他们敲打着车站的座椅,甚至有人站在椅子上敲打天花板,他们吼着叫着“我们要回家”。可是这些愤怒是不会被回应的,愤怒完了,精疲力尽了,还是要坐下来等,无奈的,绝望的。据说那个时候因为火车站人太多,很多人就被运到了琶洲会馆,我至今也不知道那些人那年有没有能够回家过年。
可是影像却是更加清晰的。一对年轻夫妻丢了过年回家的钱和车票,两个人抱着在火车站的广场上哭泣;开着一半的车窗里伸出一双女人的腿;火车的地板上坐满了人,一双双被苦难磨得失去光泽的眼睛冲着镜头直盯过来。。很多次,我都很想哭。春运的时候聚集在火车车厢里,站着或者坐着拼命寻求一个空间容身的人,差不多都是来自中下收入的阶层。他们为了生计被迫流落在异乡,然后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张车票回家看看亲人,可是就连这么点愿望很多时候都难以得到满足。中国的车站和医院都是没有尊严的地方,被逼迫着弯下腰来坐在肮脏的地板上,被迫相互推挤着吼叫着争抢车门或者车窗,在这些看起来丝毫也不文明的行为背后,只是深深的苦难,只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无奈的人生。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也许我们都已经麻木了,可是艺术家看见了,他拍了下来,悲叹。
我们是生而平等的吗?很显然不是的。但是简爱说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看吧,那么多跟我们一样的灵魂是怎样被践踏被蹂躏?[/ft]

[ft=,2,]
[ft=,4,]红砖厂-1
[/ft][/ft][ft=,2,楷体_GB2312]    (“kurama229的博客”  2010-12-14 00:38:48 )
一个关于十年春运的照片记录,记录了他叼着车票拼命挤进那几乎无法再容纳多一个人的车厢,记录她在玻璃窗呵出的“回家”二字,记录他买到假票后的悲恸,记录了她太累了……永远也回不了家了。
背景音乐是最近网络大红的电影【老男孩】的主题曲,沙哑的声音唱出 70、80后的许多感慨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当作祭奠吗?
——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记得这世界她有来过?
电影记录老男孩们的青春往事与梦想,勾起现实中的老男孩的共鸣,梦想总是那么要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春运也曾经装载过多少人的梦想和思念?到大城市打工的朋友们哪一个不是充满了期盼?但又有多少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时候会想,有些人伟大得让人永远记住他,有些人如你我平凡即使明天突然消失了,也不会感到有何异样……
两者差别在于什么?是现实太残酷,还是我们的梦醒得太早?我想我们无论是男孩还是老男孩,都应该鼓起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人因梦想而伟大……跨越“自己”这个障碍,也许会遍体鳞伤,也许梦想也不再遥远……[/ft]
[ft=,2,楷体_GB2312]很多东西需要放下,忘记;有些东西要时刻铭记……加油!奋斗中的花儿![/ft]
[ft=,2,]
[ft=,4,]        思念是一种病
[/ft]
[ft=,,楷体_GB2312](“fragmant.”的博客  2010-12-12 12:22:24)
  
每当我们谈及春运,都会想起浩浩荡荡的人潮拥向广州南站。相比在春节出行的广州人,看到窗外的细雨,听到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说又要降温了,此时他们会在暖和的房子里不经意地把大衣拉链往上提一提,然后很自然地说:“哇,那么冷,别出去了。”
但是,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心里,没有“哇,那么冷了,别回家了。”这句话。
寒风吹不散他们归家的信念,温度计中不断下降的指针压不到他们归家的热情。积压了一年的动力,就是春节回老家的计划。
不管是之前考试的时候做的语用题、政治的文化题、还是一般在电视里看到的新闻报道,谈起春运,谈起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回家,人们都会说,哈,这奔向家的人潮体现出中华民族“”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哈,可见中华文化得以火薪火相传啊。
于是,我对春运的理解也是一直如是。
可是,就在2010.12.11日这天,下着微微细雨,广州温度稍降的这天,我在员村红砖厂看了一个羊城晚报摄影记者邓勃的“十年春运”的摄影展之后,我带着抱歉的心情离开。
一种非主流的感觉吸引我走进了一条长长的废弃的长廊。一路上拍着墙上涂鸦,走着走着,我停在了一个播放着轻快音乐的苏式红砖厂房前。
“十年春运,邓勃大型纪实摄影展”。
展厅内播着的是张震岳的《思念是一种病》。“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如果思念是一种病,那么每个外来务工人员都是重症病人。
进入展厅,左手边第一幅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排队上车的女孩,十分疲惫,头发散乱,被紧紧地挤在了队伍里,而她却睡着了。可能不知道多少个晚上了,她为了不错过延迟的火车的发车信息,她严重下垂的眼皮苦苦地撑了好多个24小时。当听到她所坐的那一辆火车要进站了,她所有机械运作的神经都变得无比雀跃。但是就在挤上火车的那一刻,她终于撑不住了,被困倦俘虏,站着睡在了她前面的人的背上。但手却还是紧紧抓这前面同伴的衣袖。作品旁的配白写着:每一分钟的过去/是接近妈妈的一步/这里/没有梦/有的只是现实。在这个灯红酒绿,霓虹灯发着五光十色的繁华大都市里,没有一个女孩小小的梦。或许在老家,她是被乡里称赞有漂亮脸蛋的好姑娘,但是当她来到了城市,却是被忽视的土包子。她或许因为一些无聊的原因被克扣过工资;或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房东太太吵过架;或许跟她一起来男友在城市里找到了比她更时尚的女朋友。这个城市里,没有属于她的梦,只有驱使着她不断工作的现实。回到老家吧,吃她娘做饭,给她爹纳个鞋底。因为在那个土房子里,有一屋子在乎她的人。
为什么每年春运都那么多外来务工人员回家?为什么2008年雪灾时听到火车轨被大雪覆盖不能发车的信息时,堂堂七尺男儿都落下了滚烫的泪?
仅仅是因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而回家回不了?仅仅是因为春节应该回家但是回不了?
当今年我离开家读大学的时候才发现,当一个人受委屈了的时候会是最想回家的时候。
想家了的原因有很多。很久没有见过亲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外头受委屈了也是一个原因。回家,回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回到一个可以随心所欲说家乡话的地方。毕竟,他乡是一个不由得他们、他们也不太敢随意大声说话的地方。
摄影展中充满各种各样的面孔:等待时焦急的面孔;排队上车时焦虑的面孔;挤上车时奋不顾身的、因用力而扭曲的面孔;顺利上车后紧张的神经神经稍稍缓解的面孔;在漫长的旅途中与同车的旅友互相取乐的快乐的面孔;甚至是,被挤死在车厢的、躺在月台上的被盖着白布的死寂的面孔。
看着他们的面孔,我深感抱歉。他们这样不顾一切挤上根本不能再容纳一个人的车厢,这样不顾后果。当他们错过那一年的火车时,我们的城市可以使他们拍拍身边同伴的肩膀,笑着说:“不要紧啦,在广州过年也挺好,下一年也可以回家”的想法,而不是在失望地落泪么?我们广州这样一个那么大城市,却不能成为这些外来务工者舒服工作安逸生活的地方,去挽留他们去完成这个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时的脚步。尽管我们已经在从四川来的钟点工阿姨吃饭的时候为她准备家里最辣的辣椒酱,在与说普通话的的士司机在塞车的时候和他们聊聊他们的老家,但是我们的城市还是不能让他们快乐起来,不能抵消他们不能回家的扼腕之情。08年的雪灾,每一位外来工心中的心情,我们可能是不可能懂的吧?
歌曲《思念是一种病》欢快的旋律,却让我领悟出辛酸的心情。在参观期中,我接到了同学约我去唱k的电话——“喂,出来唱k啦,预埋你啊,周末出来happy下啦!”
拿着电话,我环视展厅的每一张照片,我倍感抱歉。
[/ft][/ft]
[/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