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的静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18:31

  夏日的傍晚我喜欢坐在西海边抽烟,安静地等着夕阳西下后夜色慢慢笼罩北京城,安静看着与之一脉而流的前海后海渐渐陷入灯红酒绿的生活和游人的包围。冬天的午后我喜欢坐在西海边发呆,安静地享受太阳照在身上,安静地看着钓鱼人一次次地把鱼饵抛入水中又再拉起。

  其实在北京有多少这样的安静可以重来。

  通向西海的路有很多条:可以从德胜门大街的南口向西边穿过水章胡同;也可以在新街口大街的南口向东走过板桥头条或板桥二条;还有临着二环路上的西海西沿和北沿的两个路口一直延伸到西海边。这些路我都认真的不止走过一遍。我想是不是也有人真的喜欢沿着后海的柳荫街一直走到西海,先在后海换几个酒吧把自己灌醉,然后头也不回地甩掉身后的霓虹灯、三轮车和游人等诸多身外之物,闯入夜色中安静的西海并惊讶于自己不经意间的闯入。不过只能是在夏天吧。这样的冬天大概更适合另一种选择了;不管德胜门内大街是否已经改变了从前破旧的模样;或者新街口是否永远的车多人杂,还是北二环路上终日不停息的车流。如果说行走是对一座城市和一条街道的最高礼遇,那么我一直以为给予西海的最高礼遇就是怀着一颗平静的心,走过这样的喧闹的街道而感受西海的安静。也许是因为置于安静之中的平静会显现成一种平淡的生活态度吧。

  从地铁二号线积水潭站东南口出来,抬眼就能见到一座青翠的小山,红色的庙墙和山门都掩映在了树木之下,这是京城第一水关——汇通祠。什刹海一带除了王府大宅,寺庙也是不少,净业寺、龙华寺、三官庙等,大大小小也十几座,什刹海也正是因此得名。庙宇众多的海边,汇通祠却有着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作用。虽说北京城没有穿城而过的小江大河,但缺水的历史只是在近几十年才有的事。紫禁城的西边儿,自南向北有着南海、中海、北海、前海、后海和西海六片天然水域。而眼前的小山正是西海北岸入水口,汇通祠便坐落于这一京城水域的咽喉之上。祠下有座巨大的水关,内有嵌入石槽之中可以活动的木闸。当年从通惠河流到积水潭的运河水冲击着汇通祠水关内的六海之水,所以整个城内水域的水位高低与流速,都得在它的掌控之中。

  汇通祠内鲜有游客,进入北门后拾级而上,左手边的亭子里立着乾隆皇帝的御碑。石碑的模样犹如剑柄,远看真像是一把利剑直插入地下。“通剑碑”所立之处恰是汇通祠下水闸之上。乾隆爷怕水闸法力不够,所以再加上一把宝剑来镇守水关,以此保北京水系风平浪静——这样的解释倒不算牵强。往前走,一块黑色的石头在树木间很是显眼。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上浅浮雕法刻出的一只公鸡和一头狮子,这是汇通祠里著名的“鸡狮石”。相传“鸡狮石”本是块天外之物,飞落在西海岸边。石头如铁色,且坚硬异常。更为奇特的是,石上隐约可见一鸡一狮,因此被认为是神石。早年修建汇通祠时移入祠中,当作镇祠之宝。只可惜那块鸡狮石早在文革时丢失,如今眼前这块却是近年恢复汇通祠时,根据周围老居民回忆描述而成的复刻版。

  从“鸡狮石”往上,顺山势沿墙而走,绕到南边才见到真正的山门。整个汇通祠有两进院落,前院供着镇水观世音,后院供着的便是水利方面的祖师爷——32岁就被授予“提举诸河渠”大权(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部长)的郭守敬大人。在郭守敬的大理石像下,是复原当年他所设计北京水系的沙盘。为了兴建元大都,郭守敬主持重新挖通金口河,把西山的木料通过河道运进城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从而加快了元大都建设的速度。之后,又在郭守敬的建议和主持下,将昌平沙河地区的泉水引入了瓮山泊,从而进入积水潭,满足了京城的用水。很可能北京人打那会儿就知道了水库的好处。

  院子中陈列着郭守敬发明的天文仪器。今天看来简单笨重,可算是当年最先进的星空定位系统。双龙盘绕的灵台水浑,是以水为动力,表现天空中星辰运转的天球仪。太阳月亮的升落,在天空中运动的情景,都可以通过这台仪器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他那本著名的《授时历》,推算出一年有365.3425天,这样的精确度可是比欧洲人早了300多年。除此之外郭守敬还主持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土勘测,从北冰洋一直到南海岛屿。站在小山之上望着西海这一片安静的水,郭守敬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滔滔的水流和连排停靠的粮船,早已变成了身后二环路上滚滚的车流。

  再回到北门走出汇通祠,沿着西海北沿路过北京粤菜馆里一等一山海楼和上世纪90年代北京最贵的韩国料理山釜餐厅,西海的水便在脚边了。西海本就不大,比之当年现在更是小了很多。除了几家餐厅所在的岸边,钓鱼的人总是会围占了西海的大半圈,不论白天还是夜里。莫非西海真的与后海有不同的气场?原本借着后海的酒吧风而开在岸边的几间酒吧生意惨淡而关了张,私房菜馆和私家旅馆开得却是有声有色。难怪每次走在岸边都有同样的发现,无论是买菜回家的居民,追寻美食而来的外国人,还是操着浓重南方口音的私房菜馆厨师,绝少有人大声讲话,有时候声音低的似乎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听到,是不愿惊扰了水中的鱼,还是怕打破这片水面的安静?夏天的时候想在西海边找个地方安静地坐一会儿也并不容易,因为钓鱼的人和看钓鱼的人太多了,不少人会一直从午后钓到深夜,冬天时才会好些。每到下班高峰的时候,这里会有短暂的热闹,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是下班后赶来这里钓鱼的人的交通工具。那些穿着名牌服装,渔具精良齐全,吃麦当劳、抽中南海的年轻人在我眼中是标准的小资主义者。钓鱼不一定是为了鱼,有时只是为了交钱能在水边和朋友一起乘凉,而有时更像是种生活方式,就像咖啡馆里的香气或是夜店里的音乐,只是这里要安静的多。当然更多的还是夏天穿着短裤背心或睡衣,冬天披着军大衣,只拿一根简单的手竿和一只马扎也能高兴地在这里坐上一下午的中年男人们,他们是推着自行车,喝着最普通的燕京啤酒,可以在高兴的时候和你聊个不停的胡同百姓。看着这些钓鱼的人,惊讶于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可彼此间的闲聊,却又表明着他们都享受这里钓鱼的时光和这一片安静的水。也许有人乐在今天的收获是“三尾鲢子和一尾鲤”,可也有人乐在什么都没有钓到的心情,省去了将鱼放生或回家做鱼的麻烦,更不用向谁交代,反正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下钩前会是怎样的心情,都会像鱼饵一样最终散化在水中,水面在一次次的泛起波纹后还是会归于平静的。

  每次来西海总想能再看到那只不时飞过水面鹭鸟,我不确定是否在后海那边的野鸭岛边也看到过它的踪影。但我一直相信它是将窝安在了西海的某棵大柳树上或某块草丛里了,西海边的生活一定不比在野鸭岛上来得安逸,少了有人喂食,三餐需要自食其力。可重要的是西海的岸边有着自由又安静的生活不是吗?

  旅游 资讯

  汇通祠:地铁积水潭站下车,东南出口。

  乘公交车德胜门西下车路南。参观时间是周三至周日9:00-16:00,周一、周二闭馆。

  门票免费。

  西海钓鱼:鱼种主要有鲫鱼、鲤鱼、草鱼、花鲢等。

  每星期二、四、六撒鱼时,四十元半天(6:00~18:00或18:00~次日6:00),不撒鱼时三十元半天。

  周边美食:山海楼(粤菜),山釜餐厅(韩国料理),西海美味珍会所(官府菜),西海鱼生餐厅(游船上的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