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大宅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0:17:52

徽商大宅院

后惟泰

走进徽州老房子,我不仅感到徽州古建的辉煌,更感受到一座座大宅院里装的是厚重的历史和积淀的徽文化。

说起徽商大宅院,可够封闭的了。它的总体结构是,四面高墙,名曰“封火墙”,山墙头上高高翘起,犹如昂首的马头,故曰马头墙。除了大门之外,宅院一般不向外开门窗。天井是徽商大宅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中间。天井的设计使得封闭的屋内得以通风、透光,天井的设计反映了徽商传统的聚财观念。按风水理论,水为财之源。经商之人,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使屋上的雨水不流向屋外,而是顺着水枧纳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宅院的全部房间只向天井开窗,一道大门关上,外面的人别想进得去,里面的人不得主人的允许也别想出来。

徽商们从南宋开始,便在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用他们赚回的银元建造着高大宽敞豪华的家园,建造大宅院的昂贵代价显示了徽商地位尊严。也许,有的宅院的建造耗费了他们一生艰难的积蓄,耗费了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的青春岁月。千百年过去了,徽商的影子仍然和这些大宅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宅院安全且安静,传说日本鬼子都不敢到徽州来,怕进了大宅院出不去。大宅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最好地方,所以徽州的状元多,儒商一体,外面赚了钱,回家盖宅院。宅院里的小子“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不发大财别想回头;留在大宅院里的太太丫头终身寡守,立个贞节牌坊,算是高级享受。徽州大宅院是人文的折射,是心理文化的透视。世居在这里的人们总是安静地守在自己的家园里,享受着宁静与安详。深巷里的人们在自己的老屋里,或雕刻、或挥墨、或品尝自家田园里的瓜果。宅院里没有吆喝声,没有现代化城市喧闹的商业噪音,他们享受着一份心灵独有的静谧和祥和。

六十年代初,一纸调令让我从江南水乡来到徽州山区,有幸扎进了大宅院,几十年来一直在它的护呵之下,受其教化。

徽州是大山区,到处是崇山峻岭。游者所见是山青水秀,而住者所感乃穷山恶水。山上长不了庄稼,河里存不住流水,惟有当年徽商留下庭院深深;世世代代 “手捧包芦果,脚踏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艰难的生存条件,使住惯了大宅院的人自然也有了大宅院的性格。

大宅院的语言深奥无比,可谓很有地方特色的“高科技”。翻过一座山,说话转个弯。许多本土文人靠研究它成了专家,而老朽学了半个世纪,至今休宁话仍然是“ abcd ”,(我不晓得),真不开化。大宅院的语言犹如大宅院的“封火墙”,只要一张口,就知道你是墙内还是墙外的人,隔着这道墙,说话、办事诸多不便。至于在运动中拿来完成“任务”,外人自然首当其冲,这就不多说了。

山高皇帝远,院深醒来迟。古老的徽商为后人留下许多大宅院。岁月沧桑,这些大宅院或保存或拆毁,如今保存好的如西递、宏村等古民居,火爆的旅游产业,让子孙们坐享老祖宗的福了。那些“破四旧”战果辉煌的地方,羡慕、后悔之余立马仿古重建,未能推倒重建的就加上马头墙的新包装,如今虽不及往日的宁静,但大宅院里的人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一份心境:平淡、空灵。青砖黛瓦,高楼深院,它尘封了凝固的世界,是古徽州人文历史的见证。

徽商的后裔与他们的前辈已经是山高水远,大企业很少是本地人的。他们在外商的公司里打工当雇员,在马路边摆小摊,无事打牌;在外的徽州人虽有发达的,毕竟寥寥无几,无济于安贫乐道的云云众生。广大的徽州市场已被浙商占领,徽商只留下美名收藏在古籍里,他的后人在津津乐道当年的辉煌,为是徽商的后人而自豪。

徽商大宅院作为古建筑的研究无可厚非,崇尚就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