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07:51

 

仿生论

———注意观察和留心周围的事物!

   

    仿,意即仿效;效法。

    仿生是仿生学的前身。仿生学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把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希望在技术发展中能够利用这些原理和机理,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

    因为,生物界各种生物丰富多彩的功能。具有极其复杂和精巧的结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许多人造机器。因此。在工程科学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开拓新的视野。

    在古代,生物现象的研究就曾对技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四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模仿随风转动的飞蓬草发明了轮子。公元1500年,我国学者万户希望象飞鸟一样飞到地球以外去看看神奇的宇宙,因此,模仿飞鸟做航天实验。他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椅背上绑着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四十七只火箭,想借助火箭之力上天,不料点燃火箭,一声巨响,万户牺牲在一片烟雾之中。实验虽然失败了,但万户的行动不失为最伟大的壮举。现代科学家为了纪念万户的伟大壮举,把月球上的一个火山命名为“万户火山口”。中国人在1970年4月24日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四百年前,意大利学者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研究,设计扑翼机,在人身上装了一对翅膀,利用脚的踏力来扑动飞行器。后来,人们研究了鸟类飞行动力学,于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

    仿生学,在近代取得了重大发展,例如,用电子蛙眼跟踪人造地球卫星;具有体型的船可以使航速提高25%;模仿苍蝇极其灵敏嗅觉器官,设计了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用在宇宙飞船里和人类日常生活。

    仿生学作为综合学科,设计领域广阔,前景远大。目前人们只是把仿生学运用到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在企业管理中还未涉及仿生学,这就给人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实际上,企业管理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生物界有类似的地方,只是人们没有留心观察和研究罢了。

    (一)鲁班的启示

    民间流传着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大宫殿的任务,需要很多木材,但工程期限很紧。鲁班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木材,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功效很低,每天累得筋疲力尽,木料还是远远供不上,耽误了工程进度。鲁班心里很着急,就亲自去山上察看。上山的时候,偶尔拉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一下子就把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从这件事受到启发。他想,利用许多带有齿的工具,不是也能够锯树吗?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拿此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管理现代化的企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去套,只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去实践,才能有可能获得管理企业的经验。我国大中型企业除了技术密集外,就是劳动密集,许多生产任务和建设工程,只有众多的人共同劳动才能完成。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1.模仿蚂蚁搬山之方式,组织规模巨大的群众性生产活动。特别是企业生产任务急、难度大、工期紧、资金缺的情况下,动员全企业众多的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突击完成。这样既能保障生产任务的完成,又能节省投资,减少因工期长而造成的浪费。有时一项工程,从生产组织开始,无论怎样分析,都很难完成规定工期。但是,众多的人参与,人人都承担均衡的压力,整体行动,持之以恒。本来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就能完成。其原因是,当一场群众性的生产活动组织起来后,人人都置身于一个大的场面壮观的环境之中,气氛的感染,相互竞赛,人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焕发出来的劳动热情,增加的劳动效果,是定额工作人员无法用计算机程序来计量的。所以,现代化的企业还是离不开蚂蚁式的群众性生产活动。当年“大庆石油会战”,就是这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方式特别适合用于大中型工程建设。

     2.模仿领头飞雁的导向方式,注意关心先进生产单位(包括个人)。大家都知道空中雁群的领头飞雁,一是负责全队导向;二是承担气流的阻力,为后面的飞雁创造飞行条件。尤其是飞雁长途飞行,领头飞雁不断的需要调换,否则,就会累死。企业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一般要比其他单位和个人承担的任务重,而且压力大。企业领导假若不懂得领头飞雁之道理,任何先进单位和个人都难以为继。因此,作为企业领导,首先树立先进单位和个人,为大家树立起模范导向作用;其次把“领头飞雁”的不断调整改为支持和关心先进单位和个人,使其承受力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避免过度紧张,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结果。

     3.模仿蚯蚓切断复生之方式,把重大生产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生物界有许多奥秘,如蚯蚓切成几段还能各自生存。模仿这一方式组织企业重大生产活动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但总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企业往往对一项重大生产活动,如果全面展开,很难得心应手地进行组织。假若分成几个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加以实施,既不影响整体价值和“生命力”,又能量力而行分别组织完成。这就是蚯蚓给人的启示。

    (二)蜜蜂启示

    蜜蜂是一种过集体生活的昆虫,在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母蜂)和许多工蜂以及少数雄蜂。它们的生活是比较特别的,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生活,而是成千上万的成员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很大的群体。而任何一个成员离开群体,都不能单独生活下去。在这个大群体里,每一个成员有严格严密的分工,大家一起维持群体生活。工蜂担任生产性劳动,是最辛苦的,它本身是雌性,但不能生殖,数量最多,专门担任筑巢、采集实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清理卫生、防止敌害等;雄蜂数量较少,一群中有几十个或几百个;蜂王,属于雌性,在一群中,成熟的、能产卵的只有它一个。它的主要职责是产生后代,并维持群体生活。

    蜜蜂给人们的启示很多,它的许多功能和企业管理有类似之处。蜂王的权威性,工蜂的自觉性和牺牲精神,蜂群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严密的分工、协调的整体和筑巢艺术,这些都使人难以置信。但就蜜蜂给人们的启示,反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模仿些什么呢?

    1.建立权威。在企业中,权威不是民主管理的对立,恰恰是在有权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的民主管理。试想一个企业没有权威,谁说了都不算,企业的各项任务和各项制度就难以实现,就会像一盘散沙和一盆泼在地上的水,谁也收拾不起来,企业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厂长的权威和蜂王的作用一样重要。企业的大多数职工是喜欢接受权威的领导,只有在权威的领导下,企业才会有秩序的运行。

    2.群体经营。蜜蜂是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集团群体,在这个群体谁也离不开谁。在企业改革开放的今天,企业步入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企业的兴衰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都有关,大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之势。因此,企业必须培植一种精神,既团队精神,群体经营;企业必须形成一个整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自我牺牲。在企业中,人们应该像工蜂那样,具有自觉劳动、自我牺牲的美德。在全国开展的向雷锋学习、向王铁人学习、向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就是为了树立这样一种风尚。这种风尚的培养是企业兴旺的基础。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假若人人都过分自私自利,一切为自己,不讲奉献,企业就会失去生存的前提。

    4.明确分工。成千上万人的企业,严格明确的分工是绝对不能少的。全控网络管理的最大优势,是对企业全控,而全控的前提是建立在严密分工的基础之上。没有分工,就没有生产活动,分工是企业总体结构框架的螺丝钉。

    5.关心工人。工蜂是最辛苦的。在企业中,生产一线的工人最辛苦。企业给一线工人一些特殊待遇,其目的就是使劳动与报酬相一致。人们可能还没有发现,一般企业的先进生产者,都显得比较憔悴,其原因就是忘我工作和繁重的劳动所致。为此,企业领导应有人情味,每年有计划地安排这些人员优先休息,定期疗养,使他们心身能得到康复,使他们能长期为企业效力。

    (三)蜘蛛启示

    当人们看到沟溪两岸的树间,或者两个离得很远的屋角之间结着一个蜘蛛网的时候,往往人们会想到一个问题,蜘蛛是怎样架设这张空中罗网的呢?至于怎样架设没有必要详细探究,关键是蜘蛛如何选择地形、丝缆索的固着点和网的结构,以及怎样织成网捕捉到猎物的呢?这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1.蜘蛛网的实用价值。蜘蛛网的结构性能不亚于我们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工具网。它的最大特点是一个放射状结构网,具有负荷冲击力大的优势。当被猎物冲击来时,它会象提篮一样把猎物网住,而且网丝之间与网眼之间均衡受力。因此,全控网络管理在设计放射状指标结构体系时,参照了蜘蛛网的结构,明显的比矩阵结构力学性好。大家都知道四川省成都市布局结构就是放射状蜘蛛网结构,或许是建设初期设计者就受了蜘蛛网的启示。

    2.蛛网位置的科学。蜘蛛网位置一般选择在自然物体相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往往是猎物出没的地方。企业管理也有同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其突破口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讲,一是选择要准确,准确的前提是科学的决策;二是选择后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作保证。因为突破口往往风险很大,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慎重选择。

    3.固着点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蜘蛛网有两根较粗的缆绳,而两根缆绳的固着点往往选择在较坚固的物体上,这个物体是蜘蛛网赖以架起网的基础。企业管理同样有这个问题,这就是企业基础工作,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定员定额、计技术、标准化、信息、基础教育和岗位责任制。而基础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广大职工。假若基础垮了,就像蜘蛛网失去固着点一样,一切都不复存在。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应立足于人和对人的管理,也就是说必须把企业的基础夯实。