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与李克东难题 -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12:40

博客与李克东难题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jiao.blogbus.com/logs/40665586.html

              “李克东难题”这个说法,最早是四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黎加厚教授亲口告诉我的。前几天,在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了对这个故事的较详细地解释:

              “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的确,李克东教授提出的这两个被黎加厚教授称为“李克东难题”的问题,颇耐人寻味,很值得我们深思。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如同众多技术创新推广所经历的历程一样,从互联网精英层的个性化启蒙,到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与大众化。到了2004年,在中国,博客已经成了最个人化的个人网站和电子日记。教师博客与博客群迅猛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教师博客群。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博客对教师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李克东难题”便是这样的追问之一。

李克东难题之一:为什么教师博客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

              教师博客为什么缺乏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这个问题至少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子题”。第一、教师博客缺乏思想碰撞,是否有教师个体或者教师群体的主观因素?第二、教师博客缺乏深度互动,博客这种媒介本身是否存在某些局限性?

              对于第一点,我们应该结合中国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来看,教师群体有时间利用博客互动吗?教师群体习惯于这样互动吗?教师群体知道如何高效地利用博客进行思想碰撞吗?当一个群体忙得无暇思考的时候,会有思想的碰撞吗?退一步讲,那些写博客和读博客的教师利用博客开展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的情况又怎样?李教授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写博客的和不写博客的教师们深思。

              对于教师博客为什么缺乏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这个问题,中山大学的王竹立老师认为,这“可能与博客的性质和功能的局限有关,博客本来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后面的留言与回复只是附加的功能,对字数和格式等有诸多限制,不利于深度的交流与讨论” 。我认同王老师的这个说法,但是又产生新的疑惑:BBS想必比博客更擅长于互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使用BBS,人们之间的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就会必然地发生。可见,技术的成效归根结底在于人。

李克东难题之二:教师博客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

              这几年,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博客的确发展迅猛。可是,教师博客究竟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这倒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鼓励教师使用博客的时候,一味地强调使用博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显然,只关注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李克东难题”给如火如荼的教师博客群来了个当头棒喝,虽然我们用无法三言两语回答问题,但恐怕也不能由此就认为教师博客没有解决任何教学问题。对此,王竹立老师的看法同样值得深思。他说,“假如我反过来问:我们每年发表了上万篇教学研究论文,到底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恐怕也不好马上回答,也要具体就某篇文章涉及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

              王老师的说法固然是有其道理,但是,教师博客究竟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追问。也许,我们无法直接回答教师博客解决了什么问题,但是间接地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影响吗?对教师的隐性知识的分享有帮助吗?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有促进吗?这远非一个YES或NO那样简单的问题。李克东教授的问题,也许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给出见仁见智的具体答案,真正的意义在于呼唤对教师博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因为,有教师博客存在,我们永远就无法回避李克东教授这样的追问。

李克东难题补充:为什么许多一线教师不乐意写博客?

              在过去的几年间,利用应邀到各地开展教师培训、学术报告、研讨交流的机会,我不遗余力地给许许多多中小学一线教师推广博客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博客开展教育叙事,探讨博客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为供职学校的全校教育硕士上公共课时,我也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甚至曾几次要求选修公共课程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师利用博客提交课程作业。而事实上,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的教师硕士和一线教师,实在少得可怜。绝大多数教师后来都相继放弃了“写博”。于是,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一线教师,为什么不写博客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老师最终放弃了博客?

              不久前,应邀为一所中学所做培训活动,我随机对其中23位教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要求他们罗列出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同事不写博客的原因和理由。

              结果,对这些教师的调查发现,一线教师之所以不写博客,主要理由包括:

              没时间;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缺乏睡眠,没有时间去写;博客的内容对自己作用不大;不想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想法,习惯纸质版日记,没有习惯和毅力坚持;真实的东西难以表达;教育问题的敏感性;教师群体是比较封闭的群体,不愿外露;有点懒;缺乏必要的思考,缺少话题;没有新意,没有新鲜的事情可写;没有感受到博客的好处等等。

              仔细揣度这些原因,多多少少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其他的、深层次的根源吗?

              关中客将这个问题,就留给读者诸君吧?!

 

              注释:本文系作者为《远程教育杂志》撰写的随笔文章,即将刊发在《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