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弥陀极乐净土日修、迁识及睡修法门导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57:12
下卷·极乐净土法门实修开示
阿弥陀佛睡修法门开示
修持弥陀净土或其它净土的行者,必须依赖串习之力量,尽力令心念时时刻刻不与本尊弥陀相离。我们要把日常凡俗生活中的行、住、坐、卧都化爲串习的修持,这样便能积集更多往生的种子,而且也具备了五力中的串习力。
一般的人,在白天也很难串习善念,何况是在睡眠中呢!但透过今天所教的睡修观想,我们便可以利用凡俗睡眠的八小时,把它化爲净土的修持及串习的机会。如果我们白天亦常常忆记弥陀,透过睡修观修,我们便能连睡眠的时间也不放过,在睡眠中亦不中断串习思念弥陀。如果我们白天时没有好好修持,睡修观想则令我们起码每天有几个小时的净土修持功夫。如果我们能好好地修这法门之观想,它的力量是很大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临睡着的一念,会影响整夜的眠中念头。若睡前一念爲善,则整夜睡眠中的心念也会停留在善念上,反之亦然。由于这个原因,若把睡前一念专注于弥陀的观想及对他的依止心上,则整夜的心念亦会停留在这一念上,整夜的心识都在持续地串习,变成一股很大的力量,甚至比日常白天时之观想更爲强力,这同时还是一种修禅定的方法。我们常常说人身难得及生死无常,故此必须善用时间好好修行,这个法门正好把睡眠时间也用上了,令行者每天多了八个小时之修持功夫。此外,如果修行者在实行睡修的睡眠中猝死,不假别人的超度或任何迁识,便能直接往生于极乐净土之中。
此法有别于日修及迁识法门,我们不是在佛坛前、坐垫上修,而是临睡前在睡床上修的。如果我们的睡房条件允许,最好的是把睡床的床头向西而放,以令在睡觉时,我们的头朝向西方。这个并非必需的条件,但如果能这麽做,会是一个助缘。
我们先坐在自己的睡床上,调整发心,然后便开始念诵睡修仪轨。这个仪轨与刚才教的仪轨基本上一模一样。
上师弥陀怙遍知 难得大义此善身 当下坏死亦或许 恶趣寒热饥渴与
愚哑役使等所逼 善趣生老病死与 命终堕落等之恼 自与六趣诸众生
解脱苦海之方便 尊外无有希求处 无诳上师胜三宝 欲持其为胜友军
是念猛生趋皈依 遍满虚空胜三宝 摄护我等作友军
皈命依止诸上师 皈命依止圆满佛 皈命依止圣正法 皈命依止诸僧伽
恭敬顶礼趋皈依 胜妙上师圣三宝 祈愿速疾赐加持 我与无边众生心
如是虔诚祈请已 诸皈依境放光明 普照自身及众生 罪堕障碍净无余
观为真实皈依之 诸学处及善恶业 苦乐生理善思已 学作如理之取舍
以上的发心及皈依等部份,与日修仪轨一样,衲就不重复讲解了。
我为成就圆满佛 当令六道脱轮回 安置圆满佛果位 实行甚深眠寐观
这四句是不共发心。我们要在心中想着:「爲了令所有衆生能脱苦而成佛,我必须成就佛境,故此我现在就要好好地修这个睡修观想!」若诵三遍后未生出感动觉受,便多诵几次,至生出这种心爲止。
普愿大地咸清净 无诸砂砾等杂物 平正均齐如掌心 柔软滑顺琉璃性
这段修法也是与日修仪轨一样。我们观想睡房等就如弥陀的净土。常常观想自己身处净土,本身就是将来得生净土的一种因。
胜业能赐众生福 暂念远离死主怖 恒愍有情亲如子 敬礼导师无量寿
数为牟尼所称赞 佛刹土中最殊胜 有数往生极乐愿 悲增上故随力说
无明深障取舍处 嗔恚械夺天趣命 欲爱索缚轮回狱 业河漂向有海中
众多病老苦浪荡 送入死主鲸鳄口 可厌苦担压无救 我以哀痛迫呼号
成立心愿请作证 唯一救苦无量光 观自在与大势至 及与一切眷属俱
无量劫中为我等 所发胜心誓勿忘 如金翅鸟行天衢 以神境力哀临此
前方宝座莲月上 根师怙主无量光 红莲宝石微尘山 百万日拥威容光
一面二臂平等印 托撑长寿甘露钵 顶髻相好明庄严 披着红华三法衣
身光普满十方剎 二足金刚跏趺座 无量声闻胜子众 观音大势至等绕
一切主眷于意境 明了显现性中住
这段是召请文,刚才也已开示过了。
顶礼供养忏罪障 随喜敦请祈安住 回向自他一切福 愿证弥陀佛果位
这是七支供养,也是衲刚才已讲说了的。
顶礼供养皈依上师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导师无量光
在这部份,我们要至心恳切地祈请二十一次。
十方胜者佛子及眷众 怙主无量光等哀垂念
为令尽虚空际诸有情 置于无上利乐之吉祥
自当速疾速疾速证成 圆满正等正觉圣果位
彼故发愿往生极乐国 蒙阿弥陀如来亲授记
是故自于无始时世中 三门所积一切福德资
三乘中之一切圣凡于 三世中所聚积善妙行
如来圣语宣说不变异 善妙真实誓愿之谛实
法界本性清净无欺诳 不可思议诸力总摄力
愿我临命终后即诣往 极乐国中怙主无量光
于彼跟前甚为庄严之 珍宝莲华苞中而化生
得往生已总持禅定等 不可计量功德现观已
无量光等十方诸如来 令喜悦已愿蒙亲授记
诸语诀义如是通达已 诸时中以无碍之神变
于诸佛之无边剎土中 诣已祈愿圆满广大行
猛力普生大悲哀怜悯 不净境中诣已诸含识
各自福缘如是教说法 愿安置于胜者所赞道
这段愿文我们要念三次。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也可以诵宗喀巴大师所著之《往生极乐愿文》来代替这段较短的愿文。
唵 阿弥达巴 赫利 疏哈 (唵 阿弥爹华 赫利)
Om Amritabha Hri Soha ( Om Amrideva Hri)
我们诵这两个咒的其中一个即可。诵时观想内容与日修仪轨相同,但我们亦可以强调想着是在同时净化修持睡修观想之障碍。
完成我们想诵的数目后,我们要强烈地想着自己现已处于弥陀的加持庇护之下。在日修仪轨中,此时应观弥陀的眷属由外向内,一尊一尊地化爲光明融摄,最后全融入了主尊弥陀身中,最后弥陀也化爲光明融入自己身体;但在作睡修时,我们并不这样观想,而观功德田诸衆由外向内一尊一尊地融摄,最后全融入了主尊弥陀身中,然后弥陀降下在自己睡床上、头将朝向的一方安坐着。
即以此善普回向 愿我速成弥陀境 六道众生不余留 咸皆令入彼果位
在好好地回向后,我们仍然保持床头有本尊坐着的观想,然后起立恭敬地在床上向床头的弥陀顶礼三拜,再以吉祥狮子卧的姿势(注:见图)躺下。这个睡姿,是佛陀入灭时之姿势。它本身与体内气脉有密切关连,所以对修行很有利益。在某些寺院中,我们会见到有些佛像是这个姿势的,而人们会称他爲「睡佛」,其实这是一种十分不对的称呼。「佛」的意思是「觉醒者」,「睡佛」便就是「睡着了的觉醒者」之意,这是一种有矛盾的称呼!这种姿势的佛像,事实上是纪念佛陀最终入灭时的姿势。在西藏,由于人们认爲佛陀入灭是很悲哀的一回事,所以寺中少见这造型的佛像,唯独是在描绘佛陀一生中的十二件大事之佛画中才会见到。有许多修行人,也是以这种有利的睡姿入灭的。    在一九五七年,家师萨巴仁宝哲二世便是以这卧姿,入定五天后才圆寂的。这卧姿并非临终时才用上,平时睡眠时若能采此姿势,亦有十分大的好处。

吉祥狮子卧
我们躺下后,头部是向着西方的。如果睡床并非朝西而摆设,我们自己在心中想着是在朝西而卧便可以了。在观想中,我们想着自己的头靠在弥陀的脚上,在他如慈父般的守护下,我们专注保持此观想,放下一切烦恼、杂念及妄想,直至安然入睡。
如果我们在睡眠时段中乍醒,便要马上检查自己的观想是否已忘失、卧姿是否已改变,如果是的话,我们又重新生起本尊在床头之观想,再调整睡姿再次入睡。
在开始修习时,我们会发现在乍醒时身姿已变动及观想已忘失,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初时只需要求自己以吉祥卧之姿入睡便可;在睡中乍醒时,再度调整便可以了。在初时,我们亦未能在整段睡眠时间中保持观想,但随着熟习,慢慢便能做得到,不必心急,只要多练习,最后便能做到整夜睡姿不变,而观想亦不失去。
在睡醒时,我们心想自己是被如慈父般彻夜守护着我们的弥陀唤醒,或想是被弥陀名号之声唤醒亦可。如果昨夜睡前带下来之观想未失,我们便在床上起立,恭敬顶礼床头之弥陀三拜,观想他缩小化爲一点红光融入自己的眉心,进入了自己的身体,令自己得到了他的加持,然后便如常地梳洗、更衣、上班等。如果醒后发现早已失了观想,只需重新生起床前弥陀之观,顶礼三拜,再观他缩小化爲一点红光融入自己眉心中。
以上所说之睡修观想,一开始修时必定不易成功,但只要有恒心地去修,慢慢便会有进步。这种修持,有不可思议之大利益,就算衲想说也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