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中华民族一词的溯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15:53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一词,可是中华民族究竟是哪个民族呢?也许有人会说中华民族就是中国的56个民族。其实中华民族决不是简单的集合名词,把它肤浅地解释为中国地理上的各民族统称,显然这是忽略了中国的起源和其传承传承的历史。
  
  如果非要说中华民族就是中国境内的各民族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我们中国人常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骄傲呢?为什么中国人把黄帝当作中华民族的祖先呢?况且,在中国境内生活着许多跨境民族(比如蒙古、朝鲜、俄罗斯等民族),难道那些外国人也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范畴真是一个大杂烩吗?
  
  就中国历史而言,是华夏民族/汉族最先缔造了自己的国家,并把这个国家命名为:中国。中国国号的由来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具有强烈的华夏中心意识,在周朝这种意识演变为“尊王攘夷”。“攘夷”思想深植于华夏民族意识之中,所以华夏族自古以来就把四周的少数民族蔑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因而才把自己居住的地区称为“中国”。
  
  在古代,“华”同“花”,“化”同“花”,“华”又同“化”。“化”为何意?《华严经·音义上》:“教成于上而易于下,谓之化”,许慎释“化”为“教行也”。因此,“化”就是“教化”之意,“华”同“化”,也就是说“华”有教化的含义,教化则必然要和“文”联系到一起来,“华”其实就是要以“文”而“化”之。
  
  “华”同“夏”,“华”和“夏”的意思可以通用, 所以,“华”,“夏”,“华夏”,“中华”的意思都有“教化”的意思。《唐律名例疏义释义》有言:“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这里对中华的解释很精辟,把是否自属中国诸华夏族,是否属于中华的标准定义为是否“亲被正教”也就是是否奉行中华文化传统,一言以辟之,无论是何族,只要继承中华文化,也就可以成为中华成员,亦即成为华夏族。
  
  显然,我们必须理清中华民族的溯源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天然属于炎黄子孙的,这个想必没有异议。所谓炎黄子孙即是指华夏后裔,该范畴包括汉族和绝大多数中国原生少数民族,如:苗(炎帝神农之后)、瑶、壮、黎、哈尼、土家、傣、侗等。至于非炎黄子孙主要指“阿尔泰——通古斯人”,包括满族、蒙古族,非炎黄系列还包括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朝鲜族(韩国国族)、京族(越南国族)等民族,以及澳门葡国土著和香港英国土著甚至倭寇在华遗孤在内。这些跨境民族或历史上以入侵者身份来到中国的民族多属各种历史外因造成的外来迁移民族。他们虽然也算中国人,算中华民族的范畴之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民族就可以因此而改变中国的本色。
  
  当然,历史上的民族宿怨可以搁置可以化解,但是决不能为了所谓民族和睦而对历史进行肆意歪曲和篡改。在取得永久居住移民资格的中国公民或是政治术语上的中华民族这个框架内,炎黄与非炎黄二者可以和平共存,不过前提是后者必须政治上绝对效忠和文化上彻底归化以前者炎黄裔为主的华夏中国。一切妄图喧宾夺主,哪怕是在历史上反客为主僭越中国,或者在文化上鸠占鹊巢和变夏为夷的不轨图谋都必须一律禁绝。
  
  建议日后科学用词,尽量慎用汉族与少数民族,而多用炎黄子孙与非炎黄子孙或者华夏民族与非华夏民族这种提法。如此一来则概念清楚,内涵明了,那些想用少数民族这块牌子作掩护或者当说词的异族伪中华分子将很难有隙可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